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
焦點人物
FOCA 林智偉:追求與創造平衡,挑戰馬戲生態的下一階段
平衡,是馬戲在挑戰特技時必須維持的其中一種方式。 馬戲表演者藉由追求、或是意圖打破平衡來製造屬於馬戲的身體與表演美學,也提供觀眾對於危險邊緣、人體極限的挑戰想像。不過,對於一個在不到15年內就從幾個朋友的熱血拼搏,成長到擁有專職表演者、行政與技術團隊等40人組成的「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後簡稱FOCA),創辦人林智偉就不得不從原本的「表演平衡」,開始思考供需關係、演出頻率與規劃、藝術創造、生態支持等面向的「營運平衡」。
-
2023戲曲夢工場 穿越戲曲平行宇宙召喚前衛
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舉辦、今年邁入第6屆的「戲曲夢工場」,邀請臺灣大學華語教程助理教授汪俊彥擔任策展人,策畫6檔全新製作,包含掌中戲、說唱藝術、歌仔戲、京劇、現代戲劇等劇種元素,從8月12日至9月17日,連續6個週末假日,在臺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帶領觀眾體驗一趟趟穿越之旅,從歷史縫隙潛入戲曲平行宇宙,探尋那些被遺忘、被忽略、想說想做卻又沒有完成的片光零羽。
-
特別企畫 Feature
向宇宙下訂單>>戲曲類
唐美雲歌仔戲團《光華之君》 2020/11/05-11/08 國家戲劇院 編劇陳健星重新解讀與改編日本文學經典《源氏物語》,不寫主角光華君╱光源氏前半生的榮光,反寫步入中年後面臨生命的沉痛打擊,包含摯愛的離世、新歡與他人私通等。在原著的故事架構上,編劇添入作者藤夫人╱紫式部為其中角色,開啟書寫內外的情節對照與情感相應,此角色更特邀「台灣京劇小天后」黃宇琳跨界詮釋。《光華之君》獲得第32屆傳藝金曲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團體演出獎三大獎,為當年之最。 推薦人 李易修 《光華之君》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美得不可方物的舞台美學。 以「書籍」意象搭建的方型框格舞台,在每一次平台機關的旋轉時,都像似翻閱一頁頁的小說章節,引動故事劇情的時光流轉。而在舞台主體之外,包含影像設計、服裝造型甚至是小道具等,整體視覺元素的美學統合敘事能力令人驚艷。導演透過「書頁」內外之別,展現「作者籐夫人的真實人生境遇」,與「藤夫人操弄筆下角色遭際,以暗暗吐露心事」的兩番情貌,舞台調度可說是十分巧妙。 有趣的是,雖將《光華之君》劇中的時空背景設定在唐代,但舞台美學卻是處處日本文化中的「侘寂」與「物哀」之美,實際上更貼近其轉譯的小說原本《源氏物語》。這樣的處理,對於熟悉日本娛樂和文化旅遊、卻不見得讀過《源氏物語》的台灣觀眾來說,是很好的「體驗切入點」。嚐遍當代各種視聽娛樂刺激體驗的觀眾,未必都能感受到《源氏物語》中那些貴族之間的情愛、人生的碎語瑣事和虛擲歲月韶光的哀痛,但《光華之君》由劇本的編創,再到演員精湛的表演技巧與詮釋,最終結合舞台視覺的整體美學呈現,讓觀眾收穫滿滿而強烈的觀劇體驗,以心印心直覺傳達人生愁歡愛苦之嘆。 義興閣掌中劇團《GG冒險野郎》 2021/03/19 台北 大稻埕永樂廣場 此作取材自西班牙作家賽萬提斯的經典著作《唐吉訶德》,將主角「唐吉訶德」那些在世人眼中極其荒誕、匪夷所思的行徑,再次翻看與探問,於虛幻與現實世界之間穿梭,映照當代社會的種種現象與價值觀。《GG冒險野郎》延續義興閣掌中劇團獨樹一幟的「布袋戲搖滾音樂劇」形式,
-
即將上場 Preview 奇幻小說《封神榜》改編
三天連台《八百八年》 演繹周朝開國篇章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跨越五十周年的團慶活動,由「連台本戲」《八百八年》打頭陣,連續三天演繹周朝八百零八年的開國篇章。該劇改編自章回小說《封神榜》,以武王伐紂、商周易代的歷史為框架,以京劇傳統的唱念作表為基礎,結合魔術、綢吊、軟骨功等雜耍特技,打造出人神妖聚合,歷史與神話相融,馳騁想像的奇幻京劇。
-
戲曲 為蒲族涓、朱民玲兩旦角量身打造
新編京劇《青白蛇》 重塑「青蛇」情義深
有別於過去版本,《青白蛇》更突顯了青蛇這個角色的思想情感和情義行為,把青蛇與白素貞的角色關係,描寫得更符合現代人際關係,把她們與許仙、法海的恩怨情仇作了更合理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