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金廳的建築設計反映了當時維也納建築界的「歷史主義」風潮,以希臘古典風格為範本。( 強納生 提供)
藝遊在他方

繞樑之音的煉金術─維也納黃金廳

黃金廳的傳聲效果近乎完美,任何細微的聲響不費吹灰之力便能傳達各個角落。直到今天,這個近一百三十歲的音樂廳還是不需要隱藏麥克風輔助。雖然當初建造此廳的構想只以音樂表演為用途,人們並沒有將音響作為主要的考量。因此黃金廳音響效果之好不僅是個謎,也是巧合和幸運。

黃金廳的傳聲效果近乎完美,任何細微的聲響不費吹灰之力便能傳達各個角落。直到今天,這個近一百三十歲的音樂廳還是不需要隱藏麥克風輔助。雖然當初建造此廳的構想只以音樂表演為用途,人們並沒有將音響作為主要的考量。因此黃金廳音響效果之好不僅是個謎,也是巧合和幸運。

被列為世界十大最佳音樂廳之一的維也納黃金廳,原名Großer Musikvereinsaal,是音樂之友協會(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 in Wien,簡稱Musikverein)所在地的大(演奏)廳。整棟建築物裡又設有兩個小(演奏)廳,分別是專門供給室內音樂會的Brahms-Saal,和使用較彈性的Gottfried von Einem-Saal。音樂協會大廳在一八七○年一月正式啟用後,即因其融合華麗與古典的室內設計和完美的音響效果,在極短的時間內聲名遠播全歐。

奧皇慷慨解囊,音樂協會新居落成

在歷代王宮貴族對音樂戲劇的喜好與支持下,維也納於十八世紀前已成為歐洲聞名的音樂重點城市。除了必備的宗教音樂,與宮廷傳統喜愛的義大利歌劇,維也納音樂蓬勃開放的氣氛,也鼓勵吸引不少作曲家嘗試不同類型的音樂。特別是跨了三代的海頓、莫札特和貝多芬,後來受到維也納人極高的推崇,他們間接帶動的音樂潮流,更在音樂史中被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維也納也因此成為了音樂人的「聖地」。然而遲至一八一二年,人們才開始有成立一個音樂組織的想法,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便在這個氛圍中,在皇家的支持下誕生。

音樂之友協會的立會宗旨包含三個方向:舉辦自己的音樂會,建立音樂院,以及有系統地整理、蒐集音樂相關檔案資料。這個宗旨保留至今天,其影響不僅培養出好幾代的音樂家,也提高維也納聽眾整體的音樂欣賞素質。

音樂之友協會自成立以來,便促成了不少重要音樂會,例如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1824)就在協會的協辦下演出。雖然協會在維也納享有一定的聲望,卻苦無適合自己的音樂廳,直到一八六三年奧皇弗朗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 1830-1916) 贈予音樂之友協會一塊位在卡爾廣場(Karlsplatz)旁的空地,由建築師漢森(Theophil von Hansen,1813-1891)設計並親自監工,花了三年的時間,終於在一八七○年落成。

希臘神殿外觀,黃金比例音響

位於維也納貝森朵夫街(Bösendorfer Straße)上的音樂之友協會建築物,不僅是維也納著名建築師漢森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環城大道上的重要建築。他早年曾透過家族兄長接觸希臘古建築,並拜普魯士重要建築師Karl Friedrich Schinkel(註1)為師,受了古代與現代大師的洗禮。黃金廳的建築設計取向與其他漢森作品一樣,反映了當時維也納建築界的「歷史主義」風潮。整棟建築物是以希臘古典風格為範本。黃金廳總共兩層,站票區在平面樓後方,以欄杆區隔;二樓兩旁是包廂,後方則是個平台。就其設計而言,令人想起希臘厄瑞克透斯神廟:舞台正後方為神廟尖頂,由此延伸出與愛奧尼克柱式(Ionische Säule)組合的女性雕像柱(Karyatide)環抱整個大廳,大廳四周又加上其他細緻的浮雕和塑像。大廳的天花板繪畫以「阿波羅與九繆斯」為主題,其藍色基本色調與整個廳大膽使用的金色形成強烈的對比。

黃金廳的傳聲效果近乎完美,任何細微的聲響不費吹灰之力便能傳達各個角落。直到今天,這個近一百三十歲的音樂廳還是不需要隱藏麥克風輔助。雖然當初建造此廳的構想只以音樂表演為用途,人們並沒有將音響作為主要的考量。因此黃金廳音響效果之好不僅是個謎,也是巧合和幸運。數十年之後,人們才逐漸找到科學上較合理的解釋:黃金廳全長四八.八公尺,寬一九.一公尺,高一七.七五公尺;方盒型的基本結構已是一個好音響空間的基本條件。加上廳內的花格平頂,規律排列的雕像柱與四周的雕飾,也是理想中平均分散聲音的元素。當然,建築師漢森不可能在設計充滿裝飾的黃金廳同時,又計算複雜的反射可能性,因此這美麗的偶然也一直是維也納人的驕傲。

黃金廳裡,聽見維也納的溫暖

黃金廳還有一個歷史的意義──它不但留有世界各地音樂家們的足跡,也是維也納人音樂生活的重心。與黃金廳關係密切的音樂團體,首推維也納愛樂。維也納愛樂於一七四二年誕生之前,維也納的管絃樂團皆由業餘樂手組成,職業樂手只存在於(宮廷)歌劇管絃樂團。因此大型或是難度較高的器樂曲,比如說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首演,竟還是一個職業與業餘的混合。為因應需求量日漸增高的管絃樂曲種,成立一個專業樂團勢在必行。有趣的是,維也納愛樂的組成,還是離不開戲劇音樂傳統:維也納愛樂成員必須是歌劇樂團成員。這個規則保留至今,對現今其他一流樂團成員來說,恐怕難以想像。

一八七○年,維也納愛樂進駐黃金廳,音響效果使愛樂發展出獨特的一統聲音。除了難以用語言文字形容的「維也納派」演奏方式,維也納愛樂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樂器流派,也因此形成獨特的「音響風格」,特別是維也納的法國號和雙簧管,在樂器製作上就有很明顯的差異。筆者特別喜愛維也納雙簧管的聲音,比起一般的雙簧管,顯得深厚與溫暖。維也納愛樂整體的音響若用文字形容,可說是精緻、飽滿又柔和;這聲響對維也納人來說是傳統,對現今世界的音樂人來說,更是道地的維也納。

光榮歷史,與金廳相互輝映

有了自己的場地之後,維也納愛樂依然延續自己系列音樂會(Abonnementkonzerte)的傳統(註2)。當時的系列音樂會大多是樂團主指揮與柏林愛樂合作推出,因此在維也納人的音樂生活裡,誰是當季的系列音樂會指揮一直是件大事;維也納人對音樂家的熱情,大概也是舉世稀有。至到今天,許多樂迷還是習慣在音樂會後在出口等待音樂家,有的可能想訴說自己聽音樂的感受,有的則是想對音樂家說恭喜。歷代指揮的功績,到現在還是城市重要的記憶:作曲家兼指揮家馬勒,也曾參與系列音樂會演出。而在指揮漢斯.李希特(Hans Richter)領導之下,首演了布拉姆斯第二號、第三號交響曲,還有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二十世紀的重要指揮,如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1886-1954)與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1867-1957)加速提升了維也納愛樂表演素質,也將樂團事業名聲帶入前所未有的高潮。除了有大師級人物之外,一九三三年起,維也納愛樂便與世界各地指揮合作:如貝姆(Karl Böhm)、華爾特(Bruno Walter)、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蕭提(Sir Georg Solti)、克萊伯(Carlos Kleiber)和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甚至現今還活躍樂壇的慕提(Riccardo Muti)和小澤征爾(Seiji Ozawa)等,都是重要的客席指揮。同時維也納愛樂的旅行演出逐漸成為傳統之一,更是八十年來薩爾茲堡音樂節的重要常客。

新年音樂會,全球同歡

維也納重要的音樂活動和傳統還有新年音樂會,只演出史特勞斯家族的華爾茲,也是在黃金廳演出。一九五九年起,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在世界超過五十個國家進行電視轉播,每年的新年音樂會也成為全球關注焦點。近三十年來,新年音樂會的指揮也不全然是奧地利人,但不管是哪個國籍的指揮,都要遵守新年音樂會的傳統:最後兩首加演曲目總是《藍色多瑙河》和《拉德茲基進行曲》;在進行曲演奏時,觀眾也會依照傳統,和指揮一起拍打節拍。二○○四年起,台灣的觀眾不僅能欣賞到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現場盛況,也能透過鏡頭欣賞黃金廳。

 

註:

1. Karl Friedrich Schinkel (1781-1841),柏林重要建築師,柏林城市規劃如博物館島皆出於他之手。

2. 系列音樂會(Abonnementkonzerte)自一八六○年起舉辦。此為筆者的翻譯。

廣告圖片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購票教戰守則

對於聽眾而言,法文字Abonnenment指的就是「套票」。現今黃金廳除了自家推出的節目以外,每年也邀請世界著名的樂團與音樂家參與系列音樂會,另還有Die große Symphonie(大交響曲)和Meisterinterpreten(大師詮釋)等更多不同組合的系列音樂會,皆鼓勵聽眾以套票模式預購。黃金廳的音樂會皆是定價,隨著網路的發展,也開放聽眾網路訂票。不過一般的窮學生大多習慣購買站票。一般說來,維也納各處表演場地都販賣優惠的學生票,唯獨在音樂之友協會,就算在晚間櫃檯(註)購票,也沒有任何優惠。黃金廳可容納超過兩千人,其中設有一七四四個座位,站票區可容納約三百人。站票區位於平面樓後方,與坐票區只有一道欄杆之隔,若幸運能站在欄杆附近,視野還是很好。

站票區剛好位於平面樓後方,傳聲效果還是極佳,只是據筆者慘痛的經驗,建議想買站票的人還要更勤勞些,特別對身材較嬌小的亞洲人,早些入場站在第一排,不僅空氣好視野佳,好音響也不會被突如其來的人牆弄悶了。另外一個經濟又實惠的選擇,則是二樓後方的座位,想要舒服坐著聽音樂的人,得要計算好時間提早買票。二樓後方的聲響明顯比站票區清晰,雖然距離舞台遙遠許多,但餘音繞耳不斷的經驗令筆者難以忘懷。其他位置的音響也頗有好評,不管是側邊還是正面,只可惜筆者還沒有親身體驗過。

 

註:原文Abendkasse,指的是晚上賣票的窗口,專賣當晚音樂會節目的票券。

 

就在這裡,親見音樂藝術的足跡—維也納

維也納是個文化藝術古城,對來自不同國度的觀光客有不同的吸引力。建築與市貌,理所當然是對一個城市的第一印象,我第一次來到維也納時,覺得這個城市是個典型的歐洲古老城市,重要的機能都集中在市中心。歷代以來的重要建築,例如聖史蒂芬教堂、霍夫堡、美泉宮和貝爾弗蒂宮,甚至到現代建築如Hundert-wasser Haus等,都成為現今重要的觀光景點。如果對藝術和建築史等有一定深度的知識,欣賞這個城市一定更有味道。

資訊充足,自助旅遊便利

身為當今重要的觀光城市之一,維也納地鐵路線圖裡也都仔細地標示重要景點,官方網頁也都有中日英文,對喜愛自助旅行的人來說,選擇一個非參觀不可的地方容易許多。另外,許多看似不起眼的建築也設有紀念牌,好提醒遊客古人的足跡。在維也納逗留時期,我最喜歡乘坐電車直接繞環城大道一圈,能夠在四十分鐘左右一覽同時期的維也納建築群。另外,由聖史蒂芬教堂為中心點向四方擴散的小巷,也一直是筆者很喜歡探險的地方。維也納市中心的巷弄密集,有時能從一家花園接到另一家門前,甚至發現歷史悠久的小店。

文化深厚,生活中俯拾皆是

維也納擁有一個博物館區,內含五十種以上不同的文化設施,另外還有許多大小不等的博物館與畫廊。從國際知名的藝術史博物館、西西博物館等,到某某作曲家的故居,都是很值得參觀的地方。不過除此之外,筆者個人認為,維也納與大多數歐洲古城不同的地方是,它不僅是歷史上音樂文藝之都,到現在人們還是保有極深的文化生活品味。所以,喜愛文藝和體驗文化的人,若能把握時間「入境隨俗」,當幾天道地的「維也納人」,才不枉費遠道而來一趟。而維也納的咖啡文化,就是其中一項不可錯過的體驗。

維也納有眾多的咖啡屋,各有自家特製的蛋糕和甜點,較大的咖啡屋也提供道地的維也納餐點。除了最有名氣的札賀(Sacher Café,附有旅館)和讓觀光客總是不小心踏進去的粉紅色招牌咖啡店Aida,筆者個人推薦Oberlaa Café和Genstner Café。這兩間咖啡店在黃金廳附近也都有分店,是我聽音樂前喜歡養心蓄神的好地方。另外,維也納還有兩間歷史悠久的咖啡店Café Central和Café Hawelka,皆以文人藝術家聚集地聞名。特別是Café Central,其所製作的維也納甜點Kaiserschmarren(註),不僅在維也納有好口碑,也是必得輸進味覺記憶庫的經典之一。當然,奧地利的精緻糕點,早已享有盛名,大部分的咖啡屋也有一定的水準;除了筆者個人推薦的咖啡廳,還有許多具有特色的小店,也不妨多多嚐試,但無論如何,不能忘記維也納人驕傲的自家咖啡Wiener Melange。

音樂戲劇,文藝之城的講究

說到維也納人的藝術生活,終究離不開音樂與戲劇。有機會來維也納,說什麼也一定要進一次歌劇院與音樂廳。筆者在維也納逗留時間有著很美的回憶:一到夜晚,各個劇院與音樂廳總是大排長龍,人們穿著輕便晚裝,有的相互交談,有的嚼著麵包。中場休息時間,劇院則轉身變為更重要的交際場合,人們一般習慣小酌一杯。

維也納有歷史的表演廳,大都還保持著基本的服裝禮儀,就算是觀光客,若穿著過於隨便,還是有可能被拒於門外。這個規矩在國家歌劇院和音樂之友協會稍微嚴格,但相對來說,更能感受到傳統維也納人的藝術生活。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走過所謂大師時代、現今年紀介於六十至九十歲之間 (甚至以上) 的維也納人,還是穿著他們年輕時正式的晚宴「時裝」進表演廳,這個時代交錯與重疊之美,大概也只有少數歐洲文化大城能見到。

想體驗表演藝術文化,最好還是在節目旺季(九月到六月)間前來。暑假期間,黃金廳雖然還有表演活動,可幾乎清一色是為觀光客演出的莫札特音樂會。在維也納街頭,甚至還會遇到穿著十九世紀宮廷樂手服裝的推票人,嘗試以不同語言的招呼方式與觀光客溝通。雖透過這音樂會親眼目睹黃金廳,也不枉維也納此行,但少了一流樂團的黃金音響,還是稍嫌可惜。

多方參與,認識維也納今昔

來到一個深具歷史文化的城市,就如同走入一部活生生的「書」的世界。不論是閱讀城市本身,還是透過參與當地的生活,人們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歷史的片段。維也納本身當然提供了多元的文化層次,想尋找另一種具體的城市歷史痕跡的人,能多找些時間逛逛維也納的博物館與畫廊,也是很好的選擇。儘管大部分的人批評維也納傳統保守,現代的維也納還是如同每個人時期的維也納一樣,都嘗試著在傳統的包袱之下找到新的生命。若有機會來維也納,除了參觀景點之外,不妨也參與表演藝術活動,才不枉費到此一遊。

 

註:Kaiserschmarren,維也納經典甜點,以奶油、麵粉、雞蛋和牛奶作成的麵點,吃的時候配上果醬。

 

 

實用網站

與音樂廳有關的人文照片:http://www.musikverein.at/dermusikverein/galerie/index.asp

維也納官方網站,附有中文:http://www.wien.info/

如何訂到最便宜又舒適的旅店:http://www.wien.info/wtv/book-d.html

推薦咖啡屋  http://www.oberlaa-wien.at/

 http://www.gerstner.at/

http://www.cafecentral.com/

http://www.hawelka.at/

推薦豬排店:http://www.figlmueller.at/

維也納劇院一覽:http://www.viennaclassic.com/uebersicht.php?navid=7&lang=G

維也納博物館區:http://www.mqw.at/

目前特展(卡拉揚攝影展):http://www.leopoldmuseu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