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婷
-
戲曲
熱鬧討喜的當代政治預言
依據史實,清朝嘉慶皇帝從未到過台灣,但「嘉慶君遊台灣」卻是台灣民間傳頌不已的傳說,1970年代以後,被多次改編為電視連續劇與歌仔戲,引發的收視熱潮,與當時逐漸成形的本土文化景觀(鄉土文學、洪通與陳達、蘭陵劇坊、《科學月刊》與《漢聲》、台灣新電影)之間的關聯,應該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議題。 明華園戲劇總團的《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後簡稱《轉》),以流行概念(異世界轉生)融合民間傳奇與熱門時事,作為2025年戲曲藝術節旗艦製作,是否也反映了本地當下的政治態勢與社會情境? 《轉》的創作組合,備受矚目。編劇蔡逸璇曾經擔任2024年大型歌仔音樂劇《1624》共同編劇,並且有兩部作品入圍2024年傳藝金曲獎(《國姓之鬼》、《紅喙鬚的少女》),導演宋厚寬則以《國姓之鬼》成為台新藝術獎與傳藝金曲獎雙料得主。演員部分,除了明華園孫翠鳳、陳昭婷,更邀集一心戲劇團孫榮輝、孫詩珮、孫詩詠,綠光劇團吳定謙共同演出,母女、兄妹、天團當家名角、傳統與現代同台競藝,不僅有話題性,更有豐富的可能性。明華園戲劇總團的製作能量,如何能讓這樣的組合迸發出最大的能量,自然讓人有高度期待。
-
戲曲 明華園戲劇總團《鯤鯓平卷》
穿越古今聚焦本土 戲說百年信仰傳奇
將於九月下旬推出的明華園戲劇總團新作《鯤鯓平卷》,由編導陳勝國採集南鯤鯓地方傳說,有如卷軸般穿越古今兩百年,連環鋪陳故事,結合明華園擅長的神仙戲和台灣鄉土歷史,重現外台戲班常演的《囝仔公鬥五府千歲》。這回明華園精銳盡出,除了鐵三角孫翠鳳、陳勝在與鄭雅升,團長陳勝福苦心栽培的青年軍也擔當重任,陳昭婷、陳子豪、李郁真皆上台展現功力。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明華園第三代演員
陳昭婷、陳昭賢 畢生所繫就是「家」
很多人抗拒延續家族傳統、繼承家族事業,甚至決絕得不與父母從事同一類工作,但陳昭婷與陳昭賢這對姊妹花,卻是從來沒有過「離開明華園,吃別人頭路」這種想法,「看到上一代這麼努力維持傳統戲曲、維持一大家族的生存,會感動,也就會認為,跟著傳下去,是責任、是使命、是義務。」兩姐妹斬釘截鐵這樣說:「我們從不覺得要去外頭做什麼別的。」
-
即將上場 Preview 明華園戲劇總團《么嘍正傳》
顛覆善惡二分 刻畫角色人性
明華園編導陳勝國寫完「八仙系列」,重返人間,他給自己的功課是,要將人性複雜的各種面向,赤裸裸呈現在舞台上,於是誕生了新作《么嘍正傳》。《么嘍正傳》敘述一群雖出身低微但重情重義的山寨嘍囉與官方糾葛的世代恩怨,由當家小生孫翠鳳、小旦鄭雅升、丑角陳勝在與第三代青年演員陳昭婷主演,四人分飾八角。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與靈魂對話,與人相處
如果你以為《海神家族》這本小說如此動人,那麼在劇場裡,陳玉慧也會「利用」歌仔戲表演、而讓觀眾情緒被渲染得「血肉模糊」,那可是嚴重的「誤讀」。她問:「私底下,生活裡,妳真的覺得台灣人話很多嗎?」陳玉慧對照自身生活經驗,「台灣人的話,不多,所以,這齣戲絕對不會是話劇。」從語言反差的角度切入創作立場,陳玉慧想要用西方歌劇的結構,來呈現這齣充滿歌仔戲曲調的表演。
-
特別企畫 Feature
孫翠鳳、陳昭婷 一趟征服自己的旅程
從行當分明、程式清晰的歌仔戲舞台,走進必須放下身段、呈現真實的現代劇場,來自明華園的當紅小生孫翠鳳與她的女兒陳昭婷,如何在陳玉慧的手中,轉換性別與年齡,扮演一對不倫的叔嫂戀人?丟卻了傳統戲曲身段的「保護色」,孫翠鳳融合自己排演電視、電影的經驗來創作舞台角色,而陳昭婷則誠實地將自己的內在,全然攤在導演觀眾的面前。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戲台上 深情扮愛侶 戲棚下 慈母兼嚴師
他們的緣分不止一樁,或師徒,或親子,或工作夥伴 在藝術的領域裡攜手並行,在人生的路途上扶持前進 多重奏的緣分,是否也造就不同的藝術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