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鏡頭走入音樂世界
一場場匯集各專業領域人物的精采表演,除了演出當下的極致完善之外,透過專業劇場拍攝者的記錄,留存下經典永恆畫面。
一場場匯集各專業領域人物的精采表演,除了演出當下的極致完善之外,透過專業劇場拍攝者的記錄,留存下經典永恆畫面。
本來去美術館是看圖畫雕塑,上表演廳是聽音樂看表演,是再自然也不過。然而曾幾何時,這個界限愈來愈模糊。在紐約,博物館裡開音樂會,早已經是司空見慣;現在表演廳也不甘示弱,開始利用有限的空間,做起展覽來;而美術館則更進一步,收藏起表演藝術的相關文獻,協助解決表演藝術工作者最頭痛的問題之一﹕歷史記錄保存。
黃金廳的傳聲效果近乎完美,任何細微的聲響不費吹灰之力便能傳達各個角落。直到今天,這個近一百三十歲的音樂廳還是不需要隱藏麥克風輔助。雖然當初建造此廳的構想只以音樂表演為用途,人們並沒有將音響作為主要的考量。因此黃金廳音響效果之好不僅是個謎,也是巧合和幸運。
近兩年來,北京演出市場的劇烈競爭,表面上觀衆似乎有了更多的選擇;但以潮流、時尚與觀衆口味為 取捨的市場化,並沒有導致真正的民主化,官方和市場資本正共同分享著中國社會所有領域的經濟利益,國家和市場的雙重介入,正導致國家行為市場化和市場行為國家化的嚴重後果。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