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用現代性的觀看方式 探索創作的價值
繼二○一四年首度來台演出作品《奧塞羅》後,紅遍大西洋兩岸的導演凡.霍夫與阿姆斯特丹劇團將再度造訪,帶來二○一四首演的《源泉》。本刊特地越洋專訪導演凡.霍夫,請他一談本劇的創作源由,他如何處理龐雜劇情與在舞台上以劇場空間與影像重新詮釋這部一九二○年代的小說,從而回觀我們現實的當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空間╳建築╳身體╳舞蹈 與包浩斯相遇
廿世紀初,原本專攻建築學的魯道夫.拉邦(Rudolf von Laban),開始對移動中的身體與空間的關係產生興趣。他前往德國慕尼黑,研究當時流行的表現主義舞蹈,並設計「拉邦舞譜」,將空間的概念引入當時只注重時間與步伐的舞蹈記錄方式。人們對舞蹈、身體和空間的認識,從此有了重大改變。 同一時期,沃特.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在德國威瑪擔任包浩斯(國立建築學院des Staatliches Bauhaus)的校長。包浩斯是一所結合建築、工藝、與藝術的學校,吸引跨學科人才湧入,從不同層面探究、重新界定人與空間的關係。 身體與空間、建築與舞蹈,自此不斷碰撞、詰問。我們將帶您紙上走訪「空間╳建築╳身體╳舞蹈」的國內外精采案例,看看兩方人馬激盪出何種燦亮的創作火花!
-
特別企畫 Feature
西葡關鍵詞130—文學、建築、美術、電影
西班牙 文學 36. 賽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1616) 小說家、劇作家、詩人。被譽為是西班牙文學世界裡最偉大的作家。其小說《唐吉訶德》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 37. 維加(Flix Lope de Vega y Carpio,1562-1635) 劇作家、詩人,西班牙黃金時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創立了西班牙巴洛克古典戲劇的準則,同時也是一位西班牙語界的偉大的抒情詩人,他對於西班牙文化的影響一直持續著。一生創作了三千多首十四行詩、3部小說、4篇短篇小說、9首敘事詩、3首教學詩及大量的劇本,嘗試了除流浪漢小說外的所有文學創作類型。 38. 羅卡(Federico Garca Lorca,1898-1936) 詩人、劇作家、畫家、劇團導演。西班牙「二七年代」的名作家,只活了短短的38年,卻留下頗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以詩歌和戲劇作品更受矚目。成名作是《吉普賽謠曲》,該書和另外一本《深歌集》中詩篇均使用吉普賽風格寫成。他後來在美國紐約市旅行時寫下《在紐約》,批評美國對弱小者的欺壓和資本家的貪婪。 39. 馬查多(Antonio Machado、1875-1939) 「九八年代」詩人,詩作的主題多圍繞著土地、國家,以優美的筆調描繪西班牙自然風光,關懷社會政治生活。晚期的作品大多顯示出存在主義觀點和詩人的孤獨。 40. 希梅聶茲(Juan Ramn Jimnez,1881-1958) 安達魯西亞詩人,195
-
特別企畫 Feature 建築篇
師法自然 耀眼世界
今日的西班牙儼然已經成為世界建築的創新集合之地,似乎是那個大航海時代的勇敢精神,以建築的大膽思維,重新開創盛世,而葡萄牙建築把自然與環境放在人造建物之前,在其他建築師直到暖化危機,才後知後覺考慮到環境的當下,更彰顯出他們的先知灼見。
-
藝號人物 People
建築,也是一種表演的藝術—法蘭馨.侯班Francine Houben
作為第一位將要把荷蘭學派建築帶進台灣的建築師,法蘭馨.侯班對於建築有許多獨特的思考:她反對高速公路,因為高速公路讓旅人看不到美麗的地景;她喜歡亞洲城市,因為它們有較多非正式的氣氛;對侯班而言,建築不只是智性或觀念的活動,也不只是視覺的滿足,而是美學形式與情感交流的成果。 趁著侯班來台參與在台北一○一大樓舉行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建築模型展」,本刊特邀知名建築師與作家阮慶岳,專訪這位將打造大高雄未來藝文視野的靈魂人物。
-
藝@書
追踏Hip Hop的地球軌跡
追踏Hip Hop的地球軌跡 《嘻哈星球筆記》 派崔克.尼特著 何穎怡譯 商周文化出版 流行音樂來來去去,有的蔚為風潮,有的萎縮,有的持續演化,有的消失。作者是一位出身英國郊區的中產階級白人青少年,卻在八○年代中期一頭栽進嘻哈的世界。他踏遍美國、日本、非洲、義大利、巴西,為了尋找嘻哈的本質。這段朝聖之旅,帶人探索嘻哈到底是什麼樣的工具,在全球化與在地化之間穿梭衍生。本書榮獲二○○四年美國國家書評人獎,將嘻哈的文化資本及革新潛能生動道來。(周倩漪) 近距離閱讀鋼琴家與俄羅斯音樂 《音樂是我此生的使命-普羅特涅夫組曲》 陳效真著 音樂時代出版 《音樂是我此生的使命-普羅特涅夫組曲》是第一本完整的普羅特涅夫前傳,也是第一本由作者陳效真多年近距觀察,全面剖析探討其人與其藝術的著作。文章由俄羅斯文化觀點出發,並提出個人獨到的深刻觀點。書後的附錄更見作者用心的依年代排列普羅特涅夫的大事記、作品、演出曲目、聖彼得堡音樂學院重要鋼琴家師承表、俄羅斯重要樂團簡介、歷屆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得獎人及普羅特涅夫唱片、影音一覽,成為一本兼具傳記與俄羅斯音樂的索引。(李秋玫) 從舞踏的誕生到後現代美學 《日本暗黑舞踏:前現代與後現代對闇暗舞蹈的影響》 蘇姍.克蘭著 陳志宇譯 左耳文化出版 日本舞踏的詭異肢體、奇魅氛圍總是令人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建築極簡風 屬於工業社會的空間美學
極簡建築 洞見未來的生活型態
極簡風自一九八○年代後期,持續主導著建築與空間美學領域,聲勢興旺不墜。然而整個現代主義的精神,從二十世紀初期的包浩斯(Bauhaus)開始,其實一直就是對簡約有著極高的崇尚態度。雖然「極簡」的名稱,是後來才出現的,可是這樣的本質,卻一直牢牢地與整個二十世紀的現代建築共生並存。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極簡建築達人
陸希傑 呈現事物本質的 減法設計
陸希傑小檔案 英國AA建築聯盟碩士,回國後成立CJ STUDIO,從事建築及室內設計、家具設計、產品設計等相關研究開發。以「減法設計」著稱,代表作品有國聯飯店等。2003年則成立個人家具家飾品牌:shichieh lu系列,目前已推出極簡風格白色系的「袖子」系列茶具。 在台灣首將空間設計導向「減法設計」的建築師陸希傑,曾以如撕紙般的開口型體運用在國聯飯店的空間;及將牆面的磁磚拆除後、再用水粉泥光上漆當成壁紙的方式,設計自己的工作室,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相對於室內裝潢中總是以貼添增補的設計為主,他的「減法設計」在強調極簡風格的設計作品中,自成一派。 將生活經驗轉為具機能及趣味的設計 陸希傑多半是將日常生活的經驗轉化成兼具機能及趣味的設計,像是早期從撕裂一張紙,來思索室內與室外的關係:是否只經由一面牆來界定空間分野。最近,他則在新竹的住宅案中,嘗試以「等高線」的概念:繪製等高線時會將所有等同高度(事物)連成一圈,將家具與樑柱、牆面融為空間的同一元素。陸希傑解釋道,「因為我希望能將住家所需的生活機能,全部放置在同一水平、且自然地融入空間,而不是外加、放在空間之上」。他同時也以接近圓弧的線條取代傳統筆直方正的格局,使得該住宅空間更為純粹簡單。 如此化繁為簡、將機能融入型體的操作方式,也經常能在他所設計的商業空間中見到。像是極具代表性的竇騰璜與張李玉菁概念店「WUM」,他將店內的「跳舞衣架」量體放到最大,成為空間的主體結構,同時也承載了收納的功能。另外,在設計Aēsop的誠品店時,他也將書店的元素:深色書架植入店內,設計了八百個宛如書架的空格當成陳列櫃,使得商店不僅融入整體環境,並自然地與周遭環境產生對話。 設計嘗試呈現事物的本質 「不論商空或是住宅,我都在嘗試呈現事物的本質」,陸希傑認為,室內設計往往會將機能與裝飾分開思考,外加上許多繁複的物件在空間內,最後很容易流於裝飾過度。而現在流行的極簡風格,又多半流於白色量體、乾淨素雅的空間,太過一致,讓人覺得缺乏了思考或是與環境對話的關係。「一個隱藏門邊框的設計,看似簡單,卻蘊含了我們將住家的設計,退回到居住本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