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妝一牛車
-
戲劇
從劇場IP改編說起的挑戰與困境
我是很討厭IP這兩個詞的,不知從何時起,又是從哪處莫名的中文世界誕生(也或許是未盡考證之責,找到IP此字初現的源頭),被拿來套用在各種文學圈、動漫圈、劇場圈、影視圈的交互創作上。但隨著IP成為文策院的重點發展項目,甚至也是《PAR表演藝術》列舉的2020年十大現象之一(註1),我似乎也得來面對自己的心魔。
-
戲劇
悲喜雙調的成功改編
演出大多時刻都發生在舞台中央,既是家中,也是監獄,彷彿象徵了家庭即是重心、生活就是監獄的概念。又例如,舞台中央是家中,舞台深處是一排墓碑;後面是一排身穿喪服的人群告別,哀悼親人,而前景在含淚含血地吃飯,哀悼尊嚴;前景在做愛,翻雲覆雨,而後面墓碑冷冰冰地矗立,形成對照。這些場景,藉由生死意象的並置,跳脫出了單一時刻的悲戚,進而以更宏觀的角度,勾勒出了人生全圖。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演員
余品潔 在劇場裡找到回家的方式
出身嘉義眷村的余品潔,原來對嘉義是沒有認同感的,當年心心念念的,就是希望能到台北去,把自己放到主流位置;但在接觸戲劇後,才發現演戲是開心的,並且跟一群人一起完成一件自己想出來的事情,是有夢想與目標的。在台北待了九年後,余品潔決定回嘉義定居,與阮劇團的夥伴、也可說是家人,一起作戲,一起圓夢
-
戲劇
貼近時代的翻譯 再現台灣文學經典
繼《馬克白》之後,阮劇團再次與日本導演流山兒祥合作,搬演台灣作家王禎和的小說《嫁妝一牛車》,這部台灣文學經典曾被改編成電影與電視劇,卻是首度搬上舞台。作品年代距今有五、六十年,如何找到能與現代呼應的共鳴點,是編劇林孟寰與台語翻譯盧志杰的挑戰,透過細節堆疊的語境、深入呈現女主角阿好的心境阮劇團打造了屬於他們的當代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