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境遇青少年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我的生命有部分是被優人拉回來的
優人神鼓(以下簡稱優人)的經典之作《金剛心》描述修行者克服外在的紛擾和內在的執念,終探得內心安定的力量,回歸本心初衷,成為一位金剛勇士。這段歷程,也恰恰能用來呼應優人團員「阿甘」甘柏駒的生命經歷:曾因青少年的血氣方剛惹上牢獄之災,在獄中,因緣際會接受優人的擊鼓訓練,出獄後入團,踏上優人之路而今已過13個年頭。 「藝術對我的生活改變很大,我算『皮』,慶幸有蠻多人拉著我、把我hold得很好,原先自己設想太多事情都蠻糟糕的。」甘柏駒侃侃談起過往,藝術的介入讓人生出現意外的轉折,優人的訓練讓他恰如其分地發揮「動」能,也在「定」與「靜」的修煉中重新定義自己,過程中有猶豫和怯步,也努力地克服和領悟。 感覺都被安排好了 甘柏駒生於1987年,屏東三地門大社部落排灣族人,排灣族名字是Livangelao Sulja。自小父母離異,國二之前在部落和vuvu(排灣族語,「阿嬤」之意)一起生活,而後上台北與母親同住。甘柏駒說,在部落的生活很好玩,人們彼此熟識,「vuvu去田裡工作,留我在家也餓不著,走去別人家就一起吃飯,都知道這是誰家的小孩。」小學時,電影《阿甘正傳》(1994)熱映,便有了「阿甘」這個綽號至今。 國三那年,甘柏駒沉迷於網路遊戲經常翹課,就算去學校也只是找同學講話,干擾上課,老師只好叫他:「甘柏駒,你睡覺好了。」當甘柏駒數年後加入優人,意外在團裡和國中同學相遇相認,而他的國中老師竟然也是優人的「鐵粉」,只能說緣分是件奇妙之事。 除了網咖,甘柏駒在朋友相揪下一起到宮廟,原以為是去喝茶聊天,隔天卻練起扛轎,接著,家將、官將等陣頭的陣型、動作也都認真學了起來,偏偏就是鼓打不好。雖說小時候上過主日學,甘柏駒對宗教沒有特殊堅持,能和朋友瞎混、陣頭有趣才重要。 一票青少年加上血氣方剛,16歲的甘柏駒在一場群架事件中,將對方一位不相干的友人毆打成重傷。2007年6月,甘柏駒為此入獄服刑,外加民事賠償累計超過400萬,「這筆錢把我嚇壞了,這樣我還能做正當事嗎?會不會永遠賠不完?」甘柏駒回憶,當年在獄中,他已經設想未來可能得做「偏門」才有辦法賺錢,而走偏門的後果,極有可能就是第2次、第3次的入獄,直到2009年優人首次到彰化監獄授課,獄方招募學員,開啟了他
-
特別企畫 Feature
被迫登入:非行少年,與特殊境遇的守望者
從「歹囡仔」(壞小孩)、「不良少年」到「特殊境遇青少年」、「非行少年」、「虞犯少年」、「曝險少年」等,我們正嘗試去改變這群青少年的名字,同時也在重新認識他們,乃至於他們怎麼成長的,而不是一味的指責與否定。我們所認定的「正途」,或許不是他們不願意去走,而是所有的境遇都是「被迫登入」。 這次我們從「了解」與「陪伴」開始,與4位非行少年登入他們的生命地圖,看見他們的人生關卡。6種守望站、其中兩所補血站、多位不同類型的守望者,包含誠正中學、民和國中、善牧基金會、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差事劇團、容淑華與監獄劇場團隊、烏犬劇場、戲劇治療師小C、調保官王以凡、監委葉大華等,正與他們一起闖關中。 會有破關的那一天嗎?會持續登入嗎?沒有正確答案。因為虛擬的遊戲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但人生的這場遊戲無法自由選擇所以,我們與他們都是特殊的,持續在彼此的境遇裡前進。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藝術,與中輟少年重建關係
走過30年的中介教育學校:慈輝班 為協助經濟困難或家庭變故的中輟復學生回歸教育體系,教育部協助地方政府辦理「多元型態中介教育措施」,提供轉銜適應的中介教育,避免中輟復學生再度輟學。「慈輝班」即為其中一種中介教育形式,源自於1994年省政府時期的慈輝專案,專收家庭變故、經濟困難之中輟學生,由教育部補助、提供住宿、生活輔導與多元適性教育。慈輝班的規劃在當時十分另類新穎,也讓國中生能提前接觸到高職的技職課程。目前全省慈輝班有11所,位於嘉義縣番路鄉的民和國中慈輝分校(以下簡稱民和慈輝)即為其一。 民和慈輝以技職教育為發展主軸,白天依照課綱進行學科課程,每週一、四下午則有作為職涯試探的技藝課程,包含烘焙、餐飲、美髮、化工、動力機械與商管設計6個專業。學科課程教師依照教師甄試選填分發,而技藝課程則和周邊的職校合作,或經由推薦尋聘適任教師。另設有夜間課程選修,一方面延續技職科目,一方面則有社團課程,如手工拼布、熱舞、鼓藝和電音三太子,與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以下簡稱青藝盟)的戲劇課程亦在此類別,固定在週三晚間發生。 2017年,因為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牽線,前任校長陳冠伶結識了青藝盟盟主余浩瑋,共同開啟「風箏計畫2.0」,至今已7年。受訪者蔡岳峰當時即擔任民和慈輝分校主任(2014-2018),兩年間與余浩瑋緊密合作。2022年重回主任職位,也將戲劇課程列入推行重點。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教育能為非行少年帶來什麼?
當法務結合教育:少年矯正學校 1999年新竹誠正中學與高雄明陽中學為台灣最初的少年矯正學校,現隸屬於法務部矯正署,並由教育部共同督導,前者收容受感化教育的犯罪少年,後者則收容長期徒刑者。不同於過往少年輔育院以補校的方式進行,老師由他校支援,著重在教導員的管理;矯正學校則讓教學正常化,也因為有自己的老師,能讓師生有更多時間相處、建立關係,相互影響交流。 誠正中學現有1個國中班,與10個高中班。設立以綜合高中為制,按照教育部課綱要求,成立電腦軟體應用、烘焙食品、汽車修護、機器腳踏車修護等4個職業科別班級。教師需通過教育部的教師甄試入校服務,每個班級除了有導師,再配合法務體系的教導員,又結合輔導老師,形成3人的管理與教育小組。因是收容人為少年犯,感化教育執行期滿將消去所有記錄,為了後續銜接社會做準備:在矯正學校中,少年受刑人平日依照課表上課,出校時將領取原學區高中職畢業證書。 談及制度設計,訓育組組長江仲敏認為這和社會觀感亦有關,大家覺得這些孩子不愛唸書就讓他們學技術。然而,這群非行少年「不愛讀書」的原因有許多,最主要是家庭照護缺失影響學習資源和專注力。對江組長而言,讓他們繼續受教育與學習,是他們應有的權利,矯正學校應提供這群缺乏資源的少年們一個好的受教環境,由他們的生命經驗中發掘他們特有的能力,並進而重新思考人生的可能。 在多年的實踐之後,2021年桃園少年輔育院與彰化少年輔育院也改制成矯正學校,回歸到學生的受教權,讓教學正常化。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少年來了
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2014年起舉辦「風箏計畫」,以戲劇作為媒介,進入全國輔育院、少年觀護所、安置機構、高關懷班等青少年機構,以藝術陪伴、引領特殊境遇少年們。第一年,盟主余浩瑋帶了4名安置機構的少年環島100天,到各縣市兒少機構演出,和其他有著相同境遇的孩子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在那趟旅程中,他遇見了阿文與阿洛。3年後,因為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主任的牽線,他每週三下午開始在嘉義縣民和國中慈輝分校教戲劇課,在那裡,他看見了大雄與大義。(編按) 透過阿文、阿洛、大雄與大義的故事,讓我們近距離看見那些深陷高風險家庭困境中的少年、那些在原本學校網絡中被邊緣化的少年,如何在困頓中努力生活 (編按)4位故事主角皆為化名。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少年來了 2
大義,15歲 大義不是那種「壞得很明顯」的青少年,他比較沉默寡言,問他問題,他的回答大多就是「嗯」、「喔」、「對呀」這幾個狀聲詞來回應。大義在原來的國中都不愛去上課,媽媽得知有慈輝班這樣的地方,才在國一時讓大義轉學來這裡就讀。 有人認為來到中介學校的學生可能是壞,對他們抱以異樣眼光或貼標籤。但其實大義和他的同學們,有的就是青少年的打鬧、捉弄、叛逆,頂多就是言語裡總是三句不離國罵,加上周遭的大人很多時候總是用訓斥管教的方式和他們互動,為了表達自己的主張與訴求,總會有一些離經叛道的脫序行為,比如校外教學買酒買菸、半夜翻牆跑出去玩、趁體育課時間逃學想躲到山裡等。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少年來了 3
大雄,15歲 大雄很特別,他不像慈輝分校班上其他同學的「兄弟氣」那麼重,課堂的活動他總是積極配合、也很願意擔任小老師,但也或許是因為表現太好總是容易成為同學攻擊的箭靶。好幾次我都看到這個身型壯碩的大男孩在課堂上因為被排擠或欺負而紅了眼眶。 因為他氣質上的不同,我對他也多了一份好奇。有一次透過拍紀錄片的訪談,我問他為什麼會來到慈輝?他說,他和其他人因為不愛念書或是犯過一些錯而轉來這裡不一樣,他是因為在原來的學校總是被霸凌,媽媽希望幫他換個環境,所以他才來到這裡。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少年來了 4
阿文,15歲 阿文從小就只和媽媽住在一起,因為媽媽晚上要上班,阿文不想被一個人留在家,就哭哭鬧鬧不讓媽媽出門,媽媽為了讓他睡覺竟對阿文注射安非他命。後來被外婆發現阿文的手臂上有明顯的針孔痕跡,於是報警把自己的女兒移送法辦。社會局介入評估之後發現外婆一人也無力照顧阿文,就將阿文安排到寄養家庭。但阿文只想回到媽媽身邊,和新家庭的家人也處不來,才又輾轉進入到安置機構。 我跟阿文環島100天的相處裡,他總說很想媽媽,希望可以早日脫離機構和媽媽團圓。雖然環島的過程中,還是會有青少年的脫序行為(如半夜逃跑、破壞環境等),但在4個少年裡,阿文應該是最懂事、最負責也最懂人情世故的孩子。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少年在途中
阿文、阿洛、大雄與大義進到中介機構,他們遭遇了什麼?學校中的藝術課程給予了何種力量,讓他們對未來懷抱什麼想像?又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少年現在怎麼了?
阿文、阿洛、大雄與大義抵抗現實困境的輾壓,離開中介機構後,現在的他們身在何方?又正在做些什麼事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少年現在怎麼了? 2
阿文、阿洛、大雄與大義抵抗現實困境的輾壓,離開中介機構後,現在的他們身在何方?又正在做些什麼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