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
-
東京
日本2023年2.5次元音樂劇作品與觀眾數量 創下歷史新高
一般社團法人日本2.5次元音樂劇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於10月17日公布,根據協會與文化娛樂調查機構「ぴあ總研」(PIA Research Institute)的最新統計,2023年的2.5次元音樂劇作品數量與觀眾動員數均創下歷史新高。整年度一共上演236部作品,觀眾人數達到289萬人次,相較於2022年增加了39部作品和15萬人次,增加幅度達5%,也是該協會自成立以來最高紀錄的數字。在本次報告中也提及,日本2.5次元音樂劇市場規模與2022年相比增長7.9%,總金額達到283億日圓。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中特別指出,日本2.5次元音樂劇的國際巡迴在2024年也明顯呈現成長趨勢。例如,《神隱少女》在英國倫敦上演,《四月是你的謊言》受邀於英國、韓國巡演,而《進擊的巨人》則預計於10月在美國紐約登上舞台。這些國際演出不僅吸引了本地觀眾,也促使來自世界各地的粉絲們前來朝聖,造成一票難求的盛況。 隨著國際觀眾對2.5次元音樂劇的認知度逐漸提高,許多來訪日本的國際觀光客更把2.5次元音樂劇視為必備行程之一,造成入境遊客的票務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協會也協助會員團體設立英文售票網頁、推動付費式線上播放與國際市場推廣,以因應在疫情趨緩後日本國內暴增的觀光客人潮。協會表示,除了持續開發英語票務平台及電子支付等功能減低國外觀眾的購票障礙外,也希望能持續提升日本2.5次元音樂劇的知名度,讓進劇場看演出成為國際遊客來訪日本的主要理由。 2024年也適逢協會成立的10周年,目前會員達72組,包含7家特別會員公司、58家法人會員與7名個人會員,免費電子報訂閱人數也達到23萬5千名。為了因應實際需求,協會於今年起邀請法律顧問福井健策律師擔任特別顧問,以處理2.5次元音樂劇在未來可能面臨的各種法律問題,作為提供劇場、製作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在創作過程協助的實際措施,期待可以將這此「源自日本,並具國際水準」的獨特表現形式,推廣到更多的國家與觀眾面前。 協會網址:https://www.j25musical.jp/
-
舞蹈 是時候來找亞洲DNA了!
第2屆 Dance Now Asia 串連4國開啟舞蹈對話
匯聚了無數島嶼、語言、文化,長出了多元的身體、藝術與舞蹈風貌,「島嶼」型態讓亞洲的國家各自獨立也各自獨特,卻也因為過往的殖民歷史,在追求西方舞蹈藝術之餘,依然保有自己的文化容貌、內涵與自我。解殖之路漫漫,但隱藏在各島嶼裡的文化能量,依舊是在千禧年後開始逐步修復、重塑;找到自己的身體,也找回身體的聲音。 古蹟轉生 成為台灣舞蹈安身之處 近百年前,臺北市中山堂於1936年完工啟用,時名「臺北市公會堂」;1945年國民政府接管,中山堂成為重要的集會空間,擁有座椅與舞台的「中正廳」成為表演與發表演說的場地,「光復廳」則成為宴請賓客的主要空間。2019年文化部指定中山堂為國定古蹟,建築雖老,依舊是保有80年前的風華與韻味,並始終作為文化場地默默貢獻一己之力,台灣重要的舞蹈家蔡瑞月、林懷民的職涯首演皆發生在此。 中山堂轉型的討論歷時多年,最終決定以「舞蹈中心」作為轉型目標,於去年(2023年)首辦「Dance Now Asia 亞洲舞蹈藝術節」試水溫,今年再度由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院長、Meimage舞團藝術總監何曉玫擔任策展人,於9月27日至29日舉辦「2024 Dance Now Asia」,讓如水一般的舞蹈藝術,持續點亮這座充滿歷史的古蹟建築。 作為10年轉型計畫的起步,何曉玫認為,讓場館藉著舞蹈節來理解與想像舞蹈使用的可能性與需求面是首要目標;其次,再藉著國際型 Festival 的機會納入國際的舞蹈能量,創造交流之餘,也奠定台灣舞蹈中心的廣度與寬度,而 Dance Now Asia 就肩負著如此重責大任。 「亞洲的國家很多,島嶼更多,從文化、宗教、信仰到民族性都很豐富,各自長成獨一無二的樣貌。」隨舞團巡演交流國際多年,何曉玫觀察到亞洲國家就像一塊未開發完全的瑰寶,儘管過往我們的舞蹈教育多是面向西方,但近幾年彼此都有意識地回望己身,試著在西方的身體訓練之外,向內挖掘,探詢亞洲自己的DNA。
-
東京
以「Transit Now」為主題 2024東京藝術節9月中起跑
自2016年起在豐島區、池袋區舉辦的「東京藝術節」將邁入第9屆,近期並於官網上公開了今年參與作品。東京藝術節是都市型的綜合藝術節,期待以東京多樣且深厚的文化內容與世界接軌。今年度以「Transit Now」為主題,致力於創造一個讓所有人都能輕鬆參與的藝術平台。日前公布的重點節目如下: 由木之下歌舞伎重新演繹河竹默阿彌擅長的白浪物(以盜賊為主角的作品)經典劇作《三人吉三廓初買》。劇團作品首演於2014年,本次睽違10年重演,將由木之下裕一與導演杉原邦生,結合不同世代演員,全本演出這個在幕末時期的人氣劇作。 即將於明年接任東京藝術節藝術總監,並於2026年擔任東京藝術劇場表演藝術部門藝術總監的導演岡田利規,受「維也納藝術節」(Wiener Festwochen)委託初次與作曲家藤倉大合作的音樂劇《客廳的變形記》(Metamorphosis of a Living Room),將在2023年5月首演後,首度於日本公開亮相。 以人才培育為主而成立的東京藝術劇場Farm,整合實驗室、學校、實習等機能,將與透過公開徵選的數位亞洲創作者,一起在東京進行為期兩週的「Asian Performing Arts Camp」,共同討論、分享彼此在東京所見與過往聚焦的問題意識。 曾與舞蹈空間合作的全男舞團「東京鷹」(CONDORS),預計在池袋西口公園戶外劇場「GLOBAL RING」,徵選50位一般大眾共同創作的互動式免費特別演出。本演出節目單更將提供英文、簡體中文、繁體中文、韓文等多語言版本,足見藝術節試圖包容更多不同觀眾族群的企圖心。同時,今年也推出數個可跨世代共同參與的活動,如以家族成員共同參與作業的「家庭藝術俱樂部」、兼具托嬰功能的「育兒工作坊兒童共玩劇場」等。 受到新冠疫情與日本國內經濟條件的影響,今年的藝術節相對於東京奧運前的那一屆,無論在規模及聲量上都明顯縮小了不少。對應藝術節提出的中長期目標,如解決社會問題、導入全球化視野,創造藝術文化未來的藝術節等,都仍有一段距
-
東京
表演藝術媒體「PANJ」全新改版 聚焦以「人」為主體
由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The Japan Foundation)所營運的表演藝術網路媒體「Performing Arts Network Japan」(PANJ),在營運20年後於2024年4月1日全面更新上線,以不同以往的網站面貌重新與讀者見面。2004年所創立的PANJ持續提供日英雙語的日本與全球當代表演藝術資訊,並於每個月進行更新,更累積許多國內外專業人士的專訪文章,已成為使用者研究表演藝術最新動態的重要媒體。本次大幅度改版,除了事先徵詢國內外使用者及專業人士意見作為回饋外,更邀請資深戲劇媒體人伊達なつめ(Natsume Date)擔任總編輯,期待能夠傳遞更多元且創新的藝術新訊。 作為更新後的首波企畫,PANJ以劇團イキウメ(IKIUME)團長、同時也是長期受到關注的編導前川知大作為主角製作人物特輯。前川在2023年以《傳遞人魂》(人魂を届けに)獲得讀賣演劇大賞最優秀作品獎,並一直是日本表演藝術界的焦點人物。國際交流基金會在2021至2022年間,曾將他的5部劇本作品翻譯成5種語言進行出版。本次的專文更包含當時參與劇本翻譯的翻譯家所撰寫的評論,讓讀者更能夠深入前川知大劇本與創作的核心。 國際交流基金會表示,本次網站更新的核心概念是「人」,所以將聚焦於對國際演出有潛力或已有實際經驗的藝術家為對象,提供不同角度的側寫。而對於國外的重要策展人或劇場工作者,也預計以前所未有的視角進行介紹。PANJ除了持續向國外傳播日本當代表演藝術內容外,藉著本次改版,將新增更多實用且能反映日本表演藝術動向的資訊。
-
東京
「亞洲舞台藝術平台」轉型成為藝術家的「農場」
在今年東京藝術祭與旗下相關藝術節整併的契機下,藝術總監多田以APAF育成計畫為核心,結合藝術祭母體、Festival/Tokyo的人才培育活動,進行轉型。
-
東京
日本「媒體藝術資料庫」正式公開,提供4種語言介面
國立藝術研究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rt Research,簡稱NCAR)於2023年度從日本文化廳承接「媒體藝術資料庫」業務並致力於系統改善作業,日前於2024年1月31日正式對外公開。本次公開內容簡化既有複雜的數據結構,讓搜尋與顯示更加簡單易懂,更優化使用者介面,提供更多樣的資訊支援工具。資料庫主要收集包含漫畫、動畫、遊戲、新媒體藝術等4個領域的作品資訊和相關合作單位的數位典藏檔案,以方便新媒體藝術可以順利傳給下一個世代並且被有效用於研究調查與創作發展。文化廳於2010年開始建設資料庫,2015年3月公布開發版,2019年11月發表測試版,最後於2023年交由NCAR負責營運。 作為一個跨領域與跨機構的搜尋平台,「媒體藝術資料庫」主要提供漫畫的「單行本」、「連載雜誌」;動畫的「電視節目」、「劇場電影」、「影像資料包」;遊戲的「遊戲資料包」,及新媒體藝術的「展覽」、「相關活動」等資料,其中不只包括該作品的標題和作者等資訊,部分作品還提供相關合作單位及典藏等內容供查詢。目前數據收集來源包含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北九州市漫畫博物館、一般社團法人日本動畫師.導演協會(JAniCA)等超過10個單位,並且於網站提供日英中韓4種語言介面。國立藝術研究中心以「藝術的連結、深化與擴展」為關鍵,希望連結國內外美術館、研究機構及社會各界,也令人期待未來有更多跨領域合作的作品因此產生。
-
東京
現代戲劇重要推手「駒場AGORA劇場」將於2024年5月結束營運
曾在台灣演出《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台北筆記》,並以提倡現代口語戲劇為台灣觀眾所知曉的青年團劇團導演平田織佐(平田Oriza),日前於位在東京都目黑區的小劇場「駒場AGORA劇場」(こまばアゴラ劇場)官方網頁上宣布,該劇場將於2024年5月底結束營運,並辭去其藝術總監一職。 平田表示,成立於1984年的「駒場AGORA劇場」,是父親平田穂生向銀行借款創辦,自己在23歲時接手擔任負責人。該劇場不只成為劇團「青年團」的基地,更積極地支持年輕劇作者及東京地區以外的團體進行演出。然而,劇場的營運即使在眾人支持下至今仍背負著大量債務。尤其受到疫情衝擊導致收入減少,又面臨物價上漲、維護經費的倍增,讓平田導演以「考慮到自己的餘生,以及可能發生的不測或健康問題」為由,決定在目前處置相關資產以履行債務償還,結束40年的劇場營運。 作為日本現代戲劇重要推手的「駒場AGORA劇場」,歇業消息雖然引起眾人譁然,但相關人士也認為,這是伴隨著平田與青年團將據點由東京往豐岡市移動後必要的決斷。平田導演也在聲明中強調,作為營運主體的AGORA有限公司將會繼續支持藝術空間春風舎的活動,青年團相關作品則會以兵庫縣豊岡市的江原河畔劇場作為新據點,持續擴展日本國內外的演出機會。而由該公司所主導的無隣館,也將維持至今為止進行的人才培育、工作坊等推廣活動。
-
東京
表演者要求政府整備法案,避免AI威脅生存與技術傳承
當以AI創作的作品獲得各式獎項優勝時,關於「什麼是藝術的本質」掀起了一波新的討論,更引發相關從業人員的不安。以自由接案的演員與音樂人所組成的日本藝能從事者協會,就在5月份向日本文化廳提交了一份請求書,表示人工智能(AI)可能會導致表演藝術從業人員失去工作,要求政府立法改善。 他們主張法律必須明確規定關於表演者樣貌、聲音與動作的相關權利,並給予特別保護。同時,也強調透過AI所生成的數據必須要回饋給表演者作為報酬。在記者會上,有演員表示僅僅幾天的拍攝就能透過掃描將身體的形象與動作建檔,不禁擔心未來市場需求的減少。特技演員則指出,若未來表演工作被AI給取代,就無法進行人與人之間技術的傳承。另外,也有人認為將會造成演出費用降低、表演數據被任意使用等問題。 此外,今年3月份日本音樂著作權協會(JASRAC)也邀請音樂創作者與律師,舉辦了以AI生成音樂和著作權為主題的研討會,引起了業內人士高度的關注與討論。但是,這樣的擔心絕非僅限於表演藝術領域中,今年6月針對全日本20至69歲人口所進行的調查裡(註),也發現高達六成以上的人認為會對工作產生影響、約四成的人對AI未來的介入感到不安。當AI科技日益進展的同時,創作者、使用者與法律的關係該如何與時俱進,已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註:資料引用自Cross Marketing公司所實施之調查報告。
-
東京
日本國會通過法案保護自由工作者
日本政府今年2月24日於內閣決議保護個人身分接案的「自由工作者和企業交易公平法案」。本法案要求當企業委託自由工作者時,必須明示報酬金額,否則將處以罰款。這個法案被視為日本政府「新資本主義」的一部分,希望可以改善長期處於弱勢地位的自由工作者職場環境,促進更多元化的工作方式。本法案曾於去年秋季國會臨時會中被提出,但因自由工作者的種類多樣等問題引起執政黨內部異議,因此暫時撤回。本次政府重新定義自由工作者為「受委任特定事業者」,並明訂保護條件,獲得內閣的一致認同。 根據調查,2020年日本共有約462萬名自由工作者,占整體就業人口約7%。按照該法案,企業方必須以書面或電子檔案等方式說明工作內容和報酬金額,並且要在60天以內支付酬勞。同時,禁止無故更動委任工作內容、強制要求批發或購買公司產品等行為,更設立反霸凌諮詢窗口,保障自由工作者的權益。違反者將受到公平交易委員會等機構進行調查和改正命令,處以不超過50萬日幣的罰款。 因社會背景影響,相較於其他領域,藝術產業勞動人口多屬於小型組織或自由工作者,長期在惡劣的條件下從事業務。文化廳於2022年7月公布「文化藝術領域合理契約方針」說明合約範本與條例,並委任民間團體綜合法律、藝術等不同領域專家意見,編寫《自由藝術工作者合約指南》,舉辦相關講座及論壇,期許自由藝術工作者能透過理解契約的合理性保障自己的工作權益。相關資料可參考下列網址:https://theatreforall.net/contractlesson2023/。
-
東京
野田秀樹成為榮獲ISPA「傑出藝術家獎」之日本第一人
甫於2022年10月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帶來《Q:歌舞伎之夜》(A Night At The Kabuki)的導演野田秀樹,成為首位榮獲表演藝術國際組織ISPA(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Performing Arts)所頒發之傑出藝術家獎(Distinguished Artist Award)的日本得獎者。這個獎項是由來自各國的製作人推薦及評選,鼓勵為表演藝術奉獻,且具備高度才華及藝術性的傑出藝術家。包含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羅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碧娜.鮑許(Pina Bausch)、馬歇.馬叟(Marcel Marceau)、巴瑞辛尼可夫(Mikhail Baryshnikov)等都曾獲此殊榮。本次獲獎,歸功於野田秀樹的劇團「野田地圖」(NODA.MAP)於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s Theatre)演出《Q:歌舞伎之夜》的成功,並肯定該劇在疫情時代長期挑戰在國際演出作品的精神。 兼具劇作家、導演、演員多重身分的野田秀樹,除了在國際市場上備受關注外,身為東京藝術劇場藝術總監的他也從2018年開始發起「東京演劇道場」計畫,親身擔任「師範」,邀請自己所信賴的國內外導演、編舞家等為道場學員進行各式類型的工作坊,成為培育日本年輕戲劇人才的重要推手。首屆活動更吸引來自沖繩到北海道,8歲到70歲共約1,700多人參與徵選,最後從中選出60人參與工作坊,集結成員發表4個版本的《赤鬼》一作。2021年開啟的第二屆「東京演劇道場」,則於2023年1月底起進行為期兩週的演出發表,邀請導演柴幸男帶領學員們呈現美國劇作家懷爾德(Thornton Wilder)的《小鎮》(Our Town)。野田秀樹表示,希望這個計畫能提供戲劇工作者相互刺激的平台,成為演員們研習修行的場域。
-
東京
「VOICE PROJECT」邀請影視名人拍片鼓勵投票
由影像製作人菅原直太與電影導演關根光才發起的「VOICE PROJECT」,於2021年眾議院選舉前邀請小栗旬、菅田將暉、渡邊謙等名人拍片鼓勵國民參與投票,並於今年7月參議院選舉前,再次集結26位娛樂及文化圈人士,鼓勵每個人用自己的一票發聲。菅原直太說,身邊雖有可討論政治的朋友,卻僅限於同溫層,日本的投票率依然很低迷。但在2021年,無論是對防疫政策的不滿,或是在反對聲浪下仍執意舉行的奧運,讓日本人意識到生活跟政治的接近,也累積了許多想對政府說的話,因此決定在眾人相關想法高漲的時刻,透過具影響力的名人來傳遞訊息。 2021年的拍攝對象以影視圈為主,因為即使在網路世代,日本電視圈還是有很強的影響力,但要這些人對政權發表意見勢必對工作造成影響,所以將主題設定為「鼓勵大家一起去投票」,希望透過提升投票率來促成對話。菅原直太表示,儘管強調不偏頗任何政黨,也無企業介入,全是自費發起的活動,經紀公司仍覺得這等同於變相批評政治,因此不願讓藝人參與。「還好,去年小栗旬很快就答應參加,甚至主動幫忙聯繫許多後輩演員,很多單位聽到有他參與也就同意,才順利完成第1支影片。」 從成果來看,雖然整體投票率僅提升幾個百分點,但18至19歲的投票率躍進超過一成,讓團隊相信這計畫對年輕人是有影響力的。菅原直太說,這個計畫不僅是希望提升投票率,而是希望可以讓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稀鬆平常地議論政治,「網路上充滿著毀謗與重傷,所以大家都害怕被攻擊而變得畏懼發言。我希望能累積一些改變,促成一個讓每個人都能表達想法,互相尊重與溝通的社會。」詳情可參計畫網址https://voice-project.jp/。
-
東京
東京都政府推出「東京文化戰略2030」
隨著2020東京奧運的落幕、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許多文化內容轉向以持續共生的社會環境與數位化發展。而在社會環境產生巨大改變的此刻,東京都推出「東京文化戰略2030以文化藝術躍動的城市東京為目標」計畫,於今年2月募集都民的建議,重組2030年度為止的文化政策重點,並於日前在網路上公開政策白皮書。 本次公開的白皮書主要包含4個策略方向與4個戰略。其中4個戰略為:一、打造一個讓任何人都能輕鬆接近文化藝術的環境,以實踐人們的身心幸福。二、透過文化藝術的力量,啟發人們發現感動與新的價值。三、強化文化藝術的樞紐機能,激發世界通用的創造力。四、建構一個永續的文化藝術經濟體系,讓藝術團體得以持續活動。 在各戰略下都設有相關的「推進計畫」,例如配合戰略二開設江戶博虛擬博物館(暫定),將收藏品的數位、3D檔案等畫作細節全數公開。在戰略四底下則有針對受到疫情巨大影響的藝術從業者,分階段提供適時的補助支援、建立即時可以回饋意見的交流平台、以優惠價格提供閒置場所作為創作空間等方案。 於6月28日至7月7日舉辦的「Creative Well-being Tokyo」也同樣作為推進計畫的一環,提供高齡、身心障礙、外國人、嬰幼兒等觀眾群實際鑑賞、創作與發表作品的機會。活動將透過提供展覽的解說與手語,完善戲劇與音樂演出的字幕及體感音響設備等方式,強調透過藝術來實現社會的包容性與多樣性。 這份自2019年起開始策劃,為期9年的政策白皮書,能否減緩東京都複雜的社會問題,也勢必將作為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任內重要的文化政策,受到大眾檢驗。
-
東京
政府鼓勵已接種疫苗者參與藝文體育活動
日本經濟產業省為了喚醒因受疫情影響而大幅減少的文化藝術及體育活動需求,預計於今年5月推出「活動WaKuWaKu折扣」(イベントワクワク割)的振興方案,投入日幣388億元的預算規模,鼓勵已施打第三劑疫苗或能提出陰性證明的觀眾積極參與演出活動。活動對象包含電影、表演藝術、演唱會、體育競賽、展覽、博物館、美術館、動物園、水族館、時裝秀、遊樂園等項目,每人1次購買的票券上限5張,可獲得每張票券金額20%(上限日幣2,000元)的購票補助。補助對象及金額雖然與前兩年執行的「Go To Event」相同,但本次「活動WaKuWaKu折扣」進一步要求參與者提供疫苗接種記錄或陰性證明。
-
東京
本多集團獲「讀賣戲劇大賞」藝術榮譽獎
由讀賣新聞主辦、日本現代戲劇指標性獎項之一的「讀賣戲劇大賞」,於2月份公布了第29屆(2021)的獲獎名單。最優秀作品獎由NODA.MAP劇團以《FAKESPEARE》拿下,該劇以Fake+Shakespeare作為概念,延續導演野田秀樹取材莎士比亞《第十二夜》、《仲夏夜之夢》、《無事生非》、《理查三世》等劇的創作脈絡,進行拿手的語言遊戲與台詞轉換。同劇男演員高橋一生並以此作品獲得最優秀男演員獎。
-
東京
「表現的現場調查團」提出創作領域性別失衡報告
2020年11月設立的「表現的現場調查團」,以包含電影導演深田晃司、青年團演員端田新菜、現代美術家岡田裕子在內的等14位成員為中心,配合其他單位共同調查日本在藝術與文化等表現場域的不平等現況,在2021年12月9日提出正在進行調查的兩性平權期中報告,發現在理應提供自由創作表現空間的領域裡,確實存在著性別失衡情形。本次以美術、戲劇、電影及文學4個領域為調查對象,另也調查2021年美術科系及2020-2021年所舉辦的獎項等,分析男性、女性與其他(包含非二元性別、X性別、性別不明等)的比例。
-
東京
Saison基金會發展非任務型補助與遠距駐村
基金會的另一個重點項目是藝術駐村,在無法跨國移動的限制下,初期雖然試著發展線上駐村,或將重心放在人才培育,仍會遇到參與者缺乏主動性等問題。
-
東京
THEATRE for ALL線上平台推出無障礙製作
日本文化廳於2020年7月提撥59億6千萬日幣預算,推出「文化藝術收益力強化事業」專案,期待在保障團體收入外,也提供國內外觀眾不同以往的觀賞經驗。
-
東京
媒體報導「劇場感染」造成社會負面觀感
以東京為據點的演員森一生,2020年原訂演出的4個作品都被迫取消,去年12月睽違一年的登台,在準備過程中都有種如履薄冰的不確定感。
-
狂飆繆思
不知名的劇碼
日本文學家芥川龍之介說:所有人世間最尊貴的乃在於無可替換的剎那間之感動。 他的三男,也就是作曲家芥川也寸志則說:音樂是屬於每一個人的。 我背著這對父子的話再一次穿過新宿的鬧街上,張開心中的雙眼,繼續觀賞一場未知的劇碼。
-
藝術之旅
隨老樂迷紙上遊三大城
時値新的一年,如果不知如何計劃未來,不妨先跳出圈外,到國外走走,在簡單的時空轉換之間,或許能悟出一些新的想法與對待事物的新觀念。在此以不同於純購物的「音樂搜尋之旅」,提供讀者作爲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