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貝芝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NTCH Salon 劇院沙龍:劇場.議場—「思辨機構」系列講座摘要
製作及策展思維與實踐
策展人藍貝芝、音樂策展人林芳宜與身在機構內的演出企劃部門主管林亭均與會,就策展的定義、不同領域的策展差異與經驗、獨立策展人與機構合作的磨合,與機構內對策展的關注重點等,進行經驗分享與思考。
-
2023玩聚場藝術節──SHOW ME A PLATE! 表演盛宴打造新「台味」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於本周六、日舉行「2023玩聚場藝術節──SHOW ME A PLATE!」,豐富多元的節目內容,適合各年齡層參與,欣賞馬戲、音樂、戲劇、舞蹈及電音,突破所有框架,創造擁抱群眾的機會,歡迎大家一起來玩。
-
焦點專題 Focus
共製再思考 X 6位實踐者的提案
對台灣表演藝術圈而言,「共製」(co-production)是近年的關鍵字之一,舞台上不乏不同場館、國家,以資源整合、國際交流為前提,所進行的藝術探索,並產生各類型的共製節目。 廣義來說,共製涉及「金錢」與「藝術」兩種模式的合作分類。前者以資金挹注為主,後者涉及不同角色間的藝術理念協商,此兩類型間往往有模糊地帶,不同團隊、製作人、藝術家或機構之間對「共同性」的追求,可說是困難重重,沒有一概而論的SOP,但也因此存在各種新的工作思維與模式的可能性。 隨著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大場館與地方文化場館陸續到位,各館、各地方的藝術節相繼舉辦,增進了場館共製、國際共製等市場需求,也需要進行更深入的對話與交流,方能推展創作能量。本刊嘗試透過6位身處「共製」大群體中的實踐者,以其身體力行得來的反思與再提問,嘗試描繪「理想共製」的可能
-
藝術節 臺北藝術節「共想吧」演出
在台北,與亞洲各地創作者「在一起」
今年的臺北藝術節將在八月揭幕,除了演出外,也規劃了一系列名為「共想吧」的活動,包含小型演出、講座、身體工作坊、創作人對談與製作人交流平台,邀請多位亞洲創作者參與,與台北觀眾相遇。系列中的四檔演出也別具特色,除了有菲律賓編舞家的舞作、韓國作曲家與電鍋共演,還有台灣策展人藍貝芝邀請的澳門與新加坡演出,分別關注社會運動與同志議題。
-
焦點專題 Focus 平台之三:臺北藝穗節
敢玩空間秀創意 踏上劇場星光大道
已舉辦三年的「臺北藝穗節」,是許多非專業團隊開展正式演出的第一個舞台,只要登記場地、繳交保證金即可。三年下來,也已有受歡迎的團隊應邀進入臺北藝術節,因此也出現了「小劇場的星光大道」之稱。那麼,要如何在這條星光大道上,順利地開展表演藝術的生涯呢?本刊專訪到曾參與兩屆藝穗節、今年擔任臺北藝穗節協同策展人的藍貝芝,提供她的觀察與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