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發展局
-
香港
藝術發展局修訂資助制度 盼增藝術團隊獲資助機會
以往香港藝術發展局(簡稱藝發局)「年度資助」的申請期在每年年底就開始,但今年卻遲遲未聞消息,直至2025年1月中,藝發局才在官方網站發新聞稿,宣布修訂「年度資助」制度,主要包括取消「三年資助」及讓受年度資助團隊可參與爭逐一般資助計畫。 自1990年代末,稱藝發局推出支援藝術團隊發展穩定藝術行政能力的「年度資助」,多年來凝聚成一幅中小型團隊多元發展的百花齊放景象,亦是本地創作的重要能量。年度資助在當時政府較全盤的、同時在不同階段與業界溝通後所制定的文化政策下發展,讓在香港演藝學院的畢業生及各式文化組織,各有較長遠對藝術發展的想像。 誠然「年度資助」多年來都出現不少變化和討論,如業界對資助「吃不飽但餓不死」的額度一直認為有調高的需要,但藝發局除了本身資源是來自政府、每年都面對不同挑戰,多年來年度資助的餅都大不了多少,雖然在其他如文化交流、個別主題(如針對行政人才訓練或海外演藝市集)等項目上有增加額度以對應不同界別的需要,但獲資助團隊「上車下車」的流動性不多,多年來資深團隊的發展已經到了瓶頸,卻欠缺再往上提升的空間,另一方面,新進團隊加入的比例卻不高。即使藝發局一直強調要強化團隊尋找其他資助的能力,讓團隊有更多元的開源空間,不過這些年來,客觀的文化環境卻不利於團隊發展,如長期演出空間的開拓、增加排練空間等,都只能牛步前進。 事實上在疫情過後,國際的表演藝術環境尚未完全復原,亦有待邁進下一階段的範式轉移,如永續表演的探索等,藝術團隊對資助的期待亦可理解,因此當這次2025-2026「年度資助」相關資訊遲遲未公布,申請資助團隊的焦慮可想而知。 有趣的是這次消息的流通,是從非官方的發布展開:《明報》在藝發局官方宣布修訂資助制度的前幾天,以大篇幅「預測」改動,而局方在正式宣布後,也沒有設諮詢會與業界交流,有別於以往會保持與界別的溝通。這次改動主要在於取消10多年前加設、讓有經驗團隊能有較長遠發展、減低行政負擔的「三年資助」,現在只設一年和兩年資助,雖然資助額上限與去年相近(如兩年資助申請每年上限最高預算是港幣200萬),局方亦強調這次修訂有助加強團隊獲資助的流動性,不過團隊的長遠計畫肯定會受限,行政負擔亦會增加。 另一方面,以往獲年度資助團隊不能申請一般計畫資助,而是另設額外資助計畫,讓更小型的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藝術發展局藝術界代表選舉 戰況古怪激烈
因為近期「藝評獎」等風波,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藝術發展策略和藍圖也備受質疑,積極參與其中便成為影響政策方案的可能方式。於是今年的藝術發展局大會民選代表的選舉,不少藝術家躍躍欲試,令原本掌有席次的保守建制派備感威脅,戰況古怪激烈!
-
香港
藝發局主辦「藝評獎」 獎金豐富嘉許優秀藝評
香港藝術發展局為了推動藝評發展,除了於去年推出「藝評啟導計畫」外,今年則推出「ADC藝評獎」,期望藉此發掘新一代的藝評人,而令人眼睛一亮的是金獎得主將獲獎金港幣五萬元,遠遠高於一般藝評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