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素描

    請問有鬼肯給問嗎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25╱2026 樂季最前線:國際篇

  • 莎拉.布萊曼演出的《日落大道》。
    新銳藝評 Review

    《日落大道》中的聲音裂縫:莎拉.布萊曼的「解構式聲響實驗」

    評音樂劇《日落大道》
  • 蔡柏璋睽違台灣劇場多年的力作,全劇敘事結構以電影鏡頭的zoom out加以編排,層層交織出幾組互有關聯的角色,各自「虛構真相」的故事,燒腦情節不斷翻轉觀眾對真相的理解,同時也引領觀眾思辨與探究當前社群年代的真假虛實。
    戲劇(曲)

    蔡柏璋力作《Reality No-Show》回歸 一場關於「真實」的劇場實驗

敬畏經驗與生命的奇妙恩典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安徽黃梅戲劇院

相關文章 3 篇
  • 座談會

    傳統與現代的鞦韆,情感交錯的試煉

    由台北市現代戲曲文敎協會主辦的「《鞦韆架》首演即時劇評座談會」,邀集來自劇場實務界、文化評論界、音樂界及學界等多位學者專家,針對安徽黃梅戲劇院抵台演出的新編戲《鞦韆架》,進行一場創作者與評論者之間的對話。

    文字|蔡明順
    第89期 / 2000年05月號
  • 戲曲

    從小戲盪到大戲, 從傳統盪到現代

    若以黃梅戲劇種自身的改編與發展而論,《鞦》劇最大的遺憾在於捨棄了黃梅戲裡原始的、俚俗的、卻充滿特色與生命力的小戲色彩,造成目前我們所看到的黃梅大戲,無論是在演出内容與形式上,均有朝向京劇、舞台劇形式靠攏的現象,以追逐所謂「現代化」的改革與創新,而原來最具特色、與其他劇種分隔之界限,竟逐漸模糊、消失了。

    文字|游庭婷
    第89期 / 2000年05月號
  • 焦點

    盪鞦韆

    古代女子盪鞦韆,是禮敎桎梏下的難得瀟灑,余秋雨和馬蘭在《鞦韆架》裡,則把「盪鞦韆」經營爲闖蕩精神的一種比喩,一種意象,是「擱下苦澀、粘滯的思慮負擔和史學負擔,努力找回民間藝術調皮爽朗、悲喜跳蕩的遊戲活力」。

    文字|李翠芝
    第87期 / 2000年03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