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藝術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我信故我藝 藝術宗敎,宗教藝術
自古以來藝術與宗敎便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藝術常是酬謝鬼神的工具,而祭儀也常成爲藝術表現的形式。特別在新舊世紀交替的當下,宗敎不僅在引領人類朝向新未來的精神層面上似乎更顯重要,對面臨東、西方文化、傳統與現代衝撃的台灣現代表演藝術,更是創作精神與素材的重要資源。從傳敎到藝術創意、從廟堂到個人生活,宗敎在台灣表演藝術裡的面向,相當迥異於傳統戲曲在生活、表演型態上已形制多年的信仰習慣。於此,本刊將從「宗敎運用藝術形式」、「藝術運用宗敎元素」等幾個方向來一探國內現代表演藝術與宗敎間的互動與未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藝術的美學展現生命的眞理
目前,國內基督敎、天主敎,甚至佛敎界都陸續跨足表演藝術的領域,形成多個不同風格與性質的團體;有的是因爲信仰相同,並堅持藝術專業素養而成立,有些則秉著本身所賦予的才華,矢志藉由表演藝術將信仰的眞理傳揚出去,雖然這些團體的經營模式與理念各有不同,但信仰絕對是他們所以聚集的一個重要因素。
-
特別企畫 Feature
梵音頌歌,樂聲榮耀性靈之主
宗敎在音樂中或許不再獨大,但仍存在著不可抹滅的位置。現代台灣音樂領域的創作者,宗敎也常以「直接入樂」或是「間接影響」的方式出現於其作品中;如徐頌仁與金希文在創作上的精神引領、郭孟雍與佛結緣後的音樂之路,在在顯現著世紀交替間,一片「價値重建、心靈回歸」的潮流中,宗敎在音樂創作上,展現著極大的發展空間。
-
特別企畫 Feature
出神入戲,劇場展現修行人生
若以「修行」的觀點來觀看現代劇場中的創作者與其作品的關係:劉靜敏的實踐、轉化,展現了當代劇場中獨具一格的表演模式;王榮裕借用民間信仰的元素,呈現生、猛的表演特質;賴聲川多齣富含寓意的作品,無形中傳遞佛法的質感。無論是信仰上的昇華,或者是創作上的啓發,他們都帶出了戲劇與宗敎(信仰、修行)的微妙關係。
-
特別企畫 Feature
東方身體,禪意處處入舞
台灣現代舞蹈中,以宗敎中的靜坐、練氣、冥想等方式引導的「東方身體」語彙的訓練,其饒富禪意的身體觀,對創作者而言與其說是宗敎,不如稱之爲信仰更爲貼切。這波以信仰入舞的創作者如劉鳳學、林麗珍、陶馥蘭及蔡麗華都曾以信仰(宗敎)的角度切入創作,舞作的名稱更是單刀直入地直接點明了信仰(宗敎)內容。而當舞蹈藝術進入宗敎領域,不僅提升了舞蹈的精神層面,也悸動了宗敎的感官印象。
-
特別企畫 Feature
道與藝的殊途與同歸
藝術與宗敎間的關係,不論是從宗敎的角度或藝術的角度來探討這個主題,或從硏究上或生命的體證上關照雙方,都會推到一個對生命「基底本質」的看法。於此,本刊特地邀請林谷芳、金希文、釋惠敏、李豐楙四人, 從藝術與宗敎的「共」與「不共」、道與藝之間的對話部分,來談談藝術與宗敎間的殊途與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