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施密爾芬尼

相關文章 3 篇
  • 契訶夫《普拉托諾夫》在過去十年的戲劇盛會上都有入選兩次以上的紀錄。
    特別企畫 Feature 文本風潮

    經典搬演反映當下 集體創作顛覆文本傳統

    入選戲劇盛會的劇作家前三名,是大家熟知的莎士比亞、契訶夫與易卜生。作為經典,德國劇場人特愛用他們的劇作諷喻當下。而入圍最多的當代劇作家,則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葉利尼克為代表,她後現代主義式的寫作風格,給予導演很大的空間自由發揮。在搬演當代文本上,戲劇盛會反映了當前德國劇壇的兩股重要潮流:其一是導演與作家的合體,其二是集體創作。

    文字|林冠吾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 Wenn, dann: was wir tun, wie und warum,導演Christopher Mehler,2011年6月16日Gastspiel Schauspiel Frankfurt演出。
    藝號人物 People

    取材多元親民 筆法奇幻令人目眩

    希梅芬尼鄙棄傳統的直線式敘述,而以史詩式的敘事手法,巧妙地編結文字,將許多不相干的人事物串聯起來,亦常借用大家耳熟能詳的寓言、神話或童話,渲染題材,使現實與夢境交錯,營造蒙太奇的效果,超現實的情境,讓故事處處是撲朔迷離的轉折與出乎意料的驚奇。

    文字|林冠吾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 羅蘭.希梅芬尼
    藝號人物 People 德國當紅劇作家

    希梅芬尼 超寫實之筆 透析沉重現實

    在當前德國劇壇上舉足輕重的羅蘭.希梅芬尼,除了以分量豐碩的精采劇作備受肯定外,近年更擔綱自己劇作的導演,舞台製作成績亦受矚目。這次將在臺北藝術節由台南人劇團演出的《金龍》(編按),就是他的近作之一,該劇在維也納城堡劇院製作由他自己擔任導演,亦獲邀參加柏林二○一○年的「戲劇盛會」。趁《金龍》將在台北現身之際,本刊特地訪問劇作家本人,一談他的的戲劇思考與《金龍》的創作想法。

    文字|林冠吾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