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索引

相關文章 16 篇
  • PAR表演藝術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 第十二期至二十六期 作者索引

    【外國人】 Dunning, Thed/關於《這五百年──丹尼絲寫給哥倫布的一封信》 92 第十五期 愛因斯坦等/這一波的「下一波」 38 第十六期 Jaivin, Linda/原始與現代彩雞的澳洲 17 第十二期 Smelysnsky, A./尋找演員的靈魂──史坦尼及其系統 12 第十七期 大野一雄/死海 5 第二一期 大野一雄/睡蓮 14 第二一期 元藤燁子/光明與闇暗間的色澤美學 10 第二一期 【三劃】 于復華/戈巴契夫旋風到兩廳 88 第十九期 于善祿/從《過渡愛情1001夜──一個新娘五個尪》講起 87 第二十期 于金城/取之於自然的《沉默的杵音》 74 第二五期 【四劃】 王浩威/沙德:性倒錯與大革命 98 第十二期 王浩威/不是解放,是壓抑──山海塾《卵熱》 5 第十八期 王浩威/找尋自己觀衆的劇場──評《亞洲的呐喊》(上) 84 第二四期 王浩威/找尋自己觀衆的劇場──評《亞洲的吶喊》(下) 83 第二五期 王亞玲/戲看人間情愛 56 第十二期 王亞玲/訪雲門舞集四位女性編舞家和鋼琴家 16 第十五期 王亞玲/裸體和表演藝術 11 第十九期 王亞玲/春寒戲料峭 108 第十五期 王世昌/戲看人間情愛 56 第十二期 王世昌/試刊號至第十一期目錄索引 105 第十二期 王立德/紐約音樂遊 32 第十二期 王立德/羅斯托波維奇、巴倫波英、阿胥肯納吉的指揮生涯 12 第十八期 王墨林/三島由紀夫的文學與戲劇 100 第十二期 王墨林/肉體的叛亂──舞踏家土方巽 6 第十六期 王墨林/是壞廚師還是壞廚房──骨迷宮之後 21 第十九期 王墨林/從「加料節目」反思香港藝術節的文化性 86 第十九期 王墨林/我從布魯塞爾回來以後 56 第二二期 王墨林/寺山與殘酷劇場 18 第二五期

    文字|王世昌、邱馨慧
    第27期 / 1995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 試刊號至第十一期 作者索引

    【外國人】 亨利梅哲/我想要做的是以音樂爲主導的文化推廣運動 10 試刊號 果托夫斯基/劉蘊芳譯/從戲劇到行動,表演到非表演 117 試刊號 魯福尼譯/芭蕾之星與歌舞伎之星的交會─ Y.格瑞格勒布契與玉三郞的對話 12 第一期 Nesta McDonald/林爲正譯/弗金與「現代舞」 91 第一期 C. Fronteddu/郭昭澄譯/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 9 第三期 康沛風(Matthias Kron)/奧地利的文化政策 97 第六期 索可洛夫/司格林譯/括了浪漫芭蕾一個耳光─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吉賽兒》 120 第六期 三島由紀夫/李立亨譯/《沙德侯爵夫人》寫作筆記 9 第十期 【二劃】 丁琮鈴/葛拉斯與黃哲倫的歌劇《旅程》 105 第二期 丁長勤/義大利歌劇源起 36 第五期 丁洪哲/在北京看《原野》 131 第七期 【四劃】 壬維詰/弄假成眞的遊戲──評《救國株式會社》 92 試刊號 壬維詰/從《無鳥國》談兒童劇的創作與演出 61 第一期 壬維詰/台灣渥克《肥皀劇》 112 第四期 王墨林/玉三郞之美 8 第一期 王墨林/歌舞伎「女形」身體論 21 第一期 王墨林/玉三郞與歌舞伎──女裝的擬態文化 24 第一期 王墨林/東京劇場的風景線上 47 第一期 王墨林/《阿詩瑪》的民族美學 79 第二期 王墨林/一九九二年實驗劇展彙評 70 第四期 王墨林/劇場新人類的誕生──「發條橘子」的兩齣戲 109 第四期 王墨林/歌舞中的政治圖像 74 第五期 王墨林/蜷川的現代劇場之路 66 第六期 王墨林/《雷雨》《米蒂亞》與無措的觀衆 108 第八期 王墨林/兩岸三地前衛戲劇會談 60 第十一期 王曙芳/底細蔡琴爵士樂 111 第一期 王曙芳/奇柯瑞亞爵士樂團台北演奏會 10

    文字|王世昌、薛玉娥
    第12期 / 1993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第三十九至四十九期

    作者/文章標題 頁次 期數 【國外作者】 阿明烏日塔/馬背上的驕子,成吉思汗的後代──蒙古傳統、文化、舞蹈 48 第三九期 吉爾斯甘迺迪(Gilles Kennedy)/山海塾經驗 6 第四一期 顧利程、Craig Quintero/話劇《西遊記》到美國一遊 47 第四一期 Sal Murgiyanto著 林亞慧譯/深受愛戴的印尼舞蹈 48 第四二期 阿卡迪索可洛夫卡明斯基 李巧譯/雙城記──聖彼得堡與莫斯科芭蕾 9 第四三期 茱蒂凡塞爾 趙綺芳譯/從泡菜,烤肉,到人蔘湯──韓國舞蹈盛饌任您享用 46 第四三期 蘇拉朋微路刺著 徐瑋瑩譯/日漸風行的宮廷舞姿──泰國舞的昔日與現況 34 第四四期 Laszlo Varvasovszky著 陳澄和譯/西方歌劇/東方精神──葛拉茲歌劇院音樂節歌劇《羅生門》 16 第四八期 【三劃】 于善祿/評果陀劇場的《完全幸福手冊》 83 第四十期 于善祿/從《日蓮,喃喃自語的島》談起 74 第四一期 于國華/場外多溝通,場內少發言 71 第四八期 【四劃】 王墨林/裸體表演爭議的終結 21 第三九期 王墨林/表演影像的殘影再生產──謝安攝影作品中的時間論 60 第三九期 王墨林/身體與聲音的愛戀關係──從「鬼太鼓談聲音的象徴」 8 第四二期 王墨林/性別/政治/劇場面面觀 35 第四八期 王曙芳/世界是變大了,還是縮小了? 40 第三九期 王曙芳/沒有一個聲音是無辜的 54 第四十期 王安祈/戲曲現代化風潮的一些逆向思考 94 第四二期 王安祈/繁華落盡之後的《龍女牧羊》 68 第四九期 王 瑋/吟唱生命圓融之音──次女高音柏岡札四度來台 18 第四三期 王 瑋/伊斯蘭世界的詩人之琴──卡曼恰 60 第四八期 王 娟/新加坡的戲劇之路──Papa not at ho

    文字|陳品秀
    第50期 / 1997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第五十期至六十期

    作者/文章標題 頁數 期數 【國外作者】 坂場順子/尋找英文「狂言」劇的可能──土居由理子訪問錄 44 第五十期 Didier da Silva 林說俐譯/不明的符號 82 第五二期 孫得吉凡 林亞婷譯/奧修與奧修中心 60 第五五期 孫得吉凡 劉春玉譯/舞動與靜心-奧修(Osho)-戈齊福(Gurdjieff)神聖舞蹈 59 第五五期 西村博子 謝安譯 傅裕惠整理/讓「夢與想像」包容「挫折與絕望」 31 第五九期 賽德唐寧 謝韻雅譯/展現年輕編舞者的「不滅意力」──葉景雯與余秀靑聯合舞展 96 第五二期 【國內作者】 【四劃】 王也民/時候到了。那又怎樣! 30 第五五期 王光哲/打擊樂新銳雅痞─沙弗利二重奏 34 第五七期 王安祈/改扮與分飾──演員、角色、劇中人三者關係 76 第五三期 王亞玲/一場更癲狂的「失樂園」──評《天國出走》 91 第五二期 王亞玲/世紀末沈重的和聲 61 第六十期 王昱峰/不同的詮釋,不變的救贖──觀歌劇《漂泊的荷蘭人》 87 第五二期 王凌莉/對觀衆的過度期待──評舞蹈空間《超時空封神榜》 94 第五二期 王凌莉/台灣外交,遞張「文化」名片吧! 54 第五七期 王凌莉/飛躍舞蹈二十五年──廖末喜的綠色禮讚與哀悼 16 第五八期 王凌莉/舞向心靈擁抱生活 45 第六十期 王海波/五淨過臺灣──尚長榮孟廣祿李欣景榮慶宋昌林 36 第五一期 王 琄/三個女人的「藍」、「紅」、「白」故事──組合語言春季公演 60 第五四期 王婉容/方法演技的精湛演出:《四種面貌》 47 第五四期 王婉容/揭開方法演技的神祕面紗 39 第五四期 王婉容/發現亞歷山大的技巧 43 第五四期 王瑞靑/天境的樂器在人間 95 第五九期 王慧娟/「移花接木

    文字|祁雅媚
    第61期 / 1998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雜誌文章索引

    2002 年雜誌目錄作者索引

    作者/文章標題 頁數 期數 【二劃】 丁名慶/在分歧點渴望交集的受虐靈魂──評外表坊時驗團《一又三分之一》 59 第一二○期 【三劃】 小 棕/病毒入侵,震盪人心──以色列巴舒化舞團的《十級地震》與《勒赫林病毒》 22 第一一○期 【四劃】 水 心/韻雅戲又精,執迷終不悔──帶功崑曲復興的年輕戲迷 16 第一一六期 王友輝/悲劇,在戲裡滌淨戲外燎燒──評台南人劇團《安蒂岡妮》 38 第一○九期 王友輝/戲夢,循環在今古遐想的新思維──評國光劇團《閻羅夢》 41 第一一四期 王友輝/表演世家的開始──台灣劇場表演訓練的演進 37 第一一六期 王世信/這模糊的「時代容顏」!──從文建會於故宮前舉辦「時代的容顏」服裝特展談起 62 第一一七期 王安祈/國立京劇團與保存傳統 5 第一一二期 王安祈/世紀新觀眾、觀劇新文化 5 第一一六期 王安祈/嘻笑之餘,體悟人世艱辛──從《求騙記》看民間戲曲敦厚傳統中的現代思維 27 第一一八期 王凌莉/你畫一隻鴉,他畫了一隻鵝──評古名伸舞

    文字|周昱良
    第121期 / 2003年01月號
  • 蔡柏璋(左)在創作社劇團的《倒數計時》詮釋屬於這個世代的年輕人。
    新藝見/新銳藝評

    戲劇篇:悄然進行的世代交替

    不管這些年輕新面孔的技巧或者藝術成就達到怎樣的高度,也不管他們有沒有被提名或入圍,我們有理由相信,「世代交替」已在悄然中進行。和過去不同,他們打的比較偏向團體戰,而無所謂「絕對的靈魂人物」。這說明新世代的表現管道是多元的,創意和人力也是多元融和的結果。

    文字|林鶴宜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 二○○七年表現最亮眼的則屬以驫舞劇場編舞群為主的新生代男性舞蹈創作者,圖為該團的集體創作「速度」。
    新藝見/新銳藝評

    舞蹈篇:令人振奮的新生代

    二○○七年台灣的舞蹈創作能量與二○○六年比沒有風起雲湧的改變,甚至有減弱的趨勢,但由新生代編舞者所激盪出來的火花仍然令人振奮與期待!

    文字|陳德海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第九十七期至一〇八期

    2001年雜誌目錄作者索引

    作者/文章標題 頁數 期數 【三劃】 于善祿/打開台灣劇展史──匯演的系譜與考掘 28 第九十九期 于善祿/跨不出校門口 ?──戲劇比賽在台灣 30 第一〇二期 于善祿/打開應用戲劇的新視野──戲劇、劇場與教育歐亞連線國際研討會 92 第一〇六期 小棕/文化交流有心人──「香港柏林當代文化節」之「柏林在香港」 24 第九十八期 小棕/落花的心道──看梅卓燕《花落知多少》在香港 86 第九十九期 小棕/節奏、結構、力量的結合體──德國福克旺舞團「浮現獨舞」 8 第一〇八期 【四劃】 王友輝/繆斯女神漫步在劇場──看「台灣文學劇場」系列談文學作品的戲劇改編 72 第九十七期 王友輝/窗外,有無法描繪的藍──評屏風表演班《婚外信行為》 61 第一〇二期 王友輝/劇場,罐裝人間幸福的條件──評綠光劇團《人間條件》 70 第一〇三期 王友輝/教育,在劇場裡追風──《追風少年》、《公車站牌》與劇場教育的未來 79 第一〇四期 王立德/現代音樂教育的巨擘──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李奧韋納 85 第一〇二期 王安祈/讓我迷戀了三十年的攸忽嗓音──杜近芳與台灣京劇 18 第九十八期 王安祈/昔人今已遠.典型在夙昔──文化變遷中,周正榮、胡少安、高蕙蘭的三種態度 93 第一〇八期 王亞玲/一塊大餅怎嚥得下?──台灣現代戲劇團體的西進策略 28 第一〇五期 王紀澤/放洋的櫻花──亞裔舞台設計新秀小野田奈津 15 第一〇二期 王凌莉/我,我們,還有光──林原上《分身錯置》 50 第九十七期 王凌莉/拼圖花園──評組合語言舞團《花之SPA靈魂進化之旅 ─ 生命花園》 56 第九十九期 王凌莉/兵分兩路,共創雙贏契機──劇團的新世紀經營策略 92 第一〇〇期 王凌莉/最深入民間的舞蹈滋養地──看台灣三項舞蹈比賽 20 第一〇二期 王凌莉/不怎麼跳舞的pub實驗──評世紀當代舞團《PUB怕不怕》 80 第一〇三期 <

    文字|莊珮瑤
    第109期 / 2002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第一二一期至一三二期 作者索引

    作者/文章標題 頁數 期數 【三劃】 于國華╱西行取經或瞎子摸象?──從二○○三年文建會「創意行天下」考察計畫談起 74 第一二四期 【四劃】 王友輝╱雨中「梁祝」,搭建共同記憶──評台北藝術節《梁山伯與祝英台》 34 第一二一期 王友輝╱結合多科內涵,戲曲教育夠「統整」──談「藝術與人文」課程中的表演藝術與傳統戲曲教學 42 第一三二期 王安祈╱枝蔓與嚴實──以《紅樓夢》為例談傳統戲和新編戲的人物塑造 14 第一二五期 王安祈╱女人豈止在徽州?──大陸地方戲在當代台灣劇壇的處境 55 第一二六期 王紀澤╱即時連結郭文泰!(Real-Time Contact)──評河床劇團《汽油笑聲:一個人工製品》 54 第一二二期 王紀澤╱從學院走入劇院的說書人──二○○二年美國百老匯東尼獎最佳導演瑪麗.齊瑪曼 58

    文字|莊珮瑤
    第133期 / 2004年01月號
  • 莎妹劇團的《給普拉斯》用語言、身體與空間建構岀一個詩的象徵體系。
    其他分類

    新生代躍現 揮灑「空間性的思考」

    在這樣以崩解、萎縮、破產為關鍵字的年代當中,「新世代」成為今年的主要話題。很明顯地,對於出生於一九八幾年這一代創作者的存在我們已經不能忽視。強烈的「空間性」與「媒介性」是他們作品的特徵。綜觀二○○八年的表演藝術,我們越來越發現,舞蹈不只是身體動作的排列組合,戲劇也很難還原成單純的生活觀照,而是某種「空間性的思考」,一種可以包含所有複雜與矛盾的場域。

    文字|林于竝
    第196期 / 2009年04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第七十三期至八十四期

    作者索引 

    作者/文章標題 頁數 期數 【三劃】 于善祿/眞假一線間──評《Widow98──浮城奇書》 61 第七十四期 于善祿/讓書市更「戲劇」──評介《賴聲川:劇場》兼談台灣戲劇 劇場類書籍出版概況 88 第七十七期 于善祿/也聽露露說些甚麼 81 第七十九期 于善祿/沒有結束,才正要開始──看「噹!莎士比亞碰上小劇場」劇展有感 74 第八十四期 【四劃】 尹慶一/在霧色蒼茫中相對無言──茱莉亞弦樂四重奏上海演奏會 67 第七十六期 尹慶一/一條疲憊的魚,在匆匆的冬夜──阿胥肯納齊上海鋼琴獨琴會 56 第七十七期 方靜琦/不斷尋找自我角色的辣媽媽 80 第七十七期 方靜琦/背負與跨越──一九九九台灣現代劇場硏討會之後 88 第七十八期 方靜琦/催生一場硏討會 90 第七十八期 方靜琦/伺伏在港都文化生活底層的潛潮暗湧──南風文化底層 92 第七十九期 方靜琦/敎育暖身港都發聲──從「戲劇敎育劇場推廣計畫」談起座談會整理 76 第八十期 方靜琦/豫劇的「希望」──南街村的戲曲學校 99 第八十三期 方靜琦/再生抑或支解?──關於《七品芝麻官》的觀戲經驗 68 第八十四期 王友輝/矛盾的憂鬱 57 第八十期 王立德/普雷特����夫的寧靜張力 72 第七十三期 王安祈/平庸與卑微──締觀縱覽看崑劇 80 第七十三期 王安祈/慧眼別具──「北京京劇院」來台的劇碼選擇 80 第八十一期 王安祈/一則美麗而神秘的傳說──關於張君秋的演唱藝術 17 第八十三期 王安祈/凝眸諦視──台灣京劇史照展 104 第八十四期 王凌莉/由小看大──皇冠舞蹈世界異人館 28 第七十三期 王凌莉/舞出新心女性 34 第七十六期 王凌莉/風格的承繼與突破 61 第八十三期 王凌莉/不同世代的肢體思緒 60 第八十四期 王菊櫻/波羅的海邊的蝴蝶──記第五屆戴奧尼西亞藝術節 22

    文字|祁雅媚
    第85期 / 2000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第八十五期至九十六期

    作者索引

    作者/文章標題 頁數 期數 【外國人】 Thilo Tetzlaff(著)/劇場老店五十載,陳年檔案大公開──柏林劇團新戲《布萊希特檔案》 60 第八十九期 Thilo Tetzlaff(著)/從Rap版的莎劇獨白到嘔吐的粉紅豹──第三十七屆柏林「戲劇盛會」 11 第九十四期 薩爾.穆吉揚托(著)/傳統:是創作來源,還是文化包袱? 30 第九十四期 【二劃】 丁名慶/模糊了刻度的感傷尺碼──評《寂寞芳心俱樂部》 75 第八十六期 【三劃】 于善祿/雷聲大,雨點小──給「第三屆耕莘藝術季」的一些建言 70 第八十五期 于善祿/窮則變,變則通──戲班子劇團的「沙沙發發站起來」藝術節 84 第八十六期 于善祿/令人耳目一新的《愛情新世代》 79 第九十期 于善祿/在表演工場唱獨角戲──記「一枝獨秀──臨界點八女二男的獨角戲」 62 第九十一期 于善祿/多層變奏的上乘喜劇──戲班子劇團《東施眼裡出西施》 72 第九十二期 小 棕/「各自各」的沈思空間──看香港「各自各千禧舞蹈系列」的「麥高利系列」 54 第九十二期 【四劃】 尹慶一/水之至柔和劍之至剛──杜特華和法國國家交響樂團上海音樂會 86 第八十六期 方靜琦/葷腥不忌的「正宗南台灣」的作風?──評《魚水之間》 62 第八十五期 方靜琦/台灣豫劇近半世紀,張岫雲舞台風華六十年 71 第八十七期 方靜琦/南台無冬,戲憶更綿延──汪其楣執導台南人劇團《一年三季》 8 第八十八期 王友輝/備忘圖象的沉澱──綜觀第三屆華文戲劇節 74 第九十四期 王友輝/夢,擱淺在死亡中──評《妻夢狗》 85 第九十六期 王安祈/嬌嬈嫵媚差可擬──談京劇的乾旦藝術 33 第九十五期 王孟超/設備與觀念的革新──劇場科技百年蛻變 43 第九十一期 王凌莉/跳出眼淚跳出巢臼(三十舞蹈劇場《收集眼淚》) 59 第八十五期 王凌莉/二十世紀之舞東方紅 14 第八十六期

    文字|莊珮瑤
    第97期 / 2001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第六十一期至七十二期

    作者索引 

    作者/文章標題 頁數 期數 【國外作者】 Mari Boyd/從現代到後現代──漫談六〇至九〇年代的日本小劇場 32 第六十五期 Mari Boyd/生命循環中的旅者:太田省吾 39 第六十五期 川松理有/看「新宿梁山伯」的「帳篷劇」 47 第六十五期 川松理有/看「維新派」的「鏘鏘歌劇」 49 第六十五期 安娃向/著 黃琇瑜/譯 弔詭的舞蹈錄像(上) 66 第六十七期 安娃向/著 黃琇瑜/譯 弔詭的舞蹈錄像(下) 57 第六十七期 瀨戶 宏/一則成功的傳說──評新宿梁山伯《人魚傳說》北京演出 68 第七十二期 【國內作者】 【三劃】 于國華/小劇場結盟搶攻灘頭堡──中正二分局劇場派出所 30 第六十三期 于善祿/叫「政治劇場」太沉重! 78 第六十一期 于善祿/語言是我們的牢籠──評牛古演劇團《等待三部曲》 77 第六十五期 【四劃】 文天元/向本土取經 41 第七十期 月 隱/西方女子的東方情懷──珍妮與菲莉絲獨舞與雙人舞觀後點滴 91 第六十二期 王以靜/金士傑的「默」思 77 第六十二期 王安祈/由〈蘆林〉說到崑劇的全本與折子 84 第六十二期 王安祈/徽班印象 79 第六十三期 王安祈/竹林中的探險──觀《羅生門》戲曲演出 73 第六十七期 王安祈/從傳統到創新的步跡足印 79 第六十九期 王安祈/一起來「探母」 16 第七十期 王安祈/「探母」硏討會 16 第七十期 王亞玲/創意KiKi服裝秀?加長版意識型態廣吿? 56 第七十二期 王凌莉/舞越布拉格──吳素君與越界舞團的布拉格經驗 25 第六十一期 王凌莉/綠野仙蹤──亞馬遜河平珩版 27 第六十一期 王凌莉/斷壁殘垣的藝文夢──「華山特區」的歸屬與運用 36 第六十三期 王凌莉/烙下舞蹈的印記 36 第六十四期 王

    文字|祁雅媚
    第73期 / 1999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 第十二期至二十六期 單元索引

    【編輯室報吿】 生日願望/林靜芸 4 第十二期 節目氣象/林靜芸 4 第十三期 文化的過程/林靜芸 4 第十四期 生命的節奏/林靜芸 4 第十五期 劇場與花/林靜芸 4 第十六期 飛行的計畫/林靜芸 4 第十七期 編輯的演出/林靜芸 4 第十八期 身體與表演/林靜芸 4 第十九期 時間的挑戰/林靜芸 4 第二十期 【焦點】 許萊亞與《美麗的磨坊少女》/席慕德 22 第十二期 蒹葭怎能不聽水車訴情/莊裕安 23 第十二期 葉靑的歌仔戲溯源/李疾 26 第十二期 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呂紹嘉 5 第十三期 音樂劇場新觀點/劉家渝譯 10 第十三期 國際舞台上的亞裔音樂家──小澤征爾、馬友友、胡乃元、鄧泰山、陳萬榮/彭聖錦 13 第十三期 古道中闢蹊徑──雅音小集/王安祈 5 第十四期 浙江崑曲之美/陳彬 9 第十四期 卡門卡門/金慶雲 23 第十五期 女高音/王瑋 30 第十五期 北京智化寺音樂/林谷芳 33 第十五期 戲曲話豫劇/牛川海 23 第十六期 尋馴覓蜜的愛情故事──果陀改編《馴悍記》/劉婉俐 42 第十七期 期待另一場樂迷大集合──洛杉磯愛樂蒞台演出/傅慶良 46 第十七期 揭開古提琴的神祕面紗/懷遠 48 第十七期 不是解放,是壓抑──山海塾《卵熱》/王浩威 5 第十八期 熱血奔騰的劇場行動──《戀馬狂》/曾麗憫 8 第十八期 羅斯托波維奇、巴倫波英、阿胥肯納吉的指揮生涯/王立德 12 第十八期 我們是這樣長大的──愛樂族的古典經驗/徐淑鈴 16 第十八期 解讀屛風──以一種山羊座的方式/南美瑜 26 第十九期 美饌《鳳凰蛋》/劉秀庭 30 第十九期 袁雪芬與上海越劇院/姜思章 32 第十九期 紅樓戲的里程碑──越劇《紅樓

    文字|王世昌、邱馨慧
    第27期 / 1995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第二十七至三十八期

    作者/文章標題 頁次 期數 【國外作者】 吉尤拉馬諾/奇布茲現代舞團和以色列舞場景 22 第三六期 雪爾維亞/「喜」上眉稍──美術設計葉錦添小酒館其他 70 第三十期 【三劃】 于 堅/戲劇作爲動詞與艾滋有關(上) 81 第三四期 于 堅/戲劇作爲動詞,與艾滋有關(下) 84 第三五期 于善祿/一齣令人坐立難安的戲──評《榨汁機》 76 第二七期 于善祿/一九九四「國家劇院實驗劇場劇展」 91 第二九期 于善祿/評《一夫二主》的空間性格 72 第三二期 【四劃】 牛川海/忠於傳說背離原劇的《孽緣報》 73 第二七期 牛川海/西部京劇《西夏王》 74 第三十期 王世昌&邱馨慧/《表演藝術》第十二至二十六期索引 101 第二七期 王正平/再創胡琴新生第一人──劉天華百年冥誕 36 第三一期 王 玉/還有沈瀲更深的「環」──評《海山傳說環》 74 第二七期 王 玉/奧瑞斯提亞已遠──看《奧瑞斯提亞》三部曲 94 第三三期 王立德/德國歌劇傳承者──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 22 第二八期 王立德/辛諾波里與德勒斯登 23 第二八期 王安祈/曲/戲迴旋路──文化變遷中台灣的京劇發展 5 第二七期 王安祈/競賽戲和我的因緣 44 第三六期 王安祈/側記劉玉麟 59 第三七期 王亞玲/走向劇場、走向群衆的舞蹈 5 第二八期 王建成/《寒》月照野台和內台 59 第三四期 王玲琇/東西藝術的新絲路──法國勒維伊藝術節總監訪華側記 68 第二九期 王海波/娃兒唱大戲──中國少年京劇藝術團登台 23 第三五期 王雲幼/開啓另一種身體動能──紀念朶瑞絲 韓瑞福百年冥誕 85 第三六期 王雲幼/舞在世界婦女大會 88 第三八期 王瑞裕/新新國樂的老老問題 92 第三十期 王 瑋/誰在那

    文字|謝韻雅
    第39期 / 1996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 試刊號至第十一期 單元索引

    【編輯室報吿】 發刊辭/胡耀恆 1 試刊號 編輯室報吿/黃碧端 5 試刊號 編輯室報吿/黃碧端 5 第一期 紀錄就是歷史/黃碧端 5 第二期 表演是時代的代言/黃碧端 5 第三期 從經濟條件到文化條件/黃碧端 5 第四期 表演藝術與現代化/黃碧端 5 第五期 親子關係的「藝術」/黃碧端 4 第六期 文化的有機與多樣/黃碧端 4 第七期 期待一個城市/黃碧端 4 第八期 影像與歷史/黃碧端 4 第九期 學與思/黃乃寬 4 第十期 交卸與祝福/黃碧端 4 第十一期 【封面故事】 台北/慕尼黑雙城記/編輯部 6 試刊號 台北表演藝術生態評估/編輯部 8 試刊號 政府應該興建更多不同等級的表演場地/陳秋盛 10 試刊號 我想要做的,是以音樂爲主導的文化推廣運動/亨利梅哲 10 試刊號 國樂應適應現代社會,多做包裝廣吿/吳大江 11 試刊號 一家人能浸潤在音樂之美中,這個家庭就會和諧/李靜美 11 試刊號 台灣樂壇八怪象──「資治通鑑」/許常惠口述 12 試刊號 我們不止需要國家劇院一個「巨蛋」/賴聲川 14 試刊號 眞正屬於台北的戲,也許會在這樣的氣候下日漸成形/汪其楣 14 試刊號 我們的創作應與台北的狹小、嘈雜、競爭息息相關/鍾明德 15 試刊號 舉辦活動的經驗不能總結和傳承是很可惜的/郭小莊 15 試刊號 表演藝術?還是表演者的藝術?/鍾喬 16 試刊號 台灣是個很獨特的地方/林懷民 18 試刊號 即使台北的表演場所同時開放,與人口仍不成比例/伍曼麗 18 試刊號 唯有透過劇場,才能淨化台北人/林秀偉 19 試刊號 應該建立與世界表演藝術齊進的圖書資訊網/陳偉誠 19 試刊號 「台北的舞蹈」──她們的話/陳怡如 20 試刊號 台北市表演場所現況(上

    文字|薛玉娥、王世昌
    第12期 / 1993年10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戲劇(曲)

    紙風車《哪吒鬧龍宮》 1月13、14日兩廳院藝文廣場免費觀賞

  • ARTalks

    親臨曾文溪的一千種影像

  • 新銳藝評 Review

    Super背後那些媽媽們想說的話

    評余彥芳《四媽俱樂部》
  • 上海

    上崑以全本《牡丹亭》迎接解封後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