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救贖
當晚的歌者可說都是一時之選,水準非常均衡,其中擔任主角「荷蘭人」的瑞士男中音慕夫(Alfred Muff)更是讓人印象深刻。陳秋盛的指揮留給歌者充分發揮的空間,在音量上也不會壓迫歌者。此次演出,中場沒有休息,三幕之間全以間奏帶過,一氣呵成,張力掌握的很好,完全沒有給人疲憊的感覺。蔡秀錦的舞台設計生動活潑,營造了足夠的氣氛。
當晚的歌者可說都是一時之選,水準非常均衡,其中擔任主角「荷蘭人」的瑞士男中音慕夫(Alfred Muff)更是讓人印象深刻。陳秋盛的指揮留給歌者充分發揮的空間,在音量上也不會壓迫歌者。此次演出,中場沒有休息,三幕之間全以間奏帶過,一氣呵成,張力掌握的很好,完全沒有給人疲憊的感覺。蔡秀錦的舞台設計生動活潑,營造了足夠的氣氛。
台北這一場表演的導演用了許多後現代聲光手法,也襲用布萊希特《高加索灰欄記》戲中戲的元素與佈景,他刪略了原劇最後「救贖完成」的部分,得到二種張力,一是聖俗掙扎「多頭的結」,二是觀衆更加深層的吟味。
《飛行的荷蘭人》取自傳奇的素材選擇以及作品中幾首具民謠風味的曲子都顯示了德國浪漫歌劇的傳統。另一方面,華格納相當重視的荷蘭人和他的船出現的場景以及華格納賦予一部歌劇一個特殊音色的手法則明顯地係受到當時風靡全歐的巴黎「大歌劇」(Grand opra)的影響。種種的新舊交陳給予《飛行的荷蘭人》獨特的成就,讓華格納初次嚐到完全成功的滋味。
華格納在完成《漂泊的荷蘭人》歌劇創作後說道:「從那時起,我便成爲一位詩人,我再也不當個只會寫作歌劇歌詞的匠人。」《漂泊的荷蘭人》是華格納最短的一部歌劇,劇中新穎的曲式,預示了華格納日後的曲風。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