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彥婷
-
戲劇 將田野材料轉譯為舞台形式
曾彥婷《煉丹場》 探看台灣人與「石化」相關的身體記憶
《煉丹場》不是一齣試圖說服觀眾的作品。它不宣傳立場、不歸納結論,而是由創作者與報導人並肩現身,將田野過程中的材料轉化為舞台語言,讓故事以聲音、影像、講述、日常行動等多種形式展開。來自台灣不同地區的生活經驗、產業記憶與地景變遷,在劇場中被並置與排列,產生彼此回應的可能。《煉丹場》讓劇場成為精煉敘事與觀點的場域,等待觀眾進來共同生成。 從塑膠夢到煉丹場:追問我們身體裡的石化記憶 《煉丹場》延續自曾彥婷自2020年發起的《咱的塑膠夢》計畫(註),透過訪談與跨領域合作,長期關注台灣石化產業與生活環境的關係。她曾寫道:「我會不會是最後一個世代,還有著一點點塑膠前的身體記憶?」這樣的疑問成為出發點當石化物質滲透日常,我們的感官與價值觀是否也被重塑? 作品名稱《煉丹場》即挑戰「天然好、化學壞」的簡化分類。像凡士林這樣的石油衍生物被標示為「天然」,而松露油則因化學合成被視為「石化味重」。什麼才是天然?什麼是文化建構?與其追求純粹,《煉丹場》更像一座觀點與物質反覆反應的實驗場,將多年田野線索編織成劇場敘事。作品不求單一解釋,而讓矛盾與交錯成為其結構。
-
戲劇 測試權力的覺察與壓迫
你就是玩家 ! 《大革命家》藉遊戲創建理想社會
由曾彥婷和蔣韜成立的測不準工作室,將於牯嶺街小劇場2樓展演作品《大革命家》,結合參與型表演和實驗性桌遊(註),每場邀請5位觀眾擔任玩家扮演「當局者」、15位觀眾作為「旁觀者」,進行2小時的參與式演出。玩家扮演一群剛革命成功的革命分子,在遊戲中的任務是建立新政府及新制度。如何在建立社會的過程中,堤防假想政敵伺機奪權,又要注意自己行使權力是否會傷害其他族群或個人,造成社會壓迫,在扮演和辯證之間探問「我們是否可以建立理想社會?」,又該如何察覺到權力和其可能造成的壓迫。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特別報導 一起走吧!與青年藝術家們向前行(二)
提供舞台 容忍失敗
當場館邀請青年藝術家一起前行,試圖為他們搭橋鋪路時,是否真的知道他們的需要?參與北藝中心「劇場管理未來式III與青年藝術家攜手同行Walking with Young Talents」論壇的台灣年輕藝術工作者,也紛紛表達了他們的期待,例如提供駐村創作機會,提供排練與演出空間,提供與其他藝術家交流激盪的場域與機會,提供容許創作醞釀與失敗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