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蘭陵王—青少年創意短劇大賽
-
特別企畫 Feature
困惑與懷疑,不該是青春期的主旋律
身處在身心變化急速、頻率豐富振動階段的台灣青少年,主體的需求(關於未來的徬徨、人際相處互動、外在條件比較、自我情緒梳理等)被忽略卻是長久以來的現象。工商發展的現代社會,多數大人忙碌於工作,親子之間有質感的溝通很多時候成了奢求,走進青少年心中的途徑布滿障礙與困難,網際網路科技化的當代,人和人之間的疏離感讓我們活得愈來愈像一座孤島。 相對於過去,青少年成長的環境已有180度的翻轉,要求青少年努力讀書、考試找個好工作,已經不能當作成長的單一途徑或追尋目標。當每個人不再一模一樣了,原本內化在心中的各種規矩可能已無法適用,我們又該如何引導孩子面對生命各種不同的大哉問? 現今的青春學子只要透過網路或手機就能探索許多未知的領域,「抖音一響,父母白養」這句玩笑話除了消遣與挖苦,也似乎成了預言般的隱憂。因為看見孩子們離不開手機,而開始擔心他們過度沉迷、擔心與現實生活失去連結甚至因此感到焦慮。如何讓青少年不在茫茫網海中的花花世界裡迷失方向,確實也成為現代文明的一道新題,等著我們來面對並化解。 其實換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就如同這幾年人類面對COVID-19一樣,封控、清零並不是對應的方法,我們該如何和引導孩子在這個變化的時代裡與網路科技共存,需要的是環境能給予理解、接納與陪伴。面對病毒我們可以用疫苗來製造抗體來保護;建立青少年良善與正向的價值觀,從教育開始、從藝術著手或許正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解方。 說到接觸藝術,同溫層之外的多數人仍會有憂慮,但我們可以靜下來思考,擔心孩子接觸藝術會影響正規課業,或是害怕孩子們會把藝術當作生涯發展的選項。在國民教育裡安排體育課的重點,是在建立運動的習慣與保持身體基礎的健康動能,從不是為了要把孩子們當作職業運動員來栽培若我們用看待體育課的相同角度來看待藝術課程或社團活動,會不會有更多不同的理解與可能? 藝術是成長的媒介,課本之外才是生命真正的考題 台灣的青少年戲劇活動蓬勃發展源於1998年文建會主辦的「青少年戲劇推廣計畫」,推動者吳靜吉博士認為當時成人劇場與兒童劇場的發展已非常穩健,但屬於青少年的東西是相對弱勢,因此吳博士提供了一個概念:「讓青少年用自己的話來演自己的故事」。 直至
-
特別企畫 Feature
春OPEN!高中生藝術啟蒙的第一堂課
我們第一次接觸到藝術是在什麼時候?我們第一次喜歡某個東西,然後決定一輩子喜歡,甚至成為未來工作,又是在什麼時候呢? 這次,我們將時間拉回到高中,關於參加社團的那些時刻,以及那幾堂課。打開一間又一間不同社團的門,也通往不同世代對於高中的記憶。有幾位已在表演藝術圈成績亮眼的工作者:斯建華、魏廣皓、鍾伯淵、李孟融、余品潔、陳歆翰、張可揚談起不同世代的高中社團經驗,以及對他們現階段的影響。有引領青少年參與戲劇活動的「超級蘭陵王青少年創意短劇大賽」與「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主事者如何與初接觸藝術的青少年,啟動彼此詰問的對話。 最後,我們打開了一間位處「現在」的社團教室,真實遇見現役高中生對於社團、對於表演藝術的想法,以及他們對20年後的自己喊話。有點生澀,卻充滿真誠與無比直覺。打開青春,也讓青春打開那一扇通往未來的門。一起OPEN吧!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對「完成度」的想像
開始帶高中社團是在2006年,契機是行政院文建會舉辦的「超級蘭陵王青少年創意短劇大賽」,台北市明倫高中戲劇社需要創作與排練上的建議,經由牽線,我以自身華僑高中戲劇社的參賽經驗來支援這個社團,後續又陪伴明倫高中戲劇社製作「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所舉辦的「花樣年華青少年戲劇節」演出,多次工作磨合後,便擔任該社團的指導老師。 討論「帶領高中社團」這個主題,或「戲劇教育的成長功能」之前,我坦承自己進入高中社團指導的初始,並不具相關專業教育背景(當時僅是重考生),與高中生的互動,很早即奠於校外戲劇比賽機制的諮詢關係,環繞著如何讓演出正式完成、如何服膺不同主辦單位的獎懲規則等等,功利性相當明確,但這種「明確」並不代表在策略上就相對成熟、精準,「權威性」更是常被挑戰,社團很多時候是針對社內「經營方向」進行最大公約數的嘗試與摸索。 指導老師與校方間的認知整理 嘗試與摸索,常肇於彼此雙方差異的感知與整理上。 一開始與明倫高中戲劇社接觸,首先有感的是校風的區別。華僑高中戲劇社指導老師是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學生擔任,依系上所學,制定標準戲劇社課內容,教授關係已定型;明倫高中戲劇社當時的指導老師是由校內有興趣的教職員來兼任,若無人兼任,社團活動每週就以學生自行分組即興演出度過。因為習慣這種自主的社團模式,學生主見也偏重,會直接在課堂上質疑活動意義。兩三次的走走停停,最終還是在與社員確認共識後,才重新展開課程安排,且與學生協議之外,學校的需求、資源、期程、規定與社團管理態度也須納入考量。 對大多數校方而言,社團比較像是教育部所規定的義務性的評鑑,以要求社團繳交基本的活動記錄即可。積極的學校會視社團為招生門面,慣例跟學生接洽校慶製作與校外活動的資訊。有些高中對於社團的支持,體現在良性競爭的重視上,對表現好的社團依規範獎勵,歷屆社團記錄亦保存完善。有些高中則是對社團抱以互助互惠的角度,給予實質資源的同時,亦希望社團能回過頭來推廣校內活動。 對於學生社團的支持,不同校風各有考量,但至少在受理學生意見上,只要社團於課堂範圍內提出必要性的需求,校方大多都會提供一定程度的資源協助。因應學校不同差異,如何讓社團學生認知校方管理狀態、大小期程、熟悉資源的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