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調性
相關文章 3 篇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斷開「調性」鎖鍊 打開音樂未來
在調性瀕臨崩解之際,荀貝格毅然決然搶先一步、劈開調性的束縛,並以「十二音列作曲法」,用以代替傳統的調性。不論他是革命者,或是承擔歷史之必然,他都勇敢面對,披荊斬棘,影響的不只是「第二維也納樂派」,更為「新音樂」開創了康莊大道。如同他所說的:「對我而言,作曲曾是種樂趣,現在卻是種責任。為了音樂的進步,不管自己是否喜歡,都必須發展這個理念。」
-
特別企畫 Feature
「荀貝格」死了嗎?
即便在布列茲大聲疾呼「荀貝格已死」後,十二音列的作曲嘗試也仍時有所見,許多作曲家就像達拉畢克拉與錢內克一樣,並不拘泥於十二音列的理論與規則,而是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自由運用十二音列技法。荀貝格死了嗎?作曲家是死了,百年前提出的十二音列技法確實也漸漸為新的創作手法取代,但那份為現代音樂尋找出路的熱情與實驗精神卻是永續的,即便是布列茲,也不過是為達成目標選用了不同的方法而已。
-
藝知平台
翱遊「後現代」的音樂時空
後現代音樂範疇中,儘管每位作曲家的作風各異,他們共通之處則是拋棄令一般人迷惑的「無調性」,以及繁複、不明確的節奏,而回到世界各地傳統音樂中普遍存在,具諧和觀念的「調性」音樂,並強調節奏的明確,如此而應驗了巴爾托克早在二十世紀初的一句名言:「所有民間音樂都是調性的,無調性的民間音樂簡直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