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晃跨幅町
-
戲劇 是時候來點經典文本了!
從演員出發 起動當代台灣的《慾望街車》
沒有創作者不想挑戰教科書裡的經典角色。對於自在穿梭中西方各種劇場形式的台灣重要劇場演員蔡佾玲來說,在流轉於大小劇場的路途上,似乎也來到了回頭挑戰經典寫實文本的時刻。但近10年的台灣劇場,或出於市場考量,或是創作者自己的題材選擇,表演者很少能有與經典角色細細打磨工作的機會。在某次與策展人耿一偉聊天時,耿一偉拋出與她以往舞台形象距離甚大的《慾望街車》女主角白蘭琪,希望能作為她職涯下一步的挑戰,而剛好2023年臺南藝術節邀請耿一偉擔任策展人,整個製作就這麼從演員出發,一步步水到渠成般地成形。 練基本功,走自己的路 美國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1911-1983)的重要作品《慾望街車》,生動譜寫1940年代美國南部小鎮生活裡,人們瑣碎日常中埋藏的慾望與情感,刻畫超時空的人際關係與人性困境。劇本在1951年由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與費雯.麗(Vivien Leigh)兩位風格強烈的演員於電影中詮釋後,成為全球影迷心目中的人物模板,也讓劇本角色擁有跨語言共享的既定形象。 為了不落入與電影比較的宿命裡,劇組核心3人:蔡佾玲、導演陳侑汝與製作鄭涵文在討論選角時,從好幾位一直想合作的演員中,逐一與劇本現有角色配對,看看能產生什麼樣的神奇火花。像是被邀請擔綱男主角史丹利的蕭東意,在尚未開排前都以為自己是飾演第二男主角米契,直到導演打破這個幻象,邀請他更突破自我定位去探索、開展屬於現代男性與演員個人特色的當代史丹利新面貌,既是定調為以演員為主體發展的製作,表導演就得更努力享受與感受這樣的練功過程。
-
《小魚散步》冒險歷程 看見了、聽見了、遇見了豐富想像
某天傍晚,小魚幫爸爸出門跑腿買雞蛋,一路上,她一下子跟著小貓影子走在屋頂;一會兒將視線穿過彈珠,成了藍色大海裡的小魚;戴上被遺忘在樹下的眼鏡,變身為媽媽二號⋯⋯她把日常變成豐富的想像,回到家,塑膠袋空空的,她卻跟爸爸分享了滿滿的一天。知名繪本作家陳致元作品《小魚散步》曾獲第十三屆信誼幼兒文學獎首獎、入選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英文版獲美國《出版人週刊》雜誌評選為2003年度最佳童書,現今化身為劇場作品,於7月12日、13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