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彈
-
蜉蝣ㄘㄗ
旱溪底曾經滾動的石礫聲
肩負國家文化記憶庫的官方如果踏實認真,早該好好整理讓古稀劇種、音樂得以重新認識的方式再次復育於一方舞台,儘管關心觀賞者勢必小眾,仍須慎大壯為。旱溪溪底仍有生命脈脈,儘管入目都是水泥封阻,人們如何打開思維重新親水、禮敬自然呢?從漂浮的高架鐵道下看凡塵,太多太多真實故事與文化內容,不在建築那邊,在無聲的另一邊。
-
即將上場 Preview 老亂彈vs.新北管
阿母這次上戲 賦予北管新意
北市國與製作人邱婷合作的演出《阿母上戲去》,將以「戲中戲」手法,復排三折北管亂彈戲:古路戲〈白兔記.斬瓜〉、南戲戲文〈拜月亭記.奇逢〉、西路戲〈南天門.走雪〉,藉此回溯老亂彈戲,訴說北管的故事,從過去探看未來。
-
劇場思考
回返人間的新「扮仙」
昔日的扮仙戲都是以「官話」演出的亂彈戲,「神聖/世俗」就像「大官/庶民」一樣,兩者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不過,時代在變,仙界的語言、唱腔也在變,榮興劇團的《八仙慶賀》運用了三腳採茶戲與京劇武戲的表演程式,重新賦予亂彈扮仙戲新的生命,成為一齣兼具功能性與娛樂性的客家大戲。
-
追憶與悼念
落幕
我剛認識王金鳳的時候,台灣沒有「文化建設委員會」,沒有「文化資產保護法」,也沒有「重要民族藝術藝師」、「薪傳獎」的制度與獎項。王金鳳就像所有的民間藝人一樣,闖蕩江湖、吃「鑼鼓飯」,屬於社會卑微的人。他是一名演員,也是戲班的班主,「戲金」是最主要的收入,沒有任何來自政府、基金會的補助與關懷。王金鳳不僅養自己一家口,也要讓戲班近二十名演員、樂師與打雜的一家能夠溫飽。
-
台前幕後
亂彈,彈什麼?
在組織這個音樂會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應該將這些傳統的素材做爲藥引,整理、了解它之後,可以不必拘泥於舊有箍限,爲北管戲重新編作。畢竟「亂彈」二字除了龐雜的腔系混用之義外,還代表了這個劇種的自由性與包容性。
-
藝人光譜
亂彈老師伯鍾阿知
一九九六年四月,苗栗後龍舊平埔族聚落「西社」高齡九十一的鍾阿知病歿在自家中。報紙上發出了一點消息,說是又再有個亂彈老藝人凋零遠行了。對亂彈戲迷而言,老人過世的消息似乎明確地宣吿了一個時代的終結。 不論是緊抿著雙唇默念催動神咒跳鍾馗,或演出黃鍾、大呂聲腔激昻的亂彈戲,大開大闔的身段下,謹守祖師「西秦王爺」傳下的藝業與行規,似乎是老人一生所堅執的信念。除晨昏淸香禮敬「王爺」,在授徒傳習跳鍾馗時亦是淸香一柱稟明祖師「王爺」藝業下傳何人,並諄諄誡徒以祖師爲師,習藝衆人皆是「王爺子弟」。在他死後,許多行內舊俗,包括「王爺齋」所祭拜的九位天神,亂彈班人跳鍾馗的禁忌、密咒、法器使用、身段過程、供品等,都將隨著他的記憶沈埋地下。 他,就是鍾阿知,熟人暱稱「蟟蚜知」(演出時長手長腳狀似蜘蛛),是新美園高齡班主王金鳳以及班中團員口中的「老師伯」。至於我,我都叫他「伯公」,一個他所認識的小輩戲迷,雖然他台上老演不太重要的「二花」。 文字|范揚坤 師大音樂研究所研究生
-
人物點描
亂彈戲最後的守護者──王金鳳
不過半世紀的歲月,台灣人吃肉已不愛三層,看戲也不看亂彈了。從十四歲起綁戲於亂彈,後來自組新美園劇團的王金鳳,在潮流的衝激下,堅持六十五年,與一班都是花甲耄耋之齡的新美園劇團,淪為亂彈一枝獨秀的最後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