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國與製作人邱婷合作的演出《阿母上戲去》,將以「戲中戲」手法,復排三折北管亂彈戲:古路戲〈白兔記.斬瓜〉、南戲戲文〈拜月亭記.奇逢〉、西路戲〈南天門.走雪〉,藉此回溯老亂彈戲,訴說北管的故事,從過去探看未來。
【TCO】全民瘋跨界系列「人間國寶I—阿母上戲去」
6/11 19:30 6/12 14:30
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INFO 02-23832170轉252
清末,一艘船在翻湧的海上載浮載沉,「六死三留一回頭」的渡台悲歌,仍嚇不走亂彈班搭船橫渡黑水溝的決心。靠岸後,花部亂彈戲曲的種子撒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植入閩南祭祀信仰中、融入民間生活裡,更在子弟們辛苦栽種下,成長茁壯、開枝散葉。
說故事,是為了說清楚北管的真味
不少人認為北管曲牌就只有「出陣頭」、「風入松」、「吹打樂」等,其實這只是其中一部分。這個在台灣被稱為北管的劇/樂種,前身是「亂彈」,它沒有特定曲牌,也無固定形式,含括諸多戲曲元素,屬多聲腔系統,並與當地生活、信仰結合在一起,深植於民間,可說是項活化石劇種。可惜時空轉變,野台沒了、觀眾也沒了,戲班子不是轉型就是散了,只剩部分陣頭還在廟宇嚨咚響……
二○一五年文化部指定了六位「重要傳統藝術及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亦即俗稱的「人間國寶」,其中「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就是北管音樂的邱火榮與亂彈戲的潘玉嬌。身為其後代,一生浸淫於北管的邱婷,鑑於北管式微,多年來透過研究、撰書、教學、演出,傳承、推廣這特色傳統。臺北市立國樂團這回向國寶致敬,與邱婷合作,透過音樂劇《阿母上戲去》的製作,要向觀眾說說北管的故事。
作戲中戲,是為了承轉亂彈的精華
農業社會中,亂彈外台戲的表演形式多重複性、劇情走向也較緩慢。但現在生活步調急又快,因而,《阿母上戲去》去蕪存菁,以「戲中戲」手法,復排三折亂彈戲:罕見彩演的古路戲〈白兔記.斬瓜〉、潘玉嬌老師親授的南戲戲文〈拜月亭記.奇逢〉、特邀京劇文武老生唐文華跨演的西路戲〈南天門.走雪〉。從新北管音樂劇回溯老亂彈戲,邱婷強調:「這三折亂彈戲不是點綴而是主角,看完後大家就能知道亂彈精髓。」而且,此次幾乎所有的亂彈戲藝生都傾巢而出,可謂前所未見。
音樂部分,由擁有深厚戲曲音樂功底的王柏力擔任作曲與配器,整合傳統後場的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與現代的北市國,「這次雖然重新作曲,但我運用了北管音樂元素來創作,常接觸北管的人,肯定會覺得聽來熟悉。」而自小學習客家八音、亂彈、外江、四平等的資深戲曲樂師鄭榮興除擔任指導外,更將親自操琴演奏。
近年,戲曲、音樂界幾位大師相繼過世,大家都在擔心後繼何人,並紛紛舉辦紀念活動。邱婷卻說:「不要等沒有了才紀念,而是要想怎麼走下去。」認為應該趁國寶們還在,盡快「承」襲傳統,「轉」化創新,以貼近當代社會,經典才不會被時代潮流淹沒。
「『阿母』不是指我媽媽(潘玉嬌),而是熱愛北管的人的共同情感,『上戲去』則指北管仍有未來發展性的積極意義。」《阿母上戲去》用新北管音樂劇的外衣,襯托傳統亂彈戲的內在美,同時展現北管風華絕代的昔日與內外兼備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