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伯拉和「塞維亞劇坊」的傑作《預知死亡紀事》,挾持海外盛演的熱潮,回到西班牙巡演亦是爆滿轟動。原著作者加西亞.馬奎斯對之讚譽有加:「(張淑英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別企畫/西班牙戲劇

現代西班牙戲劇

西班牙的戲劇演出縱古達今,重要的是,成名的戲劇工作者不乏致力將傳統民俗小調或具歷史性的地方文化融入戲劇表現。而西班牙人也是最好的戲劇支持者,即便是年年原班人馬演出同一齣戲,一樣具有號召力和吸引力。

西班牙的戲劇演出縱古達今,重要的是,成名的戲劇工作者不乏致力將傳統民俗小調或具歷史性的地方文化融入戲劇表現。而西班牙人也是最好的戲劇支持者,即便是年年原班人馬演出同一齣戲,一樣具有號召力和吸引力。

戲劇欣賞是西班牙人民長久以來不可或缺的生活娛樂。雖然近年來有些劇院改裝或重建變成電影院,以馬德里爲例,專供戲劇表演的劇院仍多達三十家左右。戲迷對戲劇演出的熱忱與支持亦未冷卻,而劇院古典又豪華的建築與裝飾,爲演出與欣賞者憑添一股優雅的氣息。

古典、現代與民俗各家劇院殊有風格

在西班牙欣賞戲劇表演有幾項特色:西班牙人外出重打扮的風氣,在欣賞戲劇表演時尤其顯著,赴劇院如赴盛會般。這習慣許是幾世紀沿革下來的「生活信仰」。每家劇院各具獨特風格,以演出的劇碼或演出劇團突顯特色。較知名的如以演出黃金世紀名劇作家羅貝.貝加(Lope de Vega 1562-1635)、卡德隆(Calderón de la Barca 1600-1681)、帝索.莫里納(Tirso de Molína 1584-1648),十九世紀何西.索利亞(José Zorrilla 1817-1893),或代表中產階級社會諷刺戲劇的貝納勉特(Jacinto Benavente 1866-1954)等人之作品的「國家古典劇院」(Companía Nacional de Teatro Clásico),或「國家劇院中心」(Centro Dramáfico Nacional)。表現傳統習俗、反映西班牙風情的輕鬆幽默說唱劇的「國家民俗小調劇院」(Teatro Lirico Nacional La Zaruela)。以演出現代戲劇作家加西亞.羅卡(Federico García Lorca 1898-1936)、布維洛.巴葉侯(Antonio Buero Vallejo 1926-)、卡索納(Ale-jandro Casona 1900-1965)等人之戲劇作品爲主的「國家現代劇院」(Teatro Español)或美術劇院(Bellas Artes)。穆紐斯.塞卡劇院(Muñoz Seca Teatro)則是專供歷來以寫滑稽劇或逗笑短劇爲主的劇作家作品登場的劇院,例如穆紐斯.塞卡(Pedro Muñoz Seca 1881-1936)怪誕劇(La astracanada)系列,純以荒誕劇情及逗觀衆大笑的對白爲主題;同性質但較富寓意的則有亞爾尼契斯(Carlos Arniches 1866-1943)以馬德里爲背景的一系列「獨幕笑劇」集(Los sainetes)等。類似題材的逗笑劇也是「喜劇劇院」(Teatro Comico)經常上演的劇碼,傳統的說唱劇(Zarzuela)也常是喜劇劇院的重頭戲表演。另一支不可忽視的劇團則是由麗娜.摩根(Lina Morgan)所領軍的現代歌舞團,載歌載舞,說說唱唱,有別於傳統的Zarzuela說唱劇,取材時下社會流行話題或事件,頗多諷刺意味。而麗娜.摩根精湛的演出及舞技,與其個人魅力縱橫舞台數十年而不墜。這支歌舞團風格傾向通俗大衆化,但欣賞人士卻未必僅限中下階層。費加洛劇院(Figaro Teatro)則常安排國外劇團演出。上述劇院特色及演出戲碼(或劇院風格),僅就一般情況論,並非硬性僵化到非演出某時代或某戲劇作品不可。尤其每年的國際藝術節,或是馬德里市政府特別推出的文化季活動,諸多表演同時登場,「現代劇院」和「古典劇院」便會推出同時代或同性質的戲劇作品以饗戲迷。

演出檔期長,觀衆百看不厭

一般而言,西班牙的戲劇演出檔期相當長,除非特殊情況因應全國巡廻演出需要,各地爲期一週表演,否則短則一個月、三個月,半年甚至經年演出同一劇碼。有的每天一場,有的每天兩場,每週休息一天或二天。職業表演的執著和專業的訓練,其精神和體力都是令人佩服的。演出人員配角或許迭有變換,主角人物最多由兩組人馬分別擔綱,有些甚至是同一組男、女主角主演全部檔期。而不論電影或戲劇表演,電影院、劇院一定提供一天優待價,讓更多的大衆能共襄盛舉、共饗佳作。

戲劇演出也有旺季和淡季時段,每年九月底十月初掀開序幕,持續到翌年三、四月左右,此時幾個劇團便離開馬德里到大鄕小鎭巡迴表演。繼之而起的則是五、六月的傳統說唱劇(Zarzuela)登場。傳統說唱劇每年演出的劇碼大多雷同,有時演出檔期長,或特別推出「傳統戲曲季」則全數躍上舞台,否則每年輪番更替,觀衆的好奇心或新鮮感亦不至消失。不知道是否爲西班牙人的「傳統習慣」,同樣的事物百看不厭,戲劇欣賞亦然。暑期七、八、九月偶而會有幾齣傳統說唱劇演出,但已是戲劇表演的淡季。其實不光是戲劇,電影及其他文化活動到了暑假反而進入「冬眠狀態」。因爲大多數人皆是渡假族,紛紛「遠走他鄕」,到海濱避暑兼享受暑氣的「熏」陶。

隨著科技的發達及聲光色彩等舞台設備的進步,八〇至九〇年代西班牙的戲劇表演也走向嘗試變革。導演重視舞台裝飾的效果,呈現靈活多變化的場景及講究服飾。觀衆也試圖在視覺、聽覺效果上得到愉悅的逍遣娛樂,有時反而不太重視優美的對白或劇情的發展;而觀看喜劇的觀衆亦藉劇院一角調劑戲院外忙碌的工作或是單調乏味的生活。加上演出的劇碼或是原著劇作家大多是家喩戶曉的作品或人物,即便是年年原班人馬重覆演出,一樣具有號召力或吸引力。戲劇作品方面,前面提過的幾位都是多產且佳作衆多的劇作家,而且也有不少小說作品改編成戲劇搬上舞台,因此戲劇演出之題材可說用之不盡取之不竭。

安達魯西亞文化風格的戲劇

近年來較受矚目的劇團可以達伯拉(Salvador Távora)所領軍的「塞維亞劇坊」(La Cuadra de Sevilla),亞梅瓜爾(Antonio Amengual)主導的「西班牙民俗小調劇坊」(Companía Lirica Española)及亞隆索(José Luis Alon-so)的「國家劇院中心」(Centro Diamático Nacional)爲代表。達伯拉曾從事冶金工業,也做過鬥牛士,最後選擇戲劇做爲終身奉獻的職志。「塞維亞劇坊」成立於一九七一年末,達伯拉試圖將劇坊特色帶向美學與傳統兼具,舞台藝術與舞台語言相融合的表現手法,創造一個欣賞者和演出者心心相印,彼此共鳴交會的戲劇空間,而不僅僅是觀者觀自在,飾者純表演的對立關係。這種嘗試或讓演員走下舞台,或讓觀衆變成臨時演員,運用舞台佈景設計、樂曲選擇,甚至利用特技表現抽象意念或訊息,而達伯拉永遠不忘將安達魯西亞的傳統民俗、歌謠融入戲劇中。二十餘年來,將達伯拉和「塞維亞劇坊」共推出九部作品,帶著安達魯西亞的文化走遍二十二個國家,在七十三個國際藝術活動中表演,共計演出二千三百場次。

一九九一年三月,改編自加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8-)的小說《預知死亡紀事》Crónica de una muerte anunciada,自巴塞隆納到馬德里到安達魯西亞巡廻表演,場場爆滿轟動,連原著作者加西亞.馬奎斯都說:「我寫小說時從未有過的感受如今在戲劇演出深受感動,且看到我塑造的人物自死亡中活了起來。」達伯拉意欲將兩個大陸的南方特色融合起來,將哥倫比亞和安達魯西亞民謠同時在舞台上吟咏歌頌。敎堂的宗敎樂和莫札特的安魂曲,不同風格的樂曲可以和諧地在舞台上同時出現。獨白用淸唱代言,旁白用合唱配樂傳遞,情節用舞蹈展示,幕前幕後對話影射死亡訊息,再以一支激烈的佛拉明哥舞吐露恨的心聲。二十個不同的場景將馬奎斯這部短篇小說藉戲劇重新詮釋,也是達伯拉視爲最大的挑戰──如何在舞台上讓一個已知的死亡訊息產生震撼,感動每個觀衆。馬奎斯說:「扣人心弦,叫人屛氣凝神。我再次喘息呼吸已是七分鐘後!」該是達伯拉成功之處。

說唱劇最能表現西班牙風情

亞梅瓜爾(Antonio Amengual)是安達魯西亞加地斯省(Cádiz)人,十六歲開始跟隨何西.達馬由(José Tamayo)在羅貝.貝加劇團(Companía Lope de Vega)學習。一九六一年起同時在Amadeo Vives民謠小調劇團工作,自此熱衷這類戲曲,致力耕耘至今不輟。一九七四年開始自組「西班牙民俗小調劇坊」(Companía Lirica Española),離開他跟隨二十二年之久的何西.達馬由而汲汲努力,迄今亦有二十年歷史。亞梅瓜爾是使西班牙傳統戲曲復甦的功臣,眞正最具西班牙風情與地方特色的是這類所謂的「說唱劇」(Zarzuela)。Zarzuela是源自十九世紀末期(1875-1885)亞爾豐索十二世復辟時期的戲劇,和幕間短劇(Entremeses)、獨幕笑劇(Sainetes)或一些短劇並稱爲「小型劇」(Género Chico)。Zarzuela的特色是對白輕鬆幽默,劇碼饒富民俗風情色彩(節慶活動或是宗敎活動)。旣是說唱劇,音樂便是整齣戲劇表演的重心,傳統樂曲或進行曲都是Zarzuela的主要音樂。長久以來Zarzuela雖一直被歸爲小型劇(有別於正統的戲劇表演),但它反而是最能顯示出西班牙獨特風格的戲劇。比較著名的劇碼如《帕洛瑪聖母節狂歡晚會》La verbena de la Paloa、《風車》Molinos de viento、《水、檸檬糖和白酒》Agua, Azucaril-losy Aguardiente、《巨人和大頭面具》Gígantesy Cabezudos、《璐意莎.費南達》Luisa Fernanda、《持一束玫瑰的女孩》La del manojo de rosas、《騷擾女人》La Reveltosa、《可憐女人》La Dolorosa……等。就文學觀點而論,這類劇作不具文學價値,但就戲劇表演、舞台效果而言,和人民生活習習相關,有些或具歷史背景,如《璐意莎.費南達》。著傳統服裝舞蹈是Zarzuela另一特色,渾厚音域的唱腔更是演出人員必要條件,雖然不若歌劇(Opera)壯觀,但音色歌聲亦是一時之選。Zarzuela在一九九一年四月至六月中旬長達兩個半月的演出,是最多曲目上演的一次,爾後,每年更換曲目,今年上演的則是《水、檸檬糖和白酒》及《巨人和大頭面具》。多年來亞梅瓜爾試圖重振「小型劇」及Zarzuela在舞台上的魅力已見成績,而且加重舞台聲色效果使原已繽紛的Zarzuela表演更多采多姿。

亞隆索殊有成就和貢獻《唐璜》傳世不朽

亞隆索(José Luis Alonso 1924-1990),一九四五年開始從事戲劇表演工作,一九六一年負責經營瑪麗亞.格蕾洛(María Guerrero)劇院,一九八一年入主國家劇院中心至一九九〇年逝世爲止。亞隆索是西班牙得獎最多的戲劇導演(三座國家戲劇獎、美術金牌獎、馬德里戲劇評論獎、墨西哥戲劇評論獎、舞台藝術曁導演協會獎等多項獎項),多年來對戲劇的執著不僅將西班牙經典之作搬上舞台,也是將國外名劇作家及戲劇作品改編引進西班牙的卓越貢獻者。終其一生自一九五〇年至一九九〇年共執導百餘部作品,在舞台上發揮的淋漓盡致。生前遺作以卡德隆的《薩拉梅亞市長》El alcalde de Zalamea、巴耶.因克蘭的《國王的愛人》La enamorada del rey及貝納勉特的《秋天的玫瑰》Rosas de ofoño……等劇作膾炙人口,留給觀衆深深的懷念。

除了上述三位導演,値得一提的有納羅(Miguel Narros)執導的《歐梅多的紳士》El caballero de Olmedo,是羅貝.貝加的作品;貝蕾茲.布依格(Gus-tavo Perez Puig)的《唐璜》Don Juan Tenorio,是何西.索利亞的作品;以及《創造利益》Les intereses creados,貝納勉特的作品。《唐璜》一劇幾世紀都流行在「萬聖節」當天首演(每年11月1日Día de todos los santos),貝蕾兹.布依格自九一年起也隔年重演一輪,佈景道具十分講究,把索利亞這部用愛赦免唐璜荒唐罪行,用女主角茵內斯的愛拯救唐璜的靈魂,遠比唐璜原創者十七世紀帝索.莫里納的《唐璜》El bur-lador de fevilla更受大衆喝采。何西.達馬由改編自卡繆的《加利古拉王》Calígura,九〇年締造票房佳績後,今年捲土重來,刻正在馬德里近郊的亞馬格羅(Almagro)國際藝術節中演出。

幾千言內要道盡現代西班牙戲劇現況,恐只是冰山一角,無法窺其全貌,難免有遺珠之憾。但以首都馬德里放眼西班牙戲劇舞台表演應不致過於離譜,也是留西學涯近四年,觀近三十部戲劇作品的梗概,期能傳達一點西班牙戲劇的訊息。

 

文字|張淑英 輔仁大學西班牙系副教授

當劇場遇上魔術,打開故事的可能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