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正青春藝術節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24年度現象:08.寶寶劇場、青少年劇場現身
以「分齡」重塑台灣劇場的「分眾市場」
分眾,是近年劇場行銷的重要關鍵詞。在於找尋劇場觀眾的過程中,更加意識到作品不可能滿足所有觀眾的喜好;更甚者,COVID-19疫情之後,觀眾對於劇場類型、內容、形式的訴求,因應年齡、性別、地理位置、收入水平、價值觀、興趣等面向而有更為明確的分類。 若劇場的分眾概念多從喜好切入,藉此去思考製作面與創作面如何對焦,嘗試更有意識的「觀眾溝通」;「分齡」則可能是更為細項的觀眾分類,且是從創作端出發,去塑造現有的劇場生態與市場,成為近年的重要趨勢之一。 也就是,過往劇場服務的觀眾年齡層多以「成人」為主而「成人」本身就已囊括極為寬廣的年齡層。另一種長期推動的是所謂的「兒童劇」,甚至兒童劇也在持續轉型,在實踐中探索現代兒童的面貌。近年除有勾勾手合作社、陪你長大工作室劇團等團隊,以及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等場館,致力於作品開發與推廣,導入議題與思辨,更有逐漸成熟且蓬勃的發展趨勢在「寶寶劇場」與「青少年劇場」。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影響.新劇場扎根台南
以兒童、青少年劇場為主創方向的影響.新劇場已經滿10歲了,藝術總監呂毅新在國外留學、返國後,不只發揮自己關於青少年劇場之所學,更用心於在地戲劇人才的培育。自2015年開始與臺南市文化局合作的「十六歲小劇場少年扮戲計畫」,到2019年正名為「十六歲正青春藝術節」,影響.新劇場透過「口述歷史劇場」的方式記錄青少年的生命故事,並讓他們從無到有地製作出一齣戲。即使今年在疫情下被迫轉為線上工作,但依然前行,展現10年扎根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