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協狀元
-
說戲
意識形態的京劇改編
國光劇團今(2025)年3月「春分」4場傳統京劇,好幾齣都曾遭遇意識形態強迫改編的命運,《鎖麟囊》、《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與《奇雙會》都有自己的「故事」。 《鎖麟囊》演富家千金出嫁時春秋亭避雨,見另一乘花轎殘破,心中不忍,將鎖麟囊贈予哭泣的貧窮新娘。劇情溫馨感人,唱腔風靡大眾,誰知1950年代竟遭禁演!為什麼呢?罪名很多,不只是善有善報封建迷信,更嚴重的指控是:階級本該對立鬥爭,此劇竟然貧富和融,向地主報恩,分明反動思想,怎能再登舞台? 程硯秋心急如焚,這是他最受歡迎最賣錢的戲,不演損失可大了。一身傲骨的程硯秋只好改編,保留春秋亭精采唱腔,窮新娘接受餽贈,卻掏出所有珠寶,只留空囊!只收紅包不收鈔票的概念,今天看來十分可笑,但我不敢想當時的程硯秋有多委屈。更屈辱的是,「空囊新版」演出數場,結果仍是禁演,直到程去世都未能翻身。而這只演幾場的空囊版竟還留下完整錄音,被配成錄像,永久流傳!(註1) 「改革開放」後,《鎖麟囊》重登舞台,愈唱愈紅,至今益盛,當然演的都是原版,空囊版銷聲匿跡,而《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卻不同,目前兩岸演的都是意識形態改編版。 京劇劇情源自晚明短篇小說,篇名就叫〈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書生莫稽凍餓昏倒,金玉奴好心相救,金父將女兒許配,父女沿街乞討送莫稽進京趕考。沒想到莫稽一高中就長了官威,嫌棄乞丐父女低賤,赴任途中竟將金玉奴推入江心。到任後長官欲將女兒許配,莫稽歡喜入洞房,不料新娘竟是金玉奴。原來金玉奴落水未死,蒙大官搭救,收為義女。如果小說寫到洞房棒打結束,讀者一定大快人心,但結局竟是二人和好,重入洞房,據此編成的京劇也是如此,棒打痛斥之後又結婚姻。我小時候看台灣的京劇團也都是團圓,直到1959年,荀慧生才改結局為不團圓,法辦莫稽。 古代女性忍氣吞聲,南戲《張協狀元》的貧女(對,她就叫貧女),救了張協,張協得中狀元後拔劍殺妻,而最後,貧女還是再度嫁給張協,永嘉崑新版還由參透世態人情的老人說出:「我有個沒有辦法的辦法再嫁給他。」(註2)古代女性的無奈有其時代背景,一旦演成傳統,若要翻改需要勇氣。荀慧生為何有此大動作?原來是當時服膺「戲曲改革」國家政策的「揭發封建醜陋」,理直氣壯
-
戲曲新訊
于魁智領軍 金鑽陣容演名劇
老戲迷最期待的中國京劇院又來了!由大陸頭牌老生于魁智領銜的中京院,幾乎年年來台推出公演,除了戲好,號稱「鑽石級」的堅強卡司也是台灣戲迷買帳的原因,此次來台除老生于魁智、梅派青衣李勝素、程派旦角李海燕、葉派小生江其虎、文丑鄭岩以外,還特地向外借將,外邀北京京劇院著名馬派老生朱強、大連京劇院著名花臉、銅錘架子兩門抱的楊赤、上海京劇院大武生奚中路等大陸各地好角助陣演出。 中京院名角名劇大匯演,將來台演出六天,共推出八場不同戲碼的傳統名劇,包括《狀元印》、《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鳳還巢》、《文姬歸漢》、《趙氏孤兒》、《八大錘》、《兩將軍》、《打嚴嵩》、《霸王別姬》、《張協狀元》、《野豬林》,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有八百年歷史,被譽為「中國第一戲」的《張協狀元》。于魁智此番除主演代表作《野豬林》外,並在《大、探、二》中飾演楊波,在《八大錘》斷臂說書一折中飾演王佐之外,另也在《趙氏孤兒》中幫襯演第二男主角趙盾,在《鳳還巢》中飾演洪功。(廖俊逞)
-
崑山、蘇州
不以遺產自居,崑劇新編尋生機
本屆崑劇節的重點當屬全本戲的展演,其中較為引人注目的,則為中國戲曲學院的《張協狀元》、北崑的《宦門子弟錯立身》、永嘉崑的《殺狗記》和浙崑的《暗箭記》。由於劇種特質的限制,崑劇新編戲經常吃力不討好,裡外不是人,但在本屆藝術節上,多數崑劇團仍然願意推出新戲,可見得崑劇從業人員為這個古老劇種在現代社會尋求生機所做的努力。
-
回想與回響 Echo
開不完的春柳春花滿畫樓
正由於老戲的表演形式已經一磨再磨,新戲則一切大都還在摸索嘗試當中,所以觀衆不必吝於給新編戲再次上演的機會,或許可以在某些新編戲中尋找足以發展出折子戲的好段落,加工之後再度上台,這樣才可能會有新的優質元素匯入傳統戲曲表演藝術之中,繼續傳承下去。
-
蘇州
蘭苑新葩古韻揚
綜觀《張協狀元》三種版本的演出,莆仙戲的藝人演出台本,具有「根植源頭」的地域特性;中國戲曲學院的學術實驗版,則具有「複製原典」的博物館價値;而永嘉崑劇團在此次崑劇藝術節中演出的崑曲觀賞版,則把握了對古典名著的「繼承焠鍊」,剪裁縫合原著的戲核精髓,再重新構思予以整體提升,散發出沁人心脾「形似神似」的精品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