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助政策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一方舞蹈沃土 更待繽紛花開
古都台南,不僅是文風鼎盛,藝風也蓬勃。就舞蹈來說,除了蔡瑞月、李彩娥、林香芸等台灣早期的舞蹈教育家和編舞家皆出身於此,更因台南家專的舞蹈專科培育了許多人才,也使在地的舞蹈社林立。除了少數舞團早就轉型創作,近年因政府的補助政策鼓勵,不少舞蹈社轉變為舞團,也吹起在地題材入舞的風氣,但這是否對原本的舞蹈生態有利?還是生存更為困難?這一方舞蹈沃土,如何能好好栽植,創造藝術的繽紛未來?
-
最PAR!
給藝術家做夢的機會
「我們相信,體驗藝術與追求卓越有密切關係。」英國藝術委員會執行長彼得‧海魏特
-
現象視察
葉錦添:「這是一場對當代台灣服裝的思考與集體創作!」
原本可以是一樁「錦上添花」的美事,卻又因政治力介入主導,讓一項動員數百人、耗資千萬預算的「時代的容顏」服裝特展活動,招致褒貶兩極的批判。八月初《民生報》社評嚴正質疑該項活動的文化意義與影響性,而同行的劇場工作者則對因該項活動期待落空,嚴厲指責主辦單位與設計者,希望能就政策方向來溝通對話。 的確是因為奧斯卡 透過千萬餘元的預算執行,這項活動的參與者幾乎個個玩得開心,並在當天「天公作美」的成全下,擁有「振奮、投入」的感受,葉錦添也在事後受訪表示對當天的活動「非常滿意」。若暫且不論當天活動執行現場,到底有什麼見仁見智的瑕疵;隸屬國家最高文化機構的文建會,爲什麼獨獨鍾愛葉錦添的設計創意,甚至選擇以他的作品,來代表以及代言台灣當代的服裝美學?又爲什麼大筆一劃就是一千餘萬的經費,又希望藉此達到什麼樣的文化影響性呢? 文建會主委辦公室主任鍾佳濱不諱言地表示,希望集中曝光的機會,好讓各界注意文建會此次提倡創作當代台灣服飾美學政策的意義,確實是借重葉錦添奧斯卡獎鋒芒的原因之一:而以奧斯卡金像獎爲指標,可能比從「金馬獎」獲獎者來選擇合作對象的爭議度低。也許葉錦添不算台灣本土培養的人材,但換言之,從葉錦添在台灣不斷累積舞台設計工作的歷史來看,台灣的創作環境既與國際接軌,又能包容多元,確實能吸引不同的表演藝術人材來台合作。 至於備受爭議的經費問題,鍾佳濱指出補助政策大致有兩種;一種是「雨露均霑」型的需求性政策,往往基於民間仰賴政府供養,政府必須予以補助經費,然後視公共效益如何以決定是否持續補助。另外一種則是競賽型的方向指導性政策,政府爲達成政策指導效果,選擇目前最能符合政策需要的對象,而將經費給予該領域最傑出的單位或個人。因爲「推動政策需要鮮明、快速的效果」,鍾佳濱認爲公共政策的執行往往在「圖利」(求政策的效果)與「便民」之間拉鋸,很難做到全民「雨露均霑」之福;至於要做到「防弊興利」,當然我們便得就「興誰的利」來看這次政府經費投注的目的與效果了。 這是一場集體創作的思考 對於外傳葉錦添的個人品牌服飾即將於近日上市,葉錦添本人倒是不置可否,只表示朋友都在鼓勵他出來做;當被詢問這次文建會的參與,似乎有協助宣傳的嫌疑時,葉錦添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