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蓮.葛莉茉
-
音樂 精心構思的音樂之旅
伊蓮.葛莉茉 探索貝多芬與布拉姆斯的內心世界
「現今的演奏家並不以『概念』來設計唱片,而是挑選曲子並以混合、並置、組曲的方式,來呈現對心靈的獨特見解或是對世界的看法。這樣的做法很印象派,但也許更哲理。」伊蓮.葛莉茉(Hlne Grimaud)的這段文字(註),也許可以解謎今年10月她在兩廳院獨奏會的節目安排。 伊蓮.葛莉茉於去年9月發行了《給克拉拉》(For Clara)專輯,收錄了舒曼題獻給克拉拉的《克萊斯勒魂》與布拉姆斯的作品。這次在台演出雖然只安排後者的樂曲,但其他曲目卻圍繞在這3位作曲家身上。音樂會從舒曼崇拜且汲取靈感的音樂家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第30號開始。貝多芬晚年寫作風格已經出現浪漫派特徵,這首創作於1820年的奏鳴曲,打破傳統架構形式,第一樂章即以生動活潑(Vivace)的快板呈現,其中第一主題短小的16分音符,讓人想起舒曼《克萊斯勒魂》裡首曲的中間樂段。這個主題由兩手快速演奏8小節後,立即被另一個省思且充滿柔情的緩慢主題打斷,之後第一主題再次出現於發展部及最後的結尾段(coda)。整個樂章雖可見奏鳴曲式,但兩主題快慢相互追隨卻更為明顯。而原本應為慢板的第二樂章,貝多芬在此以最急板(Prestissimo)呈現,同樣以兩個相似卻個性不同的主題來架構此樂章奏鳴曲式。不論是在音色或是樂思上,這兩個樂章似乎已經預見未來舒曼作品的特色:不可調和的矛盾情感,如陌生感與孰悉感並置、歡樂與淚水同在、輕量與重力並行。
-
鋼琴才女伊蓮.葛莉茉 綻放指尖繽紛色彩
國際知名的法國鋼琴家伊蓮.葛莉茉(Hlne Grimaud),為當代古典樂壇極富盛名的鋼琴家之一,不只是德意志留聲機唱片獨家藝術家,更榮獲坎城年度古典唱片、金音叉獎等大獎,2016年首度來台演出即獲得極高評價。原定2018年再度來台卻因受傷取消,此次睽違九年,樂迷引頸期盼終於再度抵台,將於10月23日在國家音樂廳舉辦鋼琴獨奏會。
-
音樂 伊蓮.葛莉茉鋼琴協奏曲之夜
兩位音樂巨人的美麗與哀愁
知名法國鋼琴家伊蓮.葛莉茉的鋼琴協奏曲之夜,將與愛沙尼亞指揮家格列茲及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貝多芬的《蕾奧諾拉》序曲第三號與拉威爾的G大調鋼琴協奏曲。從古典創新到現代懷舊,葛莉茉將讓樂迷聆聽兩位音樂巨人的美麗與哀愁
-
藝號人物 People 法國鋼琴家
伊蓮.葛莉茉 活在當下,呈現百分之百的自己
以《野性的變奏》一書為台灣讀者所熟悉的法國鋼琴家伊蓮.葛莉茉,自小展露優異的音樂天分,但也是好動、充滿好奇心、讓老師頭疼的孩子,但當她選擇了鋼琴,她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天空。而在美國與母狼Alawa的相遇,卻轉變了她的人生方向,從此不只是鋼琴家,更是全心投入的自然動物保護者。質樸、率真的她,生命的箴言即是:「活在當下,百分之百地呈現自己,不論是在工作、與人的會面,或是與家庭的關係,都要忠實自己,做到最好的自己。」
-
藝@書
年輕音樂家,用自傳說了什麼?
《野性的變奏》與《我用鋼琴改變世界》都是年輕演奏家所寫的自傳,關注的層面和動機則迥異。但我們若是瞭解到所有的自傳既是揭露(discover),也是覆蓋(cover),或許在這兩本書裡頭會找到更多的共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