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郭瑞林

相關文章 2 篇
  • 〈雙頭紅線〉
    舞蹈

    各族婚俗入舞 延展圓融想望

    台北民族舞團新作《百年好合》,從客家婚禮、福佬冥婚、魯凱人蛇戀神話,到漢族現代婚戀,由劉淑英、郭瑞林、胡民山等編舞家編採入舞,在跨歷史跨文化的心靈中撩動關係,織就圓缺之間的故事情懷。

    文字|周倩漪
    第178期 / 2007年10月號
  • 《花雕》以現代舞的表現手法娓娓細數自古以來鬱積在女性身體裡的悲情情節,在象徵意味濃厚的白色塑膠水缸與方型水池的顧盼沉溺裡,喚起女性凋
    舞蹈

    華延漫衍新民族

    台北民族舞團十六年來堅持在民族舞蹈的領域裡默默耕耘,隨著時代的向前推演,舞作的風格也微妙地轉變生化;向來所強調的台灣本土舞蹈,諸如廟會舞蹈、原住民舞蹈的原汁原味重現,似乎也將在現代藝術創作的領域裡落幕退席,代之而起的是華延漫衍的新風向。然而,撇開民族舞蹈的定義,若以更大的觀點來看,舞蹈界難道除了民族舞團外就不「民族」了嗎?

    文字|如以墨
    第130期 / 2003年10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青年為何出走,藝術何以介入?

    從藝術文化「社區總體營造」到「青年村落文化行動」的地方觀察
  • 上海

    上崑以全本《牡丹亭》迎接解封後的春天

  • 音樂

    《木蘭》10年 展現「不得不勇敢」的堅韌

  • 戲劇

    走出彩樓.打開鏡框

    布袋戲在劇場的舞台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