:::
陳勝在領軍的日字團連續三年在紅樓演出,走出「外明華園」路線。(明華園日字團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傳統的現代啟示錄 用大劇場格局 打造小劇場歌仔戲 

為第三代找舞台,陳勝在走「外明華園」路線

明華園當家丑角陳勝與其所領軍的日字團,選擇在台北紅樓劇場,塑造歌仔戲節奏快速、輕鬆戲謔的另類風貌,贏得了媒體、專家和觀眾一致的熱烈回響,台大戲劇系主任林鶴宜盛讚,這是「外明華園」的誕生。

明華園當家丑角陳勝與其所領軍的日字團,選擇在台北紅樓劇場,塑造歌仔戲節奏快速、輕鬆戲謔的另類風貌,贏得了媒體、專家和觀眾一致的熱烈回響,台大戲劇系主任林鶴宜盛讚,這是「外明華園」的誕生。

捨棄酬神廟會的戲路,擺脫文化場的評審眼光,明華園當家丑角陳勝在領軍的日字團,在小劇場發現了歌仔戲市場的「新乳酪」。

九月三十日晚間七點,位於台北青少年地標「西門町」的紅樓劇場,正要上演日字團年度新作《鬼菩薩》。只能容納兩百個觀眾的劇場,硬是擠進了三百人,放眼看去,有年過半百的歐巴桑,更多的是打扮時髦的年輕男女,不少人等在場外,為的是求一張站票。

七點三十分,戲正式開鑼,開場炫人耳目的多媒體投影立即抓住觀眾目光,大量乾冰煙霧和光束,聲光效果令人震撼,繁複的換景,如鏡頭跳接般節奏流暢明快的情節,兩個半小時看下來毫無冷場,宛如一場聲色俱佳的百老匯秀。

看到品牌擴張之後的市場排擠危機

這種大劇場格局的小劇場歌仔戲,在三年前,沒有人想過可以這樣搞,直到二○○三年十二月,陳勝在的日團領著天團小生陳昭香、三花陳進興,在紅樓劇場首役《青陽大大爺》一戰成名,贏得媒體、專家和觀眾熱烈回響。台大戲劇系主任林鶴宜盛讚,這是「外明華園」的誕生。

日團的經營宗旨原是為了替明華園第三代生力軍找舞台,然而卻意外走出一條、戲劇學者口中的「外明華園」路線。

八年前,明華園家族自創辦人陳明吉過世後,兄弟分家,共區分天、地、玄、黃、日、月、星、辰八支「子團」,八年來,這個擁有七十七年歷史的歌仔戲領導品牌迅速擴張,就像連鎖超商一樣,兵分八路,搶攻全台灣的廟會市場。團長陳勝福信心滿滿地表示:「全台灣有兩萬多間廟宇,平均一年要請兩天的歌仔戲謝神,請一台戲四萬元,一年就超過十六億元的市場。」

照說這個市場足以容納明華園「集團」,然而,執掌日團的當家丑角陳勝在,卻看到品牌擴張之後的市場排擠危機。

陳勝在說,挾著明華園這塊金字招牌,對各子團而言,是助力也是阻力。雖說歌仔戲的板塊很大,八支團在南部野台戲市場的版圖,各憑實力打拼,也憑多年人脈經營,絕不會惡意削價換取戲路,「競爭一定是有,但絕對是良性的。」這是最讓陳勝福自豪之處。

但外界如何看待,又是另外一回事。今年七、八月間,國藝會「廟口歌仔戲專案製作」、傳藝中心「外台歌仔戲匯演」,共享明華園品牌的「天」團、「黃」團出線,就讓歌仔戲圈憤憤不平,直指明華園寡占市場。再加上綠色執政之後,公開挺藍的明華園明顯受到打壓,陳勝在說:「各項地方補助案,怎麼投就是拿不到錢,索性乾脆不投了。」

為明華園第三代生力軍找舞台

看著子姪輩日益茁壯,廟會野台戲、地方小型公演、大公演,各有所長,陳勝在開始思索日團的優勢與定位。

日團核心成員實際上只有陳勝在和他的另一半,即明華園公演團的當家小旦鄭雅升,公演團三小〈小生、小旦、小丑〉裡面,就有二小(包括陳勝在)在日團,挾著兩人的知名度和實力,要另組一班,戲路實在不是問題。然而,「要繼續跟台灣兩百多個歌仔戲班在原有的市場競爭?瓜分自家人的資源?還是跳脫既有的競爭,經營全新的市場?」他長思的經營定位問題並沒有立即得到答案。

二○○三年九月,執掌天字團的大哥陳勝典,不幸意外車禍身亡,擁有八個子團中最堅強陣容的天字團,一時之間群龍無首。這個突然其來的意外,讓家族觀念深厚的他不禁思考,「明華園第三代有很多優秀的演員,但公演團打明星策略,第三代難以突顯;如果日團可以藉著我的力量,將優秀的第三代拉拔上來,被觀眾看見,不僅可以培養未來接班,壯大第三代,更可以藉此打響日團知名度。」

陳勝在力挺第三代生力軍,他打破歌仔戲市場向來在廟口野台和室內大劇場的二分,跳脫小型公演、大型公演的區隔,率先以大劇場的格局,在紅樓劇場製作小劇場規模的歌仔戲。若依照美國百老匯商業劇場的運作機制,不少賣座長紅的音樂劇,通常都經過製作成本低、觀眾人數少的外百老匯試鍊,才能正式登堂入室,日團的「外明華園」路線,無疑是第三代日後登上大舞台的試金石。

展現歌仔戲節奏快速、輕鬆戲謔的另類風貌

選擇紅樓劇場,是陳勝在跑遍了台北市各大小表演場地,經過多次「試探」,觀察了不少演出後,才作出定案。

他說,紅樓有一股特別的魅力,那種「室內的外台觀賞經驗」,有內台的舒適感,也有外台那種台上台下鼻息相通的熱絡親密,因為舞台離觀眾席很近,特別適合喜愛近距離接觸偶像的粉絲們。今年《鬼菩薩》公演時,特別仿照外台形式貼賞金,來自各地的戲箱(編按:即歌仔戲小生的粉絲)給小生陳昭香的賞金加起來有三十幾萬,陳勝在笑說,比他一年拿到的補助金還多。

然而,紅樓空蕩蕩的舞台,沒有懸吊系統,沒有側台和穿場空間,只有簡單照明設備,如何創造出以繁複的機關佈景、舞台效果為號召的明華園特色?他說,就像明華園第一次登上國父紀念館時,土法煉鋼地將整座鷹架搬了上台,創造了瞬間變景的魔幻感,他在紅樓運用大量的軟景,解決沒有側台堆放道具的問題,每個暗場不過短短三秒鐘,就可以從室內廳堂,變換成荒山野林,「今年,我原本想讓主角鬼菩薩從觀眾席上空飛躍而過,但礙於紅樓是古蹟,怕天花板會垮,因而作罷!」

在題材上,不少觀眾發現,丑角本行的陳勝在編寫劇本時,喜劇元素特別突出,如前年《青陽大大爺》大膽顛覆了「英俊小生掛帥」的歌仔戲傳統,讓丑角當家,幽默俏皮的丑角反客爲主,展現歌仔戲節奏快速、輕鬆戲謔的另類風貌。在場次鋪排上,他也借用電視、電影的分鏡手法,這場燈光乍暗,隨即以畫外音銜接過場,下一場景立即燈亮,暗場不超過三秒鐘。今年入選國藝會歌仔戲製作專案的《鬼菩薩》,情節線索更是曲折交織,扣人心弦,在國內主跑傳統戲曲近二十年的民生報資深記者紀慧玲,以「出神入化」盛讚陳勝在的編劇功力。

陳勝在說,一個好編劇不需受學院派訓練,因為觀眾就是最好的老師;與其稱他是個編劇,不如說他是個說故事的人,因為他的劇本從來不講主旨,只要能夠吸引觀眾,「兩個小時眼睛離不開舞台,捨不得去放尿」,那就成功了。

輸了裡子,卻贏了面子

連續三年在紅樓演出,每次都動員「天」、「玄」、「黃」、「月」團各團精英不計酬勞相挺,雖然如此,頭一年,陳勝在賣了六張股票,換三十萬元全部賠上,第二年賠少一點,也要二十來萬,今年演出剛結束還沒結算,不過也預計得賠個三十萬上下。三年下來,陳勝在也許輸了裡子,卻贏了面子,不僅專家學者口碑讚譽,老戲迷捧場,每場更平均吸引百分之十的新客群。如今,更多老戲迷帶著新粉絲,期待明華園日字團,每年在紅樓將帶給他們什麼樣更動人的故事,更驚奇的舞台景觀。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創新策略  捨棄野台戲路,轉攻小劇場,加入輕鬆戲謔的喜劇風格

嶄新價值  大劇場格局、小劇場規模的「外明華園路線」,成功吸引新客群

陳勝在:「為明華園第三代找舞台,經營全新的市場。」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