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國樂團
-
演出評論 Review
大師妙手難回春 《兵馬俑傳說》音樂會
國樂大師彭修文此番特地跨海來台指揮北市國演出,其指揮動作乾淨明確,全心投入;反觀北市國的表現,卻比不上南北兩個「實驗」國樂團,如不再痛定思痛,勢將被樂迷淘汰,到時就是大師也回天乏術了!
-
即將上場 Preview
舞躍台灣情 台北民族舞團九三年公演
《鼓之祭》《古韻情》《慶神醮》是台北民族舞團今年公演的三大代表舞作,完整地呈現出台灣本土風格;而整編增添的片段,又賦予戲劇性的新貌。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台灣鹹魚怎麼翻身?
談起臺灣的國樂界,根本上,有很多人連觀念都還很混淆。所謂「國樂」,應該是只要在中國版圖之內的各民族音樂都算,不論宗敎信仰的差異和文化背景的分別。我們不該有大漢族的沙文心態,硬將國樂的範圍限定在中原地區,更不能妄圖以某地的音樂來代表國樂的全面,正如我們不能僅以滿族的「旗裝異服」(對中原而言的異邦之服)來代表中國歷代的服裝一樣。然而事實上,臺灣國樂界的確有不少人是以「旗裝異服」式的片面觀念來理解國樂。 其次,臺灣國樂界所謂「執牛耳」的領導者,其實多半是半路出家又成不了家的「音樂家!?」,有人甚至連譜也看不懂,而這樣的人遍布在學院中「傳道授業」,自然解不了學生的「惑」,也自然使國樂界中前浪後浪雖不斷蜂湧而來,卻始終無法帶動國樂的發展。文憑高學歷、專業低水平的臺灣國樂界素質遠落於大陸國樂之後,也正肇因於此。 除卻專業學識素養不夠,國樂界的當家們缺乏世界性的識見,只知競爭地盤,而無學術和技巧的鑽硏之心,在在使得國樂的整體進展滯礙不前。 尋根的盲點 當然,拜政策開放之賜,兩岸文化交流日深,大陸藝人絡繹來臺,爲此間國樂界帶來不小的衝擊,從而也產生一些正負面的影響。通過交流,對此間國樂的藝術技巧、層次確有提昇作用;然也因長期的封閉、尋根的熱潮、對彼岸國樂發展的情況認識不足,再加上媒體誇張的報導,使此間國樂人士產生盲目崇拜的心態,忽略了尋根而外,更應尋「眞」。 再者,國內樂團在演奏大陸國樂作品時,常因對其歷史文化、背景、地理環境的不求甚解,以致往往只是演其音符,卻奏不出精神眞髓。中國音樂本屬一種語言音樂,甚少演唱的純音樂,地域性的限制特強,所以演奏者與指揮者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硏究了解,才能演奏出作品的精神原貌,否則「北曲南奏」,神韻盡失。當然,一個好的指揮家、演奏家,可以通過理解,再加上自己的演繹,將一些地方性強的作品予以昇
-
專欄 Columns
一項有意義的嚐試──談鋼琴和國樂團的合奏
鋼琴正如源自中亞的曲項琵琶,東來之後備受歡迎,逐漸華化而成爲中國的新樂器。所以,這一次鋼琴和國樂團的「對話」有相當的歷史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