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璜
-
音樂劇 法文音樂劇《唐璜》的翻轉新詮
浪子唐璜 因為追求真愛而更了解世界
對於熱愛音樂劇的台灣觀眾來說,2024年會是值得期待的一年。 除了持續蓬勃發展的台灣原創音樂劇,近年愈來愈多元的海外授權、國外引進、抑或跨國共製之音樂劇,並不局限於百老匯傳唱經典,還有來自韓國如《小王子》、《拉赫曼尼諾夫》、《伊底帕斯》,或如法語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以各自獨特之形式與豐沛的創作能量,進一步開拓台灣觀眾視野。 普世也跨文化的音樂劇題材 至於2024年,百老匯少數以亞洲為題材、改編自浦契尼歌劇《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被譽為金牌製作人卡梅倫.麥金塔(Cameron Mackintosh)「四大音樂劇」之一的《西貢小姐》(Miss Saigon)即將來台完成許多人心中「最後一塊拼圖」。同樣取材自歌劇的,還有法國作曲家費利克斯.格雷(Flix Gray)2003年創作的《唐璜》(Don Juan)以莫札特歌劇《唐.喬凡尼》(Don Giovanni)和提索.德.莫里納(Tirso de Molina)戲劇《塞維利亞的花花公子與石頭客人》(El burlador de Sevilla y convidado de piedra)為藍本,再加上一點莫里哀(Molire)劇作《唐璜或石像的盛宴》(Dom Juan ou le Festin de pierre)。 巡迴流動的,不只是製作本身,還有最關鍵的故事題材。韓國音樂劇《小王子》改編法國傳奇作家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ry)同名小說、《伊底帕斯》取材自希臘悲劇,《拉赫曼尼諾夫》則深入探究俄國作曲家之人生困境。法語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改編自莎士比亞同名經典劇作,至於其所參考的故事原型,則來自16世紀義大利作家馬特歐.班德洛(Matteo Bandello)短篇小說。於是,故事帶著音樂劇穿越文化疆界,音樂劇也帶著故事遠征他方。或者,我們也可以說,成功的音樂劇題材,都具有某種跨文化共通的普世與獨特。正如主角們改口唱起動人法文,卻絲毫無損其西班牙(安達魯西亞)濃烈熱情的《唐璜》。
-
音樂新訊
讓作曲家反覆思慮的熾熱情愛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胡桃鉗》,被寫成管絃樂組曲,再由羅馬尼亞鋼琴家艾可諾姆(Economu)改編成為他自己和女鋼琴家阿格麗希彈奏的雙鋼琴版本,曲折的過程,展現了藝術家對童話世界與純真愛情的嚮往。 布拉姆斯根據德國詩人道默(Daumer)所作之詩,寫出了《新愛之歌》,圓舞曲風格的愛情詩歌,道出作曲家內心深藏的熱烈情感。 李斯特根據莫札特歌劇《唐璜》選曲所改編的雙鋼琴《幻想曲》,將歌劇中的序曲及兩首著名的旋律《我們手拉手到那邊去》及《飲酒歌》重新組合,以最燦爛多彩的炫技,表現出花花公子「唐璜」的多面性。 這些作曲家們對音樂裡「愛情」、「親情」的反覆思慮,將一一展現在「聖誕情話愛之歌」音樂會中,經由舞蹈、歌唱、影像演奏等媒介,傳達給聽眾。 「聖誕情話愛之歌」將邀請曾任布達佩斯國家劇院的舞者莊士賢、男低音廖聰文、女中音楊艾琳、在台北愛樂電台擔任主持人的女高音黃瑞芬(Zoe),加上魏樂富、葉綠娜的雙鋼琴共同演出,在聖誕夜,將短暫、熱烈永恆的愛情,長亙的親情與純真柔美自然之愛,融合成為一場多彩多姿的連綿情話。(廖俊逞)
-
環球舞台
唐璜的劇場誘惑
不同導演的版本製作,不但豐富了劇本,也透露出個人、社會與劇本間複雜的愛恨情仇。馬茲.艾克既然懂得如何重新詮釋古典芭蕾,將流動空間的美感焦點轉移到文化的深層意義上,當然表示意義的思考早就存在他的腦海裡。與其說他是以一位編舞家的身分導戲,還不如說他是以劇場導演的思考來編舞。
-
演出評論 Review
能量超強,音樂性待琢磨
指揮對他們這樣的木然音符視而不見,對漫長的旋律線則束手無策,只期待大音量總奏來臨,好讓他用誇大的手勢,激起樂團發出重金屬搖滾樂般的爆炸聲浪。第四樂章誇大的音量對比,馬勒瞬時化身成凶暴的布魯克納,優美歌唱性消失,只剩大小音量交替起伏的印象。
-
環球舞台
歷久彌新的法國喜劇
團齡三百一十五年的法國喜劇院,今年到紐約演出了《唐璜》和《反覆無常的戀人》兩齣歷久彌新的古典戲劇。這個每年有八百場定期及巡迴演出的劇團,是法國最具傳統而受尊敬的劇團。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代西班牙戲劇
西班牙的戲劇演出縱古達今,重要的是,成名的戲劇工作者不乏致力將傳統民俗小調或具歷史性的地方文化融入戲劇表現。而西班牙人也是最好的戲劇支持者,即便是年年原班人馬演出同一齣戲,一樣具有號召力和吸引力。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樂音不改,鬢毛不衰──老頑童與三隻小豬
他討厭醃的罐頭靑豆 傑利畢達克要來了,我可是有點緊張。我僅有的一張他的唱片,四〇年代的照片,俊得像馬斯楚安尼;四〇年代的錄音,不只模糊還有炒豆聲。 誰是傑利畢達克?要不是他「討厭醃漬的罐頭靑豆,也討厭唱片錄音,這兩種東西一樣乏味」,説不定他比卡拉揚和蕭提更有名。他接掌慕尼黑愛樂都十三年了,市場還等不到他們搭檔的唱片,更添加此行的謎雲,他的樂音改了嗎?他的鬢毛衰了嗎? 傑利畢達克這次排出理查史特勞斯、柴可夫斯基和布魯克納,但葛羅夫辭典説他是「拉丁/斯拉夫派」,特別在行的是拉威爾、普羅高菲夫和蕭斯塔高維契,至於「德意志學派」也相當拿手。不管他排出什麼曲目,都很可貴,八十高齡的人瑞了。兩場音樂會以標準速度計算,長度都不及七十分鐘,是有點短。跟他同庚的蕭提,前年指揮《奧泰羅》,第三幕差點回不到指揮台。比他小六歲的伯恩斯坦,前年灌錄最後一張現場貝多芬交響曲,終末樂章幾乎英雄氣短。可見此番「國慶音樂會」,氣氛有多懸疑了,萬一大師體力不支,就別强求「安可」吧。 傑利畢達克給我們的見面禮,是風度翩翩的《唐璜》。音樂史上至少有十六個作品以這個採花大盜的傳奇爲題材,像莫札特的歌劇《唐喬凡尼》,便是極有名的一個。理查史特勞斯這首交響詩,是二十四歲初試啼聲,第一個揚名樂壇的作品。唐璜是西班牙傳説中,淫蕩好色的花花公子,不同的作者賦予不同的下場。理查史特勞斯這個唐璜,一生採花釀蜜,卻追求不到自己所憧憬的完美女性。最後在與情敵決鬥時,失去求生勇氣,寧可死於利刃。 這是一首長約一刻鐘的音詩,由兩個代表唐璜追求與否定的主題,形成自由體的奏鳴曲式。音樂的「説故事」成份很濃,主題的發展如何對應情節均有脈可循,不過這種「讀譜」、「讀主題」的工作,應該是音樂會之前的功課。這首曲子在柏林首演時,理查史特勞斯就力主不在節目單上分析主題樂理,只刊載尼可拉斯雷瑙的《唐璜》詩篇。偷懶的樂友們,就從感覺出發吧。 優柔寡斷的命運交響曲 在台灣唱片市場,唯一不難買到的傑利畢達克唱片,大概就是一九四八年和倫敦愛樂搭檔的,柴可夫斯基《第五》和《胡桃鉗組曲》。我最想聽的是如歌行板,那個法國號開頭主旋律,和四十四年前,究竟有多不同,究竟有多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