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攻擊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英國、美國
伯恩斯坦兩岸發燒 新生代指揮站穩腳步
今年適逢美國指揮家暨作曲家伯恩斯坦的百年冥誕,身為第一位美國本土出身、但能征服征服歐洲的北美指揮家,大西洋兩岸的英美兩國,也紛紛為伯恩斯坦端出精采樂季菜色。另一方面,倫敦交響迎回賽門.拉圖自是盛事,但誰能繼柯林.戴維士爵士之後成為英倫樂壇盟主?而美國樂團中幾位新生代指揮也已站穩定位,未來能否突破外在環境困局,值得觀察。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兩個月來遭逢三次恐攻 英國劇場嚴加戒備
倫敦在三個月內接連遭逢了三次恐怖攻擊,公共場合的安全維護成為各單位最重視的項目。倫敦戲劇協會也派出多名人員駐守於各大表演場地,除了負責檢查觀眾的隨身物品外,也定時與中央警局演練災難應對方式。五月底在老維克劇院還發生疑似爆裂物的通報,劇院立即暫停演出並疏散演職員與觀眾,所幸只是虛驚一場。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德意志劇院《臣服》 反思歐洲文明危機
法國作家韋勒貝克的小說《臣服》描述未來由穆斯林統治的法國,上市當天,發生了當期以他過穆斯林齋月漫畫當封面的《查理周刊》遭遇恐攻事件,也讓該書成為爭議之作。曾將韋勒貝克《情色度假村》搬上舞台的史蒂芬.基米,執導柏林德意志劇院的《臣服》製作,這已是該書在德語劇壇的第三個版本。劇中主角就像久病不癒的病人,他如同歐洲世界的隱喻,一個瀕死、難以忍受、即將自毀的崩壞結構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重現殘酷場景 在當代找回希臘悲劇性
義大利導演卡士鐵路奇去年底在巴黎秋天藝術節推出三部以希臘文明為主題之製作,其中的《萬神殿之排檔間飾》在巴黎恐怖攻擊十天後演出,劇中的殘酷場景讓觀眾回想起日前街頭橫屍遍野的畫面,具體表露出現實及其再現的模糊地帶,也讓人深度思考「觀看的方式」。在《萬》劇中,他試著在當代的環境下重新探詢希臘劇場的悲劇性面對命運的不可測,如此渺小的我們是怎麼面對肉身的坍塌,要如何回答生死之謎?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以文明對抗野蠻 巴黎各劇院誓讓文化進行到底
十一月十三日晚間在巴黎發生的多起ISIS分子恐怖攻擊事件中,死傷最慘重的就是在巴塔克蘭劇院,文化部長珮勒蘭也馬上下令大巴黎地區的表演場所於接下來的週末關閉。但多所表演藝術場館負責人受訪表示絕不會對恐攻屈服,藝術家的責任,就是要不斷發聲;將創作與展演進行到底,就是最好的抵抗。文化部也宣布將提撥一筆四百萬歐元的「團結基金」,以補貼各劇院、音樂廳因停演造成的損失,規劃新的維安辦法並協助劇院加強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