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歌劇再現感動!由《花甲男孩》原著作家楊富閔散文作品改編、臺北市立國樂團跨界打造的原創國樂歌劇《我的媽媽欠栽培》,將於2025年5月23日至25日及6月7、8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與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重磅回歸。這部作品由指揮邱誓舷執棒臺北市立國樂團,融合台灣戲曲、國樂、西洋美聲、偶戲與本土歌謠,以貼近庶民生活的細膩觀察,訴說台灣萬能媽媽的生命故事。
2025/5/23-24 19:30
2025/5/25 14:30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大劇院
2025/6/7-8 14:30
高雄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
2019年首演的國樂歌劇《我的媽媽欠栽培》,講述在台灣南部偏鄉「水尾里」的一群媽媽們,如何在柴米油鹽日常生活中展現堅毅與樂觀的故事。劇情以鄉村因即將開設高速公路而迎來巨大變動為背景,描繪母子聯手守護家庭記憶的溫情歷程,也對台灣土地情感與倫理變遷提出深刻反思。
這次推出2.0版,劇情更加緊湊,製作陣容堅強,包括編劇兼導演游源鏗、導演鄭嘉音、作曲家顏名秀都是台灣藝文界重量級創作者。三位主角更由三種不同音樂訓練背景的演員擔綱,包括一出場「戲就活了」的戲曲名伶呂雪鳳飾演萬能媽媽「葉明珠」,甫獲金曲獎五大獎項提名的台語流行音樂歌手謝銘祐飾演父親「楊錦鴻」,西洋美聲歌手湯發凱演出兒子「楊阿家」,透過不同風格的聲音演出,巧妙呈現台灣文化多元融合的意象。

游源鏗表示,這個劇本不僅是寫作家楊富閔的媽媽,「也寫你的、我的、大家的媽媽。」在游源鏗的安排之下,全劇以押韻唱詞呈現,巧妙融合台語民諺與「四句聯仔」的語言韻律,讓觀眾在欣賞劇情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台語之美。偶戲的巧妙運用,象徵主角內心情感的映照,更增添戲劇層次與幻想色彩,也帶領觀眾穿梭於現實與回憶之間。
鄭嘉音表示,這不只是一齣歌劇,更是一封獻給所有母親的情書,讓原本藏身在家庭、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媽媽們站上舞台,成為故事的主角,「希望觀眾們走出劇場時,能帶著笑容哼著旋律,回家對媽媽說一句:媽,我愛妳!」

顏名秀指出這齣國樂歌劇在音樂上打破界線,除了有歌仔戲調、歌劇、北管到台語流行歌曲之外,甚至穿插越南流行歌,以貼合故事中移工與跨國婚姻的背景,彰顯台灣多元文化的包容性與創造力。而演員們的多樣音樂背景,也讓整體演出更具深度與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