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林向秀舞團

相關文章 7 篇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林向秀舞團 X sjDANCEco《心之所向》 「鈕扣x鈕扣計畫」

    這些年,不少台灣養成的優秀舞者站上了國際舞台,有人發光發熱、揚名四海,有人靜靜深耕自己的舞蹈藝術。他們築夢成真後的共同心願,竟然是在自己的故鄉跳舞。這些西遊歸來的舞者,如何展現東、西方舞蹈在他們的身體相融、轉化、再生的新貌?是我長期關注的焦點。 這個月的兩場演出,可以印證不同世代舞者的蛻變。旅美多年的林向秀,在不同身體語彙「混融」於無形後,已不在動作技巧上去定位自己是誰或從何而來,而是以身體探討東西文化的差異與認同。這次她帶著美國sjDANCEco同台演出,從莎翁作品到反恐反戰議題,究竟能玩出混東西的哪些矛盾和趣味? 「鈕扣計畫」每年邀請旅外舞者返台,是把這些海外遊子介紹給台灣觀眾的重要平台。在國外他們多是舞者身分,回來身兼編舞及舞者,雖難免近鄉情怯的生澀,也總有令人眼亮的創意和身體風景。今年林燕卿、許耀義、劉奕伶邀請他們外國藝術家朋友參與創作,又會激盪出什麼火花,看了就知道。

    文字|徐開塵
    第272期 / 2015年08月號
  • 《新—公主準備中》的〈櫃台〉的檳榔西施如玩具被展示,男性眼光建構出商品化的女體。
    舞蹈

    女體、自主、新風貌

    女性的自主與自我追尋之路,在紛亂切割的現代社會中將走出怎樣的風貌?即將演出的兩個舞作分別展現了風姿各異的詮釋:在《新公主準備中》,女人從外在的監視中掙扎脫逃,洗滌美貌的魔咒,並以變形的身體揭竿起義!《傾斜》則質疑性別形象背後的男性標準,透過女性多元角色的衝突與並置,於肢體的流動互換中,啟迪自由的可能性。

    文字|周倩漪
    第172期 / 2007年04月號
  • 《光的另一邊》由恐懼發想,探索生命路途的種種光亮與幽暗。
    即將上場 Preview

    從「恐懼」出發 看見《光的另一邊》

    林向秀與前雲門舞者王維銘再度攜手共同編創《光的另一邊》,舞作從恐懼發想,探索生命路途的種種光亮與幽暗。兩位編舞家挑戰身體慣性,互相幫彼此編作獨舞與雙人舞,藉由對方的眼睛,看到不同的肢體,改變動作型態,找到新的自己。

    文字|周倩漪
    第184期 / 2008年04月號
  • 《浮士德之咒》延續《支離破碎》的多元影像交融,與生命體驗交雜的表現手法。
    舞蹈

    極陽力度和純陰柔美

    春給人一種初始而清新的感覺,這一季有兩個編舞家從老故事裡找到新感覺,張曉雄的《浮士德之咒》重新詮釋浮士德與魔鬼的交易,探討人性慾望,林向秀的《傾斜-Tilt》則從杜麗娘的不同面向出發,呈現女人的愛情觀,兩檔演出分別在舞蹈視覺中展現出極陽力度和純陰的柔美。

    文字|王凌莉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 林向秀的舞姿。
    特別企畫 Feature 編舞家如是說

    一封給當年舞伴的邀請函

    十年前,一對滿懷熱情的年輕舞者搭擋,同時踏出校門,幸運地一起進入夢想中的國際舞團,懷抱興奮、緊張心情,攜手邁進了職業表演舞台的旅程。在一場又一場的城市巡迴演出後,來自台灣的年輕女舞者向她的舞伴說:「我們從校園的小舞台一直跳到國際矚目的大舞台,從鄉鎮到城市,從美國到歐洲,希望有一天能邀你回到我的家鄉一起跳舞。」還記得,這是多年以前我向Robert提出的邀請函,今天終於要實現了。 離開七年的職業舞者生涯,歸國後創辦林向秀舞團,繼二○○三年創團首演《林家花園》、二○○四年《身體戰爭》獲熱烈回響後,很高興當年的小男生、如今是世界知名荷西‧李蒙現代舞團的首席男舞者Robert Regala,接受我的邀請,讓我的諾言有實現的一天。 這是一場罕見的演出,除了兩位不同國籍、性別、時空及文化背景的舞者兼編舞家,七年後再度攜手共舞,更獲得李蒙現代舞團的首肯與版權,演出荷西‧李蒙的知名雙人舞作《驅逐》The Exile,這首舞也是當年我與Robert攜手演出的第一支大師名作,意義非凡。在目前最IN的文化混搭的潮流風,現代舞蹈的古典與創新、東方女子和西方男人的組合下,讓我興起結合「混搭」這個已風行一陣子的時尚概念的構思,邀請到留法服裝設計師徐秋宜參與創作,企圖從時尚的舞台找到舞蹈的焦點,並能與跨界的觀眾群契合。 除了《驅逐》外,也將演出新改編的獨舞《月光》。這支舞首演於一九九六年,是一支描述單身女子步入婚姻後,為人妻、為人母的獨舞,曾獲選美國大學舞蹈節最佳演出作品獎是我自認一向感性、細緻的肢體語彙。在九年後,真實歷經過這些角色的我跳來,感受另有不同。在女性的編舞動機下,更襯托出Robert Regala自編自演,理性、抽象且有趣的獨舞,搭配服裝設計師徐秋宜擅長的東方元素、西方線條剪裁。另外還有特為此次製作,我與Robert共同編排的二○○五最新雙人舞作,希望藉由彼此的眼睛窺伺對方的文化、城市背景。 一直與舞團合作,創意獨特的新銳裝置藝術家陳長志、林育正這次也參與製作,共同呈現這一場有舞蹈歷史、地理背景、性別及舞台資歷豐富的「混東西」演出,也衷心企盼這場「東西派對」只是當年我的邀請函的第一張,接下來有第二張、第三張。

    文字|林向秀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舞蹈

    顛覆預兆顯示的命運?!

    出身台灣身受西方舞蹈訓練的林向秀與周書毅,與來自西方卻到台灣學太極與武術的舞者情侶Robert Regala與Joelle Arnusch,將以個人經驗再來一次「混東西」,要在中西傳統迷信及古老神秘的恐懼背後,探索顛覆原有的想像及認知。

    文字|鄭淑瑩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林向秀舞團《光的另一邊》 比利時尼德劇團 《伊莎蓓拉的房間》

    很明顯的「旺季」來了!如果要驗收國內戲劇與舞蹈創作者的成果,五月實在是個好機會,但這也是驗收市場承載量的殘酷時刻。 舞蹈方面我特別期待林向秀和王維銘合作的《光的另一邊》。他們兩人之前在實驗劇場發表過的雙人舞片段,刻畫中年男女的情感生活,緊湊、入微、張力與趣味十足,並展現了年輕創作者欠缺的成熟況味。這次加入兩名年輕舞者,應有更大幅度的表現。舞蹈界盛行跨界風多年,但最後累積下來的還是從身體出發的紮實編舞家。林向秀的舞作再度驗證,對人生的體會有多深刻,藝術即有多動人。 劇場方面我最期待比利時尼德劇團《伊莎蓓拉的房間》。此團成名逾二十年,這齣作品既狂野又博學,展現對生命、對歷史的豐富見解,形式也多元。導演從父親遺留下來的五千八百多個各式收藏品發想,這種「物件」詮釋世界的題材,前有彼得.葛林納威《代表世界的100件物品》,近有香港前進進劇團改編董啟章小說的《天工開物》,可惜我們都無緣得見。這次要記得來開眼界。

    文字|鴻鴻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與它們的產地

  • 新銳藝評 Review

    難道只能苦守寒窯?

    評2022兩廳院藝術出走《我是天王星》
  • 戲劇

    走進一場噩夢,再一起甦醒

  • 北京

    沉浸式戲劇在主旋律的另一端召喚疫後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