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工業
相關文章 3 篇
-
特別企畫 Feature
涇渭何須分明 揮灑獨到創意
說電影配樂是為通俗大眾而作,感覺上似乎與嚴肅的古典作曲家沾不上邊,但從電影發明迄今,其實也有不少純古典音樂作曲家與電影有過相遇之緣,甚至塑造了電影的獨特風貌,如二戰時從奧地利流亡美國的康果爾德,以維也納輕歌劇的甜美風範與色彩豐富的配器技法,成為好萊塢電影音樂的主流,並且奠定日後電影音樂的發展模式;現代音樂代表性人物荀貝格也曾受邀為電影譜曲;德國重量級作曲家艾斯勒也曾流亡到好萊塢,留下四十多部電影音樂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繽紛印度 樂在傳統中的旺盛活力
對台灣人來說,印度是個「又近又遠」的國家,它是對台灣影響深遠的佛教的源頭,但因境內民族眾多也呈現了非常多元特別的文化景觀。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在藝術上傳統的部分仍是最大主流,對表演的欣賞,則是聽到喜歡的音樂常會載歌載舞、搖頭晃腦,喜歡的段落會隨時鼓掌,但不喜歡時,則毫不留情地直接走人。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電影七○
愛情武打又愛國 封閉時代的繁華
主流電影工業在七○年代發展出中小企業積極的商業性格,靈活遊走在官方訂定的界線邊緣,因為市場蓬勃而繼續製作愛情文藝片及武打電影。只是如同台語電影因為賣座好而形成一窩蜂的搶拍,最後流於粗製濫造,愛情文藝與武打片也有類似的狀況,功夫電影引起模仿與霸凌,各國開始嚴格禁止功夫片進口,愛情文藝片看久也會看膩,而隨著七○年代退出聯合國與蔣介石過世,電影也跟著峰迴路轉發生體質上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