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

相關文章 7 篇
  • 吳易珊與吳文安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不跳不相識,這些年CCDC所見證的戀人們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雙雙》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以下稱為CCDC)創團四十周年,孕育經典作品無數,也無意間在過程中牽起多對良緣佳偶。本次推出作品《雙雙》,以六齣雙人舞作,拼貼出六對舞者的情感、婚姻樣貌。本篇節選其中兩對夫妻:吳易珊(台灣)與吳文安(馬來西亞)、張藍勻(台灣)與羅凡(湖南),聊起婚後生活,甘苦參半,唯一不變者,是對藝術創作的耕耘琢磨,趁此機會,見他們如何將這段漫漫感情長路,走成一齣舞作。

    文字|郝妮爾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冬之旅.春之祭》排練現場。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御直覺而行,重現翻造自己的經典 黎海寧的《冬之旅》與《春之祭》

    一九八四年的《冬之旅》與一九九二年的《春之祭》,是香港編舞家黎海寧的早期經典,四月底將由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重新搬上舞台。黎海寧表示,她將重新改編《冬之旅》,希望舞台很「空」,讓舞者的肢體來表達冬天的感覺。而她的《春之祭》是「唯一運用首演夜傳說,進而顛覆傳說」的版本,舞中呈現尼金斯基與舞團經理狄亞基烈夫、妻子羅莫拉之間錯綜複雜的三角關係,這次並邀到台灣舞者周書毅出演「尼金斯基」一角。

    文字|吳孟軒
    第316期 / 2019年04月號
  • 《Almost 55喬楊》從一個人的歷史勾引出一段現代舞蹈史,從一個純粹的舞者身上看見時間沖刷下漸漸走失的價值。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走過身體的歷史 打開另一扇門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Almost 55 喬楊》

    明年將屆滿五十五歲的喬楊,是從十二歲開始習舞迄今,仍不停下舞步的舞者。二○一六年,台灣編舞家周書毅在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的工作坊與喬楊相遇,牽引出合作的契機,於是有了獨舞《Almost 55 喬楊》。喬楊觸動周書毅的,是一份慢而不變的價值,她的身體呈載的是一段跨世紀的舞蹈歷史,周書毅說:「愈來愈覺得自己不是在編舞,而是在一個人物主題中旅行,從中找到養分,然後轉化到身體裡,與舞者和創作夥伴撞擊,最後在劇場作品中反射出當下的生命。」

    文字|許雁婷、陳長志
    第313期 / 2019年01月號
  • 《固步自瘋》排練現場。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龐智筠+金在德 不同取徑的兩樣精采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不期而遇》

    出身香港的龐智筠,來自韓國的金在德,將在十二月初聯手在香港推出《不期而遇》,兩人在同晚各推出一支舞作,分別以不同的編舞取徑展現:前者的《固步自瘋》往內在精神世界探尋,探問正常╱瘋狂的界線;後者的《跌宕》則一貫其「以當代的方式重新詮釋韓國傳統」路線,以韓國傳統武術「跆跟」入舞,以俐落的動作節奏,展現如大火快炒般的恢弘大器。

    文字|吳孟軒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 黎海寧(前左)應羅曼菲(前右)之邀,來台為雲門2排《創世記》。
    專輯(一)

    肉身書寫的拼貼神話 黎海寧的《創世記》

    作品機敏細膩卻又狂野混亂的黎海寧,帶著她的《創世記》再度來到台灣與觀眾見面。向來擅長從文學中汲取創作靈感的她,這回取材各民族的創世神話,經由與雲門舞集2舞者的激盪互動,將呈現一齣台北版的《創世記》,是否也能為台灣「傳達起始與重生希望」呢?

    文字|楊莉玲
    第123期 / 2003年03月號
  • 黎海寧編作的《九歌》消除了神話故事的情節,而以動作的流動與組合,呈現內在情感與生命意蘊。
    大陸劇場

    現代舞:尋找立足點 九〇年代大陸表演藝術的走勢㈡

    現代舞在大陸雖不是一片空白,卻也只是稀少的異數。要在有着深厚文化傳統和豐富民間舞蹈資源的中國發展現代舞,接受的斥拒心理和前景的捉摸不定,是所要面對的最大難題。

    文字|林克歡
    第23期 / 1994年09月號
  • 《九歌》中砸爛古典唯美主義的〈山鬼〉
    舞蹈

    更古樸、更接近古代中國傳統本色的現代舞劇 評黎海寧九四新版的《九歌》

    黎海寧以絕不隨波逐流,力求自成一家的手法,創作出與詩歌《九歌》意象相通,卻更生活、更自然、更能引起觀衆共鳴的舞蹈。

    文字|歐建平、于烈
    第23期 / 1994年09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