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僑偉
相關文章 5 篇
-
《浪漫劍客葉不凡》讓觀眾遊走劇場 近身感受劍俠布袋戲魅力
由集藝戲坊改編自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經典作品的《浪漫劍客葉不凡》,於7月25至27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登場。演出融合了戲偶表演、劍俠武打與現場音樂,並打破劇場框架,以「遊走式」演出的形式,讓觀眾親眼見證戲偶的精細工藝,近距離欣賞武俠世界的魅力。
-
專題 真正的「台灣國寶」!
古典掌中戲,誰是接班人?
堅守傳統本位的古典掌中戲,雖然是台灣文化的重要資產,但在傳承的路上,卻是風雨飄搖步履蹣跚。外台演出市場的萎縮,首先衝擊到的就是演師的養成,少了鍛鍊的機會,技藝的成熟更為不易。誰能來接班,傳承台灣的國寶藝術?文化當局怎能不深思!
-
複合風
人偶同台,布袋戲新挑戰
為了創造更迷人的表演,大稻埕偶戲館和亦宛然掌中劇團都做了許多實驗。今年亦宛然再次結合白舞寺舞團發表《驚見紅泥關》,大稻埕偶戲館則要在母親節前後推出《您是我媽媽》。兩個戲各有不同目標,不過有個共通處是「人偶同台」。
-
舞蹈
期待新天地的創造
總的來說,三位光環舞者,吸收了各種現代和傳統元素,發揮了可喜的再創造精神。蚩尤和鯀兩段,舞者沿用光環以聲音和氣帶動身體的運動方式,創造出既是戲偶,又是沒落英雄的舞步。從對八家將舞蹈舉手抬腿的動作形式,和對布袋戲布袋戲偶偶身晃盪的觀察,舞者更創造出接近布袋戲精神意涵的舞步:附身的戲偶。
-
專題
從教學做起,開發事業新視野
正規體制内藝術教育的不足,造就了劇團在體制外發展教育事業的空間。無論是著眼當下的經濟利益,或是懷抱著推動全民美育、為表演藝術培養未來觀衆的理想,劇團兼做教育之事,已然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