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
-
特別企畫 Feature
暴風雨來了 The Tempest is Coming!
當古典遇上現代,當東方遇上西方, 當莎士比亞遇上傳統戲曲,當環球舞台遇上一桌二椅, 當電影遇上劇場,當徐克遇上吳興國, 所有元素熔於一爐,魔法師即將站上舞台呼風喚雨。 一九八六年,吳興國以《慾望城國》展開「當代傳奇」, 那是他第一次用莎翁的血肉試煉東方的靈魂, 對京劇的熱情從此化作一場永不停歇的革命。 二○○一年,以《李爾在此》二度創造莎翁的東方傳奇, 自稱憤怒又瘋狂的吳興國仿若李爾,革命路上踽踽獨行, 但只要京劇不死,他這美好的仗還要繼續打下去。 二○○四年,《暴風雨》試圖再創舞台驚艷, 電影導演徐克魔幻手法操演視覺奇觀。 眾聲喧囂的孤島上,吳興國要這些騷動的靈魂大和解。 但東方美學和西方文本正面交鋒, 究竟是大和解還是大對立?注入的是斷命丸還是還魂丹? 且讓我們穿越《暴風雨》,拆解這兩大魔法師的技法竅門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華爾街的指揮家
藝術產業要做大,套一句大家熟悉的話說:「有錢不一定做得起來,但沒錢萬萬做不起來。」 談到馬勒音樂,紐約華爾街一位富商的故事往往令許多樂迷津津樂道。卡普蘭(Gilbett Kaplan)是一位成功的財經雜誌出版商,這位本來是音樂門外漢的企業家,因為醉心於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發願鑽研此曲,竟然在一九八二年,花錢租下林肯中心和美國國家交響樂團一圓指揮夢,原本大家抱著看笑話的心情,但卡普蘭玩真的,翌年在卡內基音樂廳的演出就被《紐約時報》樂評選為當年「全美最精采的十場音樂會之一」。到現在他指揮過四十多個世界名團,演出次數高達近七十場(二○○二年曾率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來台),成為世界上「馬勒二號」的權威專家。 沒有錢,中年卡普蘭萬萬不能以「興趣」說服一流交響樂團的共襄盛舉;但只有錢,而沒有紮實的研究與投入,這也只會是富商的一次奢侈玩票。 表演藝術雖然不是向錢看齊的行業,但沒有錢很多環節卻常常做不齊。這一期我們把重心放在「藝術與企業」的議題上,因為企業家洪敏弘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結合三家企業基金會發起的「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專案」,除了金錢的贊助之外,更嘗試透過十六齣具有傑出創意的表演製作,啟動藝術與企業間彼此know-how的結合。 台灣也有一位企業家陶傳正,具有卡普蘭一般一發不可收拾的熱情,把演戲「玩真的」,一演十二年,對於演戲,衷心投入承諾,他說:「我從不是以客串的心情來演戲,每一齣戲都是專業演出。」因而展開他人生從未預期的演藝事業,也成為華人世界裡少見的企業家演員;洪敏弘愛看戲,陶傳正愛演戲,我們邀請了兩位對藝術都是「玩真的」企業家,對談他們如何看待台灣的表演產業經營。 另外 ,等了一年的當代傳奇劇場,香港電影導演徐克與吳興國合作的《暴風雨》這個月將狂暴登場。莎翁的四大名著之一,《暴風雨》有背叛與忠貞的人性衝突、傳奇與魔幻、原始與文明,影評人聞天祥將剖析史上《暴風雨》的幾種版本;而在國際劇壇裡素有「最東方的馬克白將軍」之稱的吳興國,他如何以他的「憤怒、瘋狂、驕傲、任性」帶動台灣京劇的實驗與創新,資深戲劇工作者李立亨以他長年與吳興國的相識,在〈吳興國的憤怒與眼淚〉一文裡對寫出吳興國對傳統的熱情與愛。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大魔法師,在充滿噪音的島上交鋒
莎翁晚年的歸山之作《暴風雨》,豐富的角色與驚人的戲劇張力,向來是藝術創作者喜於挑戰的文本與題材。香港大導演徐克向以特殊的風格稱霸華語影壇,如今將在台灣的舞台與莎翁正面交鋒,一起施法召喚《暴風雨》,影評人聞天祥特地在暴風將屆的時刻,透過對莎翁文本的分析,與彼得‧格林納威、德瑞克‧賈曼兩位的電影詮釋作品,為觀眾破解穿越這場「暴風雨」魔法的竅門。
-
複合風
《暴風雨》首次登「台」,魔法師大唱皮黃
吳興國將邀電影導演徐克,將莎翁晚期經典之作《暴風雨》搬上舞台。融冶了政治暗算、放逐、海難和魔法、精靈的《暴風雨》,由於內涵深邃、製作難度高,台灣自製,這是頭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