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羅懷臻

相關文章 6 篇
  • PAR表演藝術
    戲曲

    另類視角,讓女人上台「掌權」

    由於女人在政治社會相對弱勢的再現或反映,傳統戲對女性角色多有詮釋不公和申述未盡之處,在女人越來越講自主的當代,新編戲曲終須尋尋覓覓入情入理又不同於傳統的視角,密針細縫出今人能認同的女性角色。

    文字|施如芳
    第129期 / 2003年09月號
  • 兩岸編導聚談,左起郭小男、羅懷臻、吳興國、鍾傳幸。
    交流道

    戲曲現代化的心腹對話

    「中國人的藝術與整體生存型態太緊密了」,乃至一九九七年二月,假淮劇《金龍與蜉蝣》來台演出,兩岸編導仍有唔聚,吐露各自在戲曲現代化實踐中的心語,這或可許爲是歷史的推演吧。

    文字|胡惠禎
    第53期 / 1997年04月號
  • 歌仔戲《山伯英台》在交代同窗共學的情節上,諧謔逗趣而別有寓旨。越劇只在〈托媒〉一折後場幫腔交代山伯、英台同窗三年,略顯不足。
    回想與回響 Echo

    紅樓戲盡情未盡

    有些戲,因爲要一夜演完,就割捨很多精華片段。如果連續兩天,或更多天,演出一個完整版,觀衆會接受嗎?是不是能一試呢?

    文字|張亭安
    第22期 / 1994年08月號
  • 《金龍與蜉蝣》中的燈光視覺效果,是舞台技術改良的一個成功的例子。
    交流道

    傳統戲曲的現代回歸

    應邀來台訪問的傳統戲曲編劇羅懷臻,曾經創作越劇《眞假駙馬》、京劇《西施歸越》與淮劇《金龍與蜉蝣》等;而主持過多項傳統曲藝調査、保存計畫的洪惟助敎授,特別就兩岸戲劇發展現象的異同,關注戲劇精神與本質的傳承與創新,與羅懷臻對談,共同探索戲曲的歷史與變遷。

    文字|陳素英
    第61期 / 1998年01月號
  • 金龍流放小島爲漁家女玉鳳所救,兩人成婚,生子蜉蝣。
    焦點

    滄桑看雲

    這是一場典型的以權力和人性的絞殺爲祭台而建構起來的劍與血的祭禮,它從傳統戲曲的格局中,蛻變衍生出一種以拷問人性爲基本美學主題的新思路和新理想,在現代文化的視角中,讓「戲曲文學」重新回到「人學」的創作軌跡。

    文字|孫瑞淸
    第51期 / 1997年02月號
  • 《歸越情》衆生相:左起吳優(吳劍虹飾)、范蠡(曹復永飾)、勾踐(謝景莘飾)、西施(郭小莊飾)、西施母(曲復敏飾)。
    焦點

    古道中闢蹊徑 雅音小集之於台灣國劇發展

    從七〇年代之前,傳統國劇「經典國粹」的地位,到雅音小集崛起,對傳統美典的變革、開拓;自台灣退出聯合國到欲返聯合國之間,雅音小集隨著大環境的起伏變遷,走過漫漫十四年。

    文字|王安祈
    第14期 / 1993年12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今秋藝術節:回到日常,創造留下來的選擇

  • 澳門

    新興粉專「我不𠝹櫈」讓看戲觀眾大鳴大放

  • 戲劇

    劇場散步筆記:迷走在現場的觀察絮語

  • 舞蹈

    烏克蘭聯合芭蕾舞團首度來台演出《天鵝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