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安
-
音樂
國樂的中西兩難及其超克
臺北市立國樂團2022╱2023樂季,新任首席指揮張宇安風光上任,開季音樂會「TCO新紀元」中的「新紀元」一詞絕非誇飾:一方面,在張宇安麾下,我們聽見北市國不同以往的全新魅力;另一方面,透過張宇安的雙重學養,北市國也超克了長久以來的中西兩難困境。 綜觀而言,「TCO新紀元」幾無冷場,不僅合奏品質優異,擔綱獨奏的王銘裕、謝從馨及許妙伊也有亮眼表現。然而,作為一場新首席指揮上任的首場演出,其核心價值仍在於為北市國帶來的種種變革;因此,本文聚焦於張宇安的音樂風格、北市國的指揮沿革、及其中的國樂主體性論爭,更深一層地聆聽這場開季音樂會。 中西兼容的年輕詮釋 張宇安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除了36歲旋即上任的年輕年紀,還有他「東西兼容」的雙重學養。他以國樂合奏為音樂啟蒙,隨後攻讀笛子及管絃樂指揮,在國內外樂壇都有傲人成績。在這場音樂會裡,這兩項特質都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 無窮的衝勁、滿溢的情感一向是青年指揮們的共同特色,張宇安也不例外。在選曲上,《天地歌》、《西秦王爺》等曲都有狂亂、原始或野性的高張力段落,而《秦王破陣樂》、《祈雨》則有行進樂般歡愉的快板主題,這些顯然是為指揮量身而選。聽者也能注意到,在這些段落中,張宇安有時設定了相當快的速度,削薄樂團的聲響厚度,使其更加靈動活潑;有時則使用緊繃的大動作與狂放的情緒,讓北市國奏出強力且極端的聲音。這些特點,在過往的中壯年指揮手下確實相對少見。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則是他對浪漫主義風格的掌握。創作《緣》的余忠元擅寫19世紀德奧浪漫主義樂風,該曲也充滿綿長的旋律、玄想般的胡琴獨奏等,無一不是私密的心靈表達。在此我們能聽見指揮輕柔細膩的處理,待之如德奧交響曲的慢板樂章,使人領略他對於交響樂文獻的深刻認識;而如《西秦王爺》進入獨奏前的段落,則能聽/看到張宇安以張狂身姿催動革胡聲部,低音之厚實晦暗,使人想起馬勒、浦羅柯菲夫等西方重要作曲家,這是他西樂學養帶來的成果。 除了上述這些,最重要也最直觀的,應當是樂團聲音的大幅轉變。在張宇安的指揮棒下,整個北市國的聲音變得相當純淨且溫厚,各樂器音色良好地相互融合,顯然歷經了大量排練的細心打磨。更重要的是,這種「純淨」並非是抹去傳統樂器的種種稜角、強硬地模仿交響樂團音色,
-
音樂
一個民族在這個世代的獨特聲響
將古老的民族聲響注入新的活水,用交響化的方式擴大音樂的格局,讓這些流傳已久的神話躍然在舞台上,「祭祀.火把.烈酒張宇安 TCO」整場音樂會將國樂合奏的美感、少數民族的神秘風情、情感張力發揮到淋漓盡致,精采絕倫,這無疑是一場令人驚豔的演出。
-
名曲交匯 名家激盪 臺北傳藝季美妙樂音不間斷
臺北市立國樂團主辦「臺北市傳統藝術季」(簡稱「傳藝季」),自1988年開辦以來,今年即將邁入第37屆,為紀念臺北市建城140周年,今年特別以「臺北風彩」為活動主軸,自3月9日起至6月8日止,為期三個月期間將有30場次精采節目,內容涵蓋歌、樂、劇等多元藝術表演形式;這個每年春季舉辦的藝術季,是全台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傳統藝術盛會,受到藝術界矚目與期待,更吸引各地觀眾熱烈支持與青睞。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年度現象04
新世代崛起!台灣年輕指揮家國際嶄露頭角
一座小島,無數人才,但也因為台灣太小,所以還要更好。台灣古典樂壇近年被雅稱為「指揮之島」,許多年輕指揮勇於離開台灣,在國際上闖蕩,或持續參加大賽,或在小樂團擔任要職,或在大型樂團擔任助理指揮,都能勇敢前行,找到立足的第一座堡壘。 指揮一字排開,林勤超曾於2016到2018年擔任德國邁寧根劇院首席駐院指揮,2018到2022年則擔任德國雷根斯堡劇院暨雷根斯堡愛樂樂團音樂總監。去年9月重返邁寧根劇院,繼續與熟悉的樂團團員一起工作。吳曜宇是繼指揮家呂紹嘉之後,唯二拿下法國貝桑頌指揮大賽首獎的台灣音樂家,也拿下香港國際指揮大賽銀牌,去年剛卸任NSO國家交響樂團協同指揮,於去年12月上任高雄市交響團樂團駐團指揮。
-
北市國新樂季 繽紛呈現極致台北之聲
臺北市立國樂團(以下稱「北市國」) 2023/24樂季自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止,為期十個月。北市國代理團長劉得堅表示,即將登場的新樂季將延續去年推出「精彩TCO」、「溫馨飛魔力」與「傳藝舞繽紛」三大系列演出活動,共計48套、54場次節目。
-
國內外名家接力獻技 臺北傳藝季精采繽紛登場
由臺北市立國樂團(Taipei Chinese Orchestra, TCO)承辦的「臺北市傳統藝術季」(簡稱傳藝季),自1988年開辦以來,今年堂堂邁入第36屆,自3月12日起至6月18日止,3個多月期間將有34場次的精采節目,內容涵蓋歌、樂、舞、劇等藝術表演形式;這個於每年春季舉辦的藝術季,是全台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傳統藝術盛會,受到藝術界矚目與期待,更吸引各地觀眾熱烈支持與青睞。臺北市文化局局長蔡詩萍今年更蒞臨主持開幕「起鼓」儀式,特別演出令人熱血沸騰的《男兒當自強》,宣告2023臺北市傳統藝術季正式揭開序幕。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在音樂與技巧之外 指揮還需要……
當一個指揮,除了帶領樂團排練、音樂會演出,還需要什麼能力與功夫?曾任波士頓交響樂團助理指揮的年輕指揮家張宇安,在本文分享他從職業生涯中得到的體悟:從基本功到心理面的精進與建設,透過認識自己建立正確的人脈,細心聆聽才能與團員建立好的溝通面對計畫趕不上變化的現實,他說:「我們能做的還是只能準備好自己。」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揮灑音符的背後 不可承受之「輕」的坎途
近年來,台灣本地栽培出來的青年指揮,在許多國際大賽中脫穎而出,進而在世界樂壇嶄露頭角,這顯現了台灣這幾十年來音樂專業教育的成果,但背後之不易,更難以一言蔽之。不同於演奏家,一名指揮的養成需要龐大的資源、實地的演練,透過在職業劇團的觀摩、參加指揮大賽與研習營是重要且有效的學習,唯有在學校與環境教育的互相支援下,才能讓在台灣學習指揮的有志學子在國內就能獲得豐富的學習及上台練習的機會,並讓大環境能有正向循環發展。
-
特別企畫 Feature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依常規運行的世界,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防疫有成的台灣,在上半年的封閉警戒後,成為全球少數能回歸日常的國度。在回顧過往一年的此刻,我們也觀察到不同與往年的變化與發展
-
焦點專題(二) Focus
指揮人才兼容東西 新穎美學指日可待
得利於中西並蓄、多元跨界的音樂養成背景,新生代的國樂指揮既能掌握西方管絃樂的精準節奏與細膩的聲部層次,又能發揮華人民族樂器的獨特音色與自在彈性的流動,使得中西音樂美學達到水乳交融的調合。國樂青年世代正聯手證明,中國系譜中的各種傳統樂器與古典曲式,皆擁有自我美學價值,而且可以對全球音樂文化做出啟發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