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智
-
特別企畫 Feature
真假絕代 華麗轉「聲」
西洋古典音樂史上,炫技的名家與明星歌者以十九世紀的協奏曲與歌劇作品為最,這類曲目講究大編制、大場面、炫技等要素,在當時蔚為風潮。即便在今日,這些十九世紀的音樂作品仍是舞台上歷久不衰的經典,而演繹這些作品時展現的驚人技藝,也使之成為古典音樂中的明星。然而但回到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歌劇及協奏曲的起點,協奏曲尚未發展為炫技取向,器樂獨奏家自然少了些明星光芒,那麼最早的古典音樂明星,應該屬於閹伶了。 電影《絕代艷姬》重現當時閹伶的風華,卻也描述在光鮮亮麗外表之下的殘酷。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不人道的方式終究成為歷史,但在近半世紀古樂興起,巴洛克歌劇再次復興重回音樂舞台,閹伶雖然無法重回舞台,卻讓假聲男高音異軍突起。媲美閹伶的極廣音域及精緻唯美之嗓音,來自法國的菲利普.賈洛斯基(Philippe Jaroussky)即為當代之翹楚。趁著這位巨星的到來,我們近身了解他的魅力、邀請國內假聲男高音李文智與音域相近的次女高音翁若珮對談,並且揭開閹伶的神秘面紗,讓您一探絕代的真聲假聲,如何華麗轉「聲」!
-
特別企畫 Feature
真聲!假聲?男生!女生?
「我高中時吹小號。」 「我高中時吹長號。」 「我從小被『逼』著學鋼琴。」 「我從小乖乖學鋼琴。」 「我小時候唱童聲,女生聲部人少,媽媽就安排我去補人。」 「我則是哪裡缺聲部,就去哪裡支援。」 「我當兵時是海軍樂隊,練習室後面就是艦艇引擎,長時間在那兒練小號,也把我的肺活量練得大一點。」 「我記得後來在美國念書,他有一次穿海軍出來,那根本就是《蝴蝶夫人》的男主角平克頓!」 一位是假聲男高音,一位是次女高音,李文智和翁若珮自小共通的地方還真不少都是聲樂家、都進琵琶第音樂學院(Peabody Institute)進修、一個畢業後另一個轉到同一位老師名下學習。在專業領域上,兩人因為音域的關係可能互搶角色;在私下,年長與年輕不是絕對,而是認識已久才相認的遠房阿姨與外甥。他們的舞台故事與其是對談,卻更像信手拈來的人生,讓我們更貼近歌劇世界。那一搭一唱、一笑一顰,宛如看見當年在教會裡,那兩個隨時伸出援手的美麗天使。
-
企畫特輯 Special
弓弦之間— 探問土地與人的文化底蘊
人是文化的載體,人之所以會創造出什麼樣的文化,又取決於什麼地形、氣候、土壤養育出什麼樣的人。因此,人因地理條件的不同而有不同,文化也因為地理環境的差異而有不同,音樂當然也在這個邏輯當中。透過這樣的思維,NCO在南藝大教授歐光勳的策劃下,推出「音樂地圖裡的胡琴世界」音樂會,試圖透過地圖的解析,聆聽各地的特色胡琴樂器與樂曲,進而探問琴音背後的人文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