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飛馬豫劇隊

相關文章 4 篇
  • 「三代同堂」:張岫雲(中)、王海玲(右)以及豫劇新秀蕭揚玲合影。
    回想與回響 Echo

    台灣豫劇近半世紀,張岫雲舞台風華六十年

    張岫雲六十餘年的表演藝術生涯,在她卸下戲衫、潛心向佛之後,終因其不容忽視的卓越成就,與多位女弟子在海峽兩岸的亮麗表現,又再度使她成爲衆人的焦點。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在今年一月舉辦的「千禧風華」兩岸豫劇聯演活動,是一記遲來卻隆重的注目禮。在國立戲劇藝術中心成立前夕,面對諸多問題喧騰未定的局勢,在此回顧張岫雲與台灣豫劇的發展軌跡,更有其積極性的歷史意義。

    文字|方靜琦
    第87期 / 2000年03月號
  • 民國八十一年飛馬豫劇隊推出的《唐伯虎點秋香》由王海玲扮風流才子唐伯虎。
    焦點

    戲曲話豫劇

    豫劇,原稱河南梆子,是河南最主要的代表劇種。二月份,台灣唯一專業豫劇團──飛馬豫劇隊,將由「豫劇皇后」王海玲及大陸「中州第一小生」王希玲領銜在國家劇院演出。

    文字|牛川海
    第16期 / 1994年02月號
  • 整整四十年,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民國54年成立)的舞台上烙印了京劇在台灣一個點子一聲鑼鼓的發展印記,進進出出的觀衆也由靑壯到白頭。
    縱墨觀史

    戲裡乾坤大 大陸主要戲曲劇種在台灣的發展

    一九九四年,國民政府撥遷來到台灣,行囊中的黃金、文物國寶已先一步運抵,而扎根於民間的地方戲曲劇藝也尾隨著草鞋、步鞋、槍桿一步一哼唱地流亡到台灣,京劇、豫劇、崑曲等傳演不輟。異地的絲弦、異地的鑼鼓點子,敷演(衍)出怎樣的劇相心聲?

    文字|李孝悌
    第33期 / 1995年07月號
  • 王海玲
    人物點描

    豫劇兩皇后─張岫雲、王海玲

    「水上策飛馬,灘頭建奇功」。近四十年在台灣已建立穩固灘頭堡的飛馬豫劇隊,是台灣唯一的豫劇專業表演團體和人才培訓基地;而令河南梆子在此間梆響腔傳,連年登演的關鍵人物,是飛馬的前後兩位豫劇皇后張岫雲和王海玲。師生倆一獲終身藝術成就奬、一得傑出藝人奬,誠是實至名歸。

    文字|胡惠禎
    第38期 / 1995年12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音樂

    《木蘭》10年 展現「不得不勇敢」的堅韌

  • 戲劇

    走出彩樓.打開鏡框

    布袋戲在劇場的舞台景觀
  • 戲劇

    走進一場噩夢,再一起甦醒

  • ARTalks

    親臨曾文溪的一千種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