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辜公亮文教基金會

相關文章 4 篇
  • 大小創意集團創辦人兼酋長姚仁祿以主題演講「接下來,人工?還是智慧?」揭開序幕。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與科技同行 尋找未來與觀眾 記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卅周年「劇場,遇見未來」國際論壇

    創立已屆卅年的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於一月中舉辦了為期三天的「劇場.遇見未來」國際論壇,邀請來自台灣、香港、中國、英國、美國等地資深劇場工作者、相關意見領袖與「總監」們,分場呈現、共同討論四大關於表演藝術文化的趨勢主題,包括「提昇觀眾觀賞經驗」、「現代科技對劇場硬體之衝擊」、「文化政策與表演藝術之未來」及「表演型態的趨勢預測」。多位貴賓,齊聚一堂,以個人經驗分享所見所思,在聆聽與提問間相互激盪、彼此討論,對於劇場及未來的想像。

    文字|齊義維、陳茂康、林韶安
    第315期 / 2019年03月號
  • 《西廂記》中,鄭國鳳(左)飾張生、謝群英(右)飾崔鶯鶯。
    戲曲

    杭州越劇院訪台 搬演五齣大戲 女小生出馬 詮釋女性理想形象

    看越劇最大的享受就是「和演員談戀愛」,女演員英挺帥氣又不失溫柔深情的暖心氣質,往往能成功詮釋女性理想對象的典型。應辜公亮文教基金會之邀,有「越劇界航母」美名的杭州越劇院,將由鄭國鳳領銜六位梅花獎得主,帶來《紅樓夢》、《西廂記》、《一縷麻》、《孟麗君》、《新獅吼記》等五齣大戲,戲說古今的情與癡。

    文字|廖俊逞、辜公亮文教基金會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 兒童劇的目標觀衆是親子,在行銷手法和節目内容上皆須兼顧大人和小孩;圖為朱宗慶打擊樂團音樂劇《夏日的天空》。
    專題

    瞄準小手牽大手 攻佔兒童版圖 行銷手法分析

    兒童是一群相當特殊的觀衆,因爲兒童並沒有買票的能力,眞正從荷包掏出錢來的是他們的父母。決定是否看表演時,通常父母扮演的是蒐集資料的角色,由父母和兒童共同做決定,最後父母付費帶小孩進場看演出。有製作、宣傳成人劇經驗的劇團都知道,推銷兒童劇事半功倍,因爲家長不會放心小孩子一個人來看戲,所以賣兒童劇的票是從兩張起跳的,而且比起成人劇,兒童劇受不景氣的影響較小。 兼顧大人和小孩 如果劇團的兒童戲劇顧問徐琬瑩強調,兒童劇的目標觀衆不是兒童,而是親子。所以,經營兒童市場的團體必須雙管齊下,努力吸引兒童的注意的同時,也要讓演出訊息成功地傳達給父母們,付出較多心力來耕耘雙重目標。 除了行銷手法上必須兼顧父母和兒童之外,節目內容的設計也要依循同樣的道理。朱宗慶打擊樂團在這方面的經營,可說是成功的案例。在他們場場幾乎爆滿的兒童音樂會上,常可見父母和小孩掛著興高采烈滿足的笑容走出劇場,這時候,若趁勢宣傳下一個檔期,票房成績想必也不會差太遠。而辜公亮文教基金會辦「出將入相─兒童傳統戲劇節」的時候,辜懷群常遇到小孩的爸媽或爺爺奶奶抱怨孩子太入迷,害他們「每個禮拜都得陪著排隊,好累」。辜懷群說,在這種情況下,節目更必須是大人看得下去的,疲勞如果再加上乏味的表演內容轟炸,誰都不可能再買票帶小孩找罪受了。 明確分齡,差別對待 確認目標這方面,專營兒童節目的兒童劇團應該是最清楚的。例如九歌兒童劇團的市場鎖定四到十二歲的兒童,紙風車兒童劇團是以四到十歳的孩子爲主要觀衆,目標觀衆的年齡層設定在學齡前、後的孩子,乃意在「大小通吃」,現有的兒童劇團普遍有這種想法,然而,以現場反應來看,多半是學齡前、亦即六歲以下的小朋友,對目前劇團所謂的兒童劇較有反應。 掌握兒童在不同階段的身心發展需求,絕對是成功經營兒童節目的不二法門。事實上,兒童在學齡前後的差異就很大:學齡前的兒童偏向圖像思考,還沒有邏輯觀念,因此簡單、平鋪直敘的包裝造型和故事最吸引他們,學齡後的孩子已經有判斷和邏輯能力,可以使用文字來思考,對人性黑暗面和某些禁忌也會躍躍欲試地想去挑戰。因此,表演團體必須針對不同的目標觀衆,給予不同的對待。徐琬瑩就表示,台灣目前可見的兒童

    文字|陳音如、黃瑞昌
    第114期 / 2002年06月號
  • 李寶春穿起辜老私藏戲服,演出辜老的拿手角色。
    戲曲新訊

    「懷念的好老戲」追思辜老 李寶春領軍,兩岸名角貼演三國戲

    辜振甫生前,最喜歡票演三國戲,尤其是羽扇綸巾的諸葛亮,在他演來,尤是睿智風雅,氣定神閒。今年初,辜老辭世,一箱的戲服砌末,也是當年演出《借東風》、《空城記》、《捉放曹》等戲所遺存。為了感念他對京劇藝術的提倡,他一手創辦的辜公亮文教基金會,特別推出「懷念的好老戲」追思辜老,而和他因戲結緣的文武名角李寶春,也將穿起辜老的私房戲服,扮演諸葛亮,再唱《借東風》。 「懷念的好老戲」排出的戲碼都是辜振甫生前曾演出或喜歡的,除了「群、借、華」(《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之外,還有《曹操與陳宮》、《將相和》、《辛安驛》、《挑滑車》等。基金會特別邀請大陸著名花臉尚長榮、名丑孫正陽、小生江其虎來台,兩岸名角聯合貼演,堪稱是當前兩岸三國戲的夢幻組合。值得一提的是,李寶春將在首演的「群、借、華」中一趕三,《群英會》先演魯肅、《借東風》再扮孔明、《華容道》又飾關公,展現個人拿手絕活。(廖俊逞) PAR 名詞解碼室 砌末:京劇後台術語,指演出使用的小道具。

    文字|廖俊逞
    第149期 / 2005年05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