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公亮文教基金會
-
回想與回響 Echo
以實驗為導向 打造新世代戲曲展演平台
2022年下半年,有鑑於台灣劇場界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為鼓勵創作人才持續創作,辜公亮文教基金會重啟睽違4年的「酷集劇場」,以最高補助新台幣100萬元、票房歸團隊所有為號召,徵集具有跨領域、跨時代和跨劇種的全新製作,希望在後疫情時代,為有心持續創作的藝術家們提供展演舞台。 「酷集劇場」:無拘無束的實驗平台 此次入選的3齣作品,風格迥異,充分展現實驗精神。「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的《湘蘭圖》,從一幅畫為起點,以戲曲結合現場爵士樂隊的形式,發展出對明代青樓詩人馬湘蘭的人物想像與情感共鳴;「劉冠詳舞蹈與音樂工作室」推出的《AI SH69VA 欲的終結版》,是以舞蹈結合個人生命敘事,赤裸呈現個人的私密情感與親子關係;《雷峰塔1924》是由戲曲導演兆欣和長笛家華姵合作的音樂會,該作品以現實中的雷峰塔為經、「白蛇傳」故事為緯,透過4名音樂家以樂互動、對彈的形式,激盪出當代人對傳說故事的詮釋與想像。 事實上,自2016年起,酷集劇場便逐漸成為國內藝術家進行戲曲創新、跨界和實驗展演的平台之一。在前兩屆(2016、2018)中,向來多演傳統戲的台北新劇團,曾與兆欣合作推出《易》和《畫皮》,這兩部充滿實驗性質的新製作,皆有意識地針對京劇演員的身體進行實驗,並以拆解程式、突破行當表演框架的方式,尋找當代戲曲演員的身體狀態;而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的編導劉亮延,也與北京乾旦劉欣然合作《馬伯司氏》,以一人分飾多角的獨角戲形式,利用京劇唱腔與爵士樂的結合,持續探索戲曲表演與爵士樂結合的各種可能。(註1) 若從台灣的戲曲生態來看,自2004年國光劇團推出《王有道休妻》,同年,「二分之一Q」的崑劇小劇場《柳.夢.梅》,以及臺灣豫劇團的實驗豫劇《試妻!弒妻!》,由此開啟戲曲小劇場的相關討論。將戲曲與小劇場作結合,是指此類戲曲作品具有小劇場創新、實驗的精神,顛覆、突破、轉化了傳統戲曲的程式規範與美學特徵。然而,具有實驗精神之戲曲作品,絕不僅是小劇場作品的專利,從早期的雅音小集到當代傳奇劇場,甚至是精緻歌仔戲時期到當代布袋戲的發展,每個世代的戲曲人在面對傳統與現代的
-
人性考驗 亙古話題 2024李寶春精演新老戲
時隔一年,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再度推出「新老戲」品牌,嚴選多齣近年經過巡演淬鍊的戲碼,包括《孫臏與龐涓》、《渭南之戰》與《鍘美案》等折子戲集錦,自5月底起至6月初在台北城市舞台一連演出三場。文武老生李寶春與裘派大花臉楊燕毅領銜,率台北新劇團青年好手同台飆演,以連台好戲演繹這些考驗人性的亙古話題。
-
永懷一代京劇丑角泰斗 孫正陽紀念特輯3月11日首播
京劇丑角泰斗孫正陽3月8日以93歲高齡在上海辭世,3月11日舉行告別式,辜公亮文教基金會特別在YouTube戲曲頻道「酷雲劇場」推出「孫正陽紀念特輯」,釋出10部孫老師過去在台北演出的精采影片,讓戲迷緬懷先人,捕捉大師身影。
-
新編京劇《劉姥姥和王熙鳳》 李寶春破天荒演女人
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最新製作,也是臺北城市舞台重新開幕系列活動之一──新編京劇《劉姥姥和王熙鳳》12月8日起隆重登場,李寶春破天荒演女人,扮演《紅樓夢》中的劉姥姥。
-
2022酷集劇場逆風啟航 百萬推動疫下劇場新時代
2022年辜公亮文教基金會「酷集劇場」徵集有膽識、很創新的表演團體,以至高新台幣100萬經費協助獲選團隊製作展演。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與科技同行 尋找未來與觀眾
創立已屆卅年的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於一月中舉辦了為期三天的「劇場.遇見未來」國際論壇,邀請來自台灣、香港、中國、英國、美國等地資深劇場工作者、相關意見領袖與「總監」們,分場呈現、共同討論四大關於表演藝術文化的趨勢主題,包括「提昇觀眾觀賞經驗」、「現代科技對劇場硬體之衝擊」、「文化政策與表演藝術之未來」及「表演型態的趨勢預測」。多位貴賓,齊聚一堂,以個人經驗分享所見所思,在聆聽與提問間相互激盪、彼此討論,對於劇場及未來的想像。
-
即將上場 Preview 杭州越劇院訪台 搬演五齣大戲
女小生出馬 詮釋女性理想形象
看越劇最大的享受就是「和演員談戀愛」,女演員英挺帥氣又不失溫柔深情的暖心氣質,往往能成功詮釋女性理想對象的典型。應辜公亮文教基金會之邀,有「越劇界航母」美名的杭州越劇院,將由鄭國鳳領銜六位梅花獎得主,帶來《紅樓夢》、《西廂記》、《一縷麻》、《孟麗君》、《新獅吼記》等五齣大戲,戲說古今的情與癡。
-
戲曲新訊
「懷念的好老戲」追思辜老
辜振甫生前,最喜歡票演三國戲,尤其是羽扇綸巾的諸葛亮,在他演來,尤是睿智風雅,氣定神閒。今年初,辜老辭世,一箱的戲服砌末,也是當年演出《借東風》、《空城記》、《捉放曹》等戲所遺存。為了感念他對京劇藝術的提倡,他一手創辦的辜公亮文教基金會,特別推出「懷念的好老戲」追思辜老,而和他因戲結緣的文武名角李寶春,也將穿起辜老的私房戲服,扮演諸葛亮,再唱《借東風》。 「懷念的好老戲」排出的戲碼都是辜振甫生前曾演出或喜歡的,除了「群、借、華」(《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之外,還有《曹操與陳宮》、《將相和》、《辛安驛》、《挑滑車》等。基金會特別邀請大陸著名花臉尚長榮、名丑孫正陽、小生江其虎來台,兩岸名角聯合貼演,堪稱是當前兩岸三國戲的夢幻組合。值得一提的是,李寶春將在首演的「群、借、華」中一趕三,《群英會》先演魯肅、《借東風》再扮孔明、《華容道》又飾關公,展現個人拿手絕活。(廖俊逞) PAR 名詞解碼室 砌末:京劇後台術語,指演出使用的小道具。
-
專題
瞄準小手牽大手
兒童是一群相當特殊的觀衆,因爲兒童並沒有買票的能力,眞正從荷包掏出錢來的是他們的父母。決定是否看表演時,通常父母扮演的是蒐集資料的角色,由父母和兒童共同做決定,最後父母付費帶小孩進場看演出。有製作、宣傳成人劇經驗的劇團都知道,推銷兒童劇事半功倍,因爲家長不會放心小孩子一個人來看戲,所以賣兒童劇的票是從兩張起跳的,而且比起成人劇,兒童劇受不景氣的影響較小。 兼顧大人和小孩 如果劇團的兒童戲劇顧問徐琬瑩強調,兒童劇的目標觀衆不是兒童,而是親子。所以,經營兒童市場的團體必須雙管齊下,努力吸引兒童的注意的同時,也要讓演出訊息成功地傳達給父母們,付出較多心力來耕耘雙重目標。 除了行銷手法上必須兼顧父母和兒童之外,節目內容的設計也要依循同樣的道理。朱宗慶打擊樂團在這方面的經營,可說是成功的案例。在他們場場幾乎爆滿的兒童音樂會上,常可見父母和小孩掛著興高采烈滿足的笑容走出劇場,這時候,若趁勢宣傳下一個檔期,票房成績想必也不會差太遠。而辜公亮文教基金會辦「出將入相─兒童傳統戲劇節」的時候,辜懷群常遇到小孩的爸媽或爺爺奶奶抱怨孩子太入迷,害他們「每個禮拜都得陪著排隊,好累」。辜懷群說,在這種情況下,節目更必須是大人看得下去的,疲勞如果再加上乏味的表演內容轟炸,誰都不可能再買票帶小孩找罪受了。 明確分齡,差別對待 確認目標這方面,專營兒童節目的兒童劇團應該是最清楚的。例如九歌兒童劇團的市場鎖定四到十二歲的兒童,紙風車兒童劇團是以四到十歳的孩子爲主要觀衆,目標觀衆的年齡層設定在學齡前、後的孩子,乃意在「大小通吃」,現有的兒童劇團普遍有這種想法,然而,以現場反應來看,多半是學齡前、亦即六歲以下的小朋友,對目前劇團所謂的兒童劇較有反應。 掌握兒童在不同階段的身心發展需求,絕對是成功經營兒童節目的不二法門。事實上,兒童在學齡前後的差異就很大:學齡前的兒童偏向圖像思考,還沒有邏輯觀念,因此簡單、平鋪直敘的包裝造型和故事最吸引他們,學齡後的孩子已經有判斷和邏輯能力,可以使用文字來思考,對人性黑暗面和某些禁忌也會躍躍欲試地想去挑戰。因此,表演團體必須針對不同的目標觀衆,給予不同的對待。徐琬瑩就表示,台灣目前可見的兒童劇,不管是本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