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在路上

相關文章 5 篇
  • 《在路上》中,舞者從車鼓陣、八家將、宋江陣等台灣民俗藝陣,發展出或擺動跳躍、或陰柔流暢、或斷續停頓的動作文法。並由屋希耶澤擔任現場西
    舞蹈

    在路上,諦聽凝視屬於「我」的風景

    編舞家鄭宗龍的長篇舞作《在路上》,呈現了他在「旅行」中的思索、領悟與感受,自我的分裂與辯證,屬於他自己的風景。走進劇場,《在路上》提供的是這般景致悠悠的西塔琴蜿蜒繚繞,勾勒出異國氛圍。舞者們輕盈晃蕩入場,在不同音樂行進中變換身形,一如旅行者時時將身心裝進多變的世界容器裡。

    文字|鄒欣寧、林韶安
    第223期 / 2011年07月號
  • 舞者動作的成形,根本不是來自節拍的驅動,而是讓動作在沒有實質的目標之下,成為純粹的動作表演而已。
    舞蹈

    尋找身體:以亞洲作為一種方法

    身體既是文化的形塑,「在路上」又可延伸出身體與地面的關係時,我們就看到他的亞洲想像,從對地理的觸覺讓身體的eros復甦起來;這是前面一直談到「身體意志」的生命動能。三個男人不是以挺直昂立一種自戀的姿勢來意味身體,反而是以扭腰搖臀更落實在土地上的身體,拖邐出一片亞熱帶的好風景。

    文字|王墨林、林韶安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 寇特妮.洛芙狂放不羈、卻又性感萬分、完全煙視媚行的形象,也在主流市場掀起一陣「暴女風潮」。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繆思到女神的Herstory

    二十世紀,女性藝術家經歷的,是一個從繆思到女神的過程;從陪襯男性、啟發男性、做男性背後的支撐開始,到能夠獨當一面,展示出自我的獨立意識、關切專屬女性的議題,這段路,其實很漫長,未來也還有很多路要走;但我們欣見這樣的轉變擁有了更寬廣的舞台,女性藝術家的丰采,絕對會為人類文明注入更多的繽紛與璀璨。

    文字|楊久穎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 《在路上》企圖「拼貼」出一幅曖昧、殘破的人性面貌,和一種(個人和社會)流離失落的精神狀態。
    戲劇

    捨不下的繫念 評中國靑年藝術劇院《在路上》

    《在路上》可以說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小品,但編導者的保守態度、和表演者本身的局限,使得《在》劇呈現出編導者對於戲劇動作的處理不足、對於所謂「拼貼」與「重構」的誤解、影像特質的忽略和抛不開的寫實意識框架等的問題。

    文字|陳正熙、白水
    第83期 / 1999年11月號
  • 劉振祥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1

    鄭宗龍 成功開拓身體新語彙 《在路上》魅力席捲國內外

    林懷民形容鄭宗龍是「蓋房子的人」,這位街頭長大的編舞家已然成為「舞蹈建築師」。建構與生成之路仍在行進中。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29期 / 2012年01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