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臺北市立國樂團

相關文章 54 篇
  • 民族舞劇《七夕雨》選段。

    國內外名家接力獻技 臺北傳藝季精采繽紛登場

    由臺北市立國樂團(Taipei Chinese Orchestra, TCO)承辦的「臺北市傳統藝術季」(簡稱傳藝季),自1988年開辦以來,今年堂堂邁入第36屆,自3月12日起至6月18日止,3個多月期間將有34場次的精采節目,內容涵蓋歌、樂、舞、劇等藝術表演形式;這個於每年春季舉辦的藝術季,是全台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傳統藝術盛會,受到藝術界矚目與期待,更吸引各地觀眾熱烈支持與青睞。臺北市文化局局長蔡詩萍今年更蒞臨主持開幕「起鼓」儀式,特別演出令人熱血沸騰的《男兒當自強》,宣告2023臺北市傳統藝術季正式揭開序幕。

    文字|張震洲
    2023/03/07
  • 方宥心飾演王昭君。

    音樂劇《大畫昭君~觀落雁》 歷史結合時事趣味十足

    臺北市立國樂團與全民大劇團再度攜手翻轉歷史,推出全新古裝音樂劇《大畫昭君~觀落雁》,由指揮家吳瑞呈執棒北市國樂團演奏,作家張大春作詞、謝念祖編導、李哲藝作曲;資深音樂人黃大煒、演藝人員孫協志、方宥心、羅美玲,舞台劇演員周明宇、林斌、呂紹齊及可愛小演員胖球、張城熙同台演出。

    文字|張震洲
    2023/01/05
  • 演出結束後,指揮張宇安與北市國團員一起謝幕。
    音樂

    國樂的中西兩難及其超克

    臺北市立國樂團2022╱2023樂季,新任首席指揮張宇安風光上任,開季音樂會「TCO新紀元」中的「新紀元」一詞絕非誇飾:一方面,在張宇安麾下,我們聽見北市國不同以往的全新魅力;另一方面,透過張宇安的雙重學養,北市國也超克了長久以來的中西兩難困境。 綜觀而言,「TCO新紀元」幾無冷場,不僅合奏品質優異,擔綱獨奏的王銘裕、謝從馨及許妙伊也有亮眼表現。然而,作為一場新首席指揮上任的首場演出,其核心價值仍在於為北市國帶來的種種變革;因此,本文聚焦於張宇安的音樂風格、北市國的指揮沿革、及其中的國樂主體性論爭,更深一層地聆聽這場開季音樂會。 中西兼容的年輕詮釋 張宇安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除了36歲旋即上任的年輕年紀,還有他「東西兼容」的雙重學養。他以國樂合奏為音樂啟蒙,隨後攻讀笛子及管絃樂指揮,在國內外樂壇都有傲人成績。在這場音樂會裡,這兩項特質都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 無窮的衝勁、滿溢的情感一向是青年指揮們的共同特色,張宇安也不例外。在選曲上,《天地歌》、《西秦王爺》等曲都有狂亂、原始或野性的高張力段落,而《秦王破陣樂》、《祈雨》則有行進樂般歡愉的快板主題,這些顯然是為指揮量身而選。聽者也能注意到,在這些段落中,張宇安有時設定了相當快的速度,削薄樂團的聲響厚度,使其更加靈動活潑;有時則使用緊繃的大動作與狂放的情緒,讓北市國奏出強力且極端的聲音。這些特點,在過往的中壯年指揮手下確實相對少見。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則是他對浪漫主義風格的掌握。創作《緣》的余忠元擅寫19世紀德奧浪漫主義樂風,該曲也充滿綿長的旋律、玄想般的胡琴獨奏等,無一不是私密的心靈表達。在此我們能聽見指揮輕柔細膩的處理,待之如德奧交響曲的慢板樂章,使人領略他對於交響樂文獻的深刻認識;而如《西秦王爺》進入獨奏前的段落,則能聽/看到張宇安以張狂身姿催動革胡聲部,低音之厚實晦暗,使人想起馬勒、浦羅柯菲夫等西方重要作曲家,這是他西樂學養帶來的成果。 除了上述這些,最重要也最直觀的,應當是樂團聲音的大幅轉變。在張宇安的指揮棒下,整個北市國的聲音變得相當純淨且溫厚,各樂器音色良好地相互融合,顯然歷經了大量排練的細心打磨。更重要的是,這種「純淨」並非是抹去傳統樂器的種種稜角、強硬地模仿交響樂團音色,

    文字|顏采騰
    官網限定報導  2022/11/18
  • 臺北市立國樂團「TCO劇院」今年推出全新國樂台語歌劇《蔥仔開花》,講述馬偕夫人張聰明女士傳奇的一生。

    魏德聖創意發想 北市國精釀原創國樂台語歌劇《蔥仔開花》

    吸引樂壇目光的北市國TCO劇院,繼2017年《李天祿的四個女人》、2019年《我的媽媽欠栽培》之後,今年度與音樂劇團躍演合作、再次推出原創國樂台語歌劇《蔥仔開花》。本劇主創陣容堅強,由導演魏德聖擔任創意總監,榮獲多座金曲獎的作曲家李哲藝擔任作曲與指揮,尚和歌仔戲劇團團長梁越玲編寫劇本,躍演藝術總監曾慧誠擔任導演,搭配臺北市立國樂團磅礡的現場演奏,將於7月8、10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11月4、6日在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隆重登場。

    文字|張震洲
    2022/06/06
  • 參與《大畫昭君~觀落雁》的演員們合影。
    戲劇

    音樂劇《大畫昭君~觀落雁》 上演古代遠距離戀愛

    臺北市立國樂團從2017年首創「TCO」劇院後,即以1年歌劇、1年音樂劇的節奏推出新製作。讓更多觀眾藉由精緻的戲劇性表演,進一步成為國樂的愛好者。今年全新規劃的《大畫昭君~觀落雁》,是北市國與全民大劇團的第四度合作,也是劇團中國四大美人系列中的第3部古裝音樂劇作品。

    文字|李秋玫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4/28
  • 指揮張宇安
    音樂

    一個民族在這個世代的獨特聲響

    將古老的民族聲響注入新的活水,用交響化的方式擴大音樂的格局,讓這些流傳已久的神話躍然在舞台上,「祭祀.火把.烈酒張宇安 TCO」整場音樂會將國樂合奏的美感、少數民族的神秘風情、情感張力發揮到淋漓盡致,精采絕倫,這無疑是一場令人驚豔的演出。

    文字|劉馬利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3/27
  • 林谷芳
    音樂

    經典唱段展現名角精采 親炙歷史風華

    「談傳統文化,不能不談戲曲。」禪者、文化評論人林谷芳在音樂會「粉墨春秋」的節目冊中,開宗明義地點出了戲曲音樂的重要性。他認為,就台灣所說的國樂型態,可分為「歌樂與器樂」、「說唱音樂」、「戲曲戲劇音樂」、「詩詞音樂」、「宗教音樂」5種類型。主流的國樂著重在器樂演奏上,對歌者的注意力較少。然而傳統根源若沒有與上述類別銜接,將顯得貧瘠。因此,在2022年「傳統藝術季」開幕的第一場,林谷芳擔任策劃製作,邀集了傳統文化的5大劇種,精選最經典的唱段為藝術季揭開序幕。

    文字|李秋玫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3/09
  • 開幕敲鑼儀式,左起指揮瞿春泉、書法家薛平南、北市國團長陳鄭港、文化局副局長陳譽馨、文化學者林谷芳、歌仔戲名角唐美雲。

    以傳統詮釋當代 第35屆臺北市傳統藝術季開鑼

    自1988年開始,臺北市立國樂團(TCO)承辦「臺北市傳統藝術季」,每年春季盛大推出的的藝術盛宴,在今年邁入第35屆。為此,從3月中開始至6月止為期3個多月的時間,即將上檔的節目共計27套、30場次的節目。從室內劇場到藝文廣場包括大型器樂合奏、室內樂、獨奏、戲劇、戲曲、歌唱等不同類型的演出。

    文字|李秋玫
    2022/03/03
  • 團長暨指揮鄭立彬
    特別企畫 Feature 臺北市立國樂團

    開拓曲目發展線上演出 為國樂能量創造新生機

    北市國在新的樂季中推出八大系列,分別為「名家系列」、「市國之星」、「未來之星」、「閃亮亮」、「誰與爭鋒」、「小而美」、「飛魔力」與「藝享」系列,貫通的核心主軸,團長鄭立彬表示「是如何讓台灣優秀的人才被看見。」透過團隊交流,讓音樂家們有更多被國人認識的機會。也持續深耕經典曲目,同時也將台灣不同樂種作品移植予樂團。北市國也將透過網路的力量,將精采的台灣國樂能量介紹給全世界。

    文字|廖詩昀
    第332期 / 2020年08月號
  • 鄧麗君
    音樂 TCO「書信音緣—鄧麗君與莊奴的空中交會」

    讓一代巨星歌聲 重揚字裡行間

    今年是鄧麗君逝世廿五周年,四分之一個世紀看來長久,但卻不曾被歌迷遺忘,唱起一首首老歌,優雅的詞彙裡,作詞者莊奴的名字總也如影隨形,兩人書信往返,建立起不渝的師生情緣。臺北市立國樂團以「書信音緣」為題舉辦音樂會,在台大教授沈冬的發想下,以詞人與歌手、鄉土、文學幽情、莊奴筆下的世外桃源等六個主題,讓樂迷體會那歌聲飄揚的字裡行間。

    文字|李秋玫
    第326期 / 2020年02月號
  • 北市交團長鄭立彬
    特別企畫 Feature 臺北市立國樂團

    邁入不惑之年 跨界挑戰自我

    二○一九年適逢臺北市立國樂團四十周年,盛大慶祝自是必然。除了有展覽、學術論壇、專書出版等,最重要的當然是音樂會的精采表演。團長鄭立彬誠摯邀請了歷任的團長、音樂總監、客席指揮與曾經的優秀團員,回娘家共襄盛舉外,曲目有經典也有新創,還跨界尬擊樂、尬戲劇,展現北市國不斷跨越界限、挑戰自我的企圖心。

    文字|李宜萍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
  • 焦點專題(二) Focus

    中西樂團獻「美」聲

    燈光暗下,故事說起。儘管指揮在空中揮灑,音符仍無法被眼睛捕捉。但隨著耳際的樂聲起伏,仍能「看」見眼前一幕幕生動的畫面。演奏家窮盡機鋒的拋接、對峙或唱和,就像舞台上的一場遊戲,讓作曲家的思維飛翔──想像上千人比鄰而坐,在同一個空間度過同一段時光,那人生再也無法複製的經歷,才是表演藝術可貴的地方。 二○一八年十月底到十一月初,NSO與TCO不約而同赴美巡演。前者接續去年打響的名聲,在西岸再度展現實力、創下佳績。後者前往東岸,作為首次台灣的職業樂團登上卡內基音樂廳的舞台。為此,本刊特地帶您同遊雙團規劃精采節目、與獨奏家對談,並且近身窺探背後奧秘。當樂團用台灣的音樂獻「美」時,閉上眼睛,您也能在東西兩岸,聽見東西兩方的聲音。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 北市國在卡內基廳演出後的謝幕。
    焦點專題(二) Focus

    登上卡內基 讓世界看到台灣

    今年十一月初,將滿四十歲的臺北市立國樂團達成了台灣樂團的重要紀錄踏上美國卡內基音樂廳演出!可說是意義非凡。而為了讓美國樂迷認識台灣、也認識台灣的國樂,此行樂團規畫節目以「台灣音畫」為題,團長鄭立彬表示:「我們希望藉由這次的演出,不僅讓北市國登上重要的國際舞台,也分享台灣的文化藝術成就給當地樂迷及朋友們。」

    文字|李秋玫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在蘭陵的教室裡

    當吳靜吉博士踏進表演36房的排練場時,金士傑正在梳整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中的一個片段;劉若瑀拉了椅子過來,聽吳博士說著此前伴隨優人神鼓出國的種種閱聞。吳靜吉給優人提了些建議,像以前那樣;更趁金寶在排戲時,聊了很多天,也像從前那樣。 一九七七年,金士傑從周渝手中接下了耕莘實驗劇團,他開始招兵買馬,也拜託吳靜吉加入指導,讓大夥一同接受他從美國La MaMa引進的各種劇場經驗、表演遊戲、家庭作業等奇奇怪怪的訓練。即使常如「瞎子摸象」般摸不著邊、像「丐幫」一樣衣衫襤褸、大汗淋漓,又迫不及待地努力吸收,抑或有人不願跟著揮霍青春,而作罷離去。留下來的,抵抗著焦慮和些許失落,也產生了一種豁達:反正沒錢、想做舞台劇,不管剩幾個人、在哪裡演都可以。那已是四十年前的事了。 而今「蘭陵」再次回到劇院,並以《演員實驗教室》為題,重新串接過往的劇場練習,要將許多未能說出的事、走過人生所積累的小小事件、潛藏在心中的秘密情事,化作一幕又一幕的生命獨白。這其中有卅多年前首次演出的原始班底,也包括過去曾坐在台下、深獲啟發而加入蘭陵訓練的「前」文青。他們不提「當年勇」,我們也不話「英雄事」,便從吳靜吉博士個人的歷程出發,聽聽他何以從教育心理學博士成了劇場顧問、從內向青年成了跨界先鋒;也請金士傑與馬汀尼同場對談,看看他們的生命如何與蘭陵交會,回憶那個初生之犢、一切大破大立的年歲,繼續那股好像可以不受時光影響、一路玩到老的「頑童」精神。 此外,將在四月及五月登場,由臺北市立國樂團主辦的兩場音樂會,說跨界,竟如輕功般一躍而來到了「武俠世界」和「電玩音樂」,除了要演奏玩家們必不陌生的《仙劍奇俠傳》及《軒轅劍》系列樂曲,青少年時期同樣深受武俠小說啟迪,有著仗義執言的性格和俠義精神,或許還帶著點離經叛道性格的兩位音樂人作曲家陳樹熙與國樂團指揮鄭立彬,趁此機會抓起他們的武器古琴與洞簫,來場嘴皮子對決、論藝交鋒話江湖。 同時本月更有許多國際藝術家、台灣表演者與藝文工作者現身本刊:包括以色列指揮家殷巴爾與當代編舞家普雷祖卡的個人專訪,戲曲界當家花旦如蕭揚玲、張孟逸的接班心情;在「藝活誌」單元,我們則帶著讀者跟著藝術行政一起過日子,看看他們的如何為創作者想方設法、成為每件作品幕前幕後的最重要推

    文字|黎家齊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 鄭立彬與陳樹熙
    焦點專題 Focus

    無招勝有招 音樂人的俠客情懷 鄭立彬 ╳ 陳樹熙

    雖說那個在課業壓力沉重的年少時代,讀武俠小說,就等於一種莫名的罪惡,然而那書中的蓋世英雄與俠義精神,卻深深地烙印在許多人的心中。鄭立彬與陳樹熙,兩人也是從那樣的經歷走來。一位是西洋交響音樂訓練出身的指揮,卻一路關心國樂發展;一位是作曲家,卻深諳交響樂團的經營,並且也指揮樂團。兩人的音樂路看似分歧卻又交疊,如今竟在武俠的世界中相遇鄭立彬為臺北市立國樂團策劃了「武俠系列」演出,其中五月的「俠客行-3D聲光環繞音樂會」就由陳樹熙一肩挑起作曲、編曲、指揮的大任。 問他們希望以什麼樣的國樂器當自己的武器?他們竟拿出自己珍藏的洞蕭與古琴,像電玩人物一樣PK了起來!問他們想要配上什麼絕世武功時,卻一致放下武器,讓音樂留在心中,無招勝有招。

    文字|李秋玫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 《賽貂蟬》重新詮釋「貂蟬」(卓文萱飾)這個人物,將大家熟知的三國喬斷編織成英雄美人的幽默喜劇。
    音樂

    國樂古裝音樂劇 顛覆貂蟬既有想像

    《三國演義》中的「名女人」貂蟬,被譽為中國四大美人之一,但從她流轉的悲苦命運歷程看來,她跟了誰,誰就被殺;被送到了哪裡,哪裡就發生厄運這不就是現代人說的「帶賽」嗎?北市國與全民大劇團的音樂劇《賽貂蟬》從此出發,由謝念祖編導,張大春寫詞,周華健作曲,卓文萱、黃志瑋、林俊逸、小馬等人演出,共同演繹一齣結合國樂的新版歷史喜劇。

    文字|李秋玫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王正平指揮演出時的英姿。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君子不器」的奇幻音樂人生

    琵琶演奏大師、知名國樂指揮家王正平,辭世迄今已經五年,與之淵源深厚的臺北市立國樂團特地在一月時安排了「文思揮就管弦章王正平與北市國的情緣」音樂會以為紀念。本刊特邀王正平的高徒、臺大音樂學研究所沈冬教授,為文追憶王正平的音樂人生,及與台灣音樂界的奇幻因緣。

    文字|沈冬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 指揮家簡文彬
    即將上場 Preview 「簡文彬與TCO」音樂會

    從曲目出發 探尋國樂多種可能性

    已與北市國合作過兩次,這次再度站上國樂團指揮台,簡文彬拋出雄心壯志:「我想開發國樂器各種演奏或組合的可能性,去尋找不一樣的國樂聲響。」在十一月的「簡文彬與TCO」音樂會中,除了以過去的創新作開場,簡文彬並委託作曲家創作新曲挑戰演奏形式,別出心裁的實驗,讓觀眾聽見、也看見國樂無限可能的未來。

    文字|李秋玫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 TCO團長兼指揮鄭立彬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臺北市立國樂團

    打破既定印象 既新又潮更活潑

    攤開臺北市立國樂團新出爐的樂季手冊,可說是亮點不斷!除了以《十二生肖》精采開季、邀到知名琵琶演奏家吳蠻擔任本樂季駐團作曲家、與指揮簡文彬合作「雙樂團、雙指揮」音樂會,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就是破天荒地以「武俠」為主題設計系列節目,讓國樂加入武俠電玩與科技藝術,吸引年輕族群參與!

    文字|李秋玫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 法蘭斯-厄特.布格拉夫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北市國第一屆國際指揮大賽首獎得主

    布格拉夫 荷蘭指揮 燃燒國樂魂

    在報名參加臺北市立國樂團舉辦的首屆國際指揮大賽前,來自荷蘭的法蘭斯-厄特.布格拉夫根本沒有到過亞洲、沒有聽過國樂,更遑論認識國樂器,為了比賽,他認真研究、讀譜,竟然能過關斬將,拿下首獎。布格拉夫說:「指揮國樂或西洋交響樂團,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麼差異;不管是貝多芬、莫札特還是傳統古曲,我都一樣從頭準備起。」認真投入,荷蘭指揮也能燃燒國樂魂!

    文字|李秋玫
    第294期 / 2017年06月號
123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澳門

    劇評人票選出兩檔回響兩極的年度演出

  • 職人的圖鑑

    布景彩繪:客製化的空間打造者

  • 戲劇

    《夢與陰影》 帶著觀眾一起離地飛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思啊想啊起——滄桑中綻放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