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樂壇的燦爛霹靂 林克昌的傳奇一生
林克昌宛如一顆巡航的慧星,經歷海外、中國大陸、澳門、香港、台灣等華人區域,而且都留下里程碑的建樹。他長期悠遊歐陸,可說是同時期華人音樂家中,浸潤西方音樂文化最深的一位。林克昌不是思考、分析型的藝術家,他用感性吸收、消化西方音樂美學精髓,加上無法言傳的東方民族感性,融匯、發展出一種獨到的詮釋邏輯。
林克昌宛如一顆巡航的慧星,經歷海外、中國大陸、澳門、香港、台灣等華人區域,而且都留下里程碑的建樹。他長期悠遊歐陸,可說是同時期華人音樂家中,浸潤西方音樂文化最深的一位。林克昌不是思考、分析型的藝術家,他用感性吸收、消化西方音樂美學精髓,加上無法言傳的東方民族感性,融匯、發展出一種獨到的詮釋邏輯。
早在一九六○年代就聲譽卓著的指揮家林克昌,音樂素養有目共睹,但因為對藝術的堅持,寧可捨棄輝煌的名位,但他迄今不悔,因為藝術的真理才是他畢生追求的目標!今年適逢他的八十大壽,NSO再度邀請他訪台指揮演出,並以「向大師致敬林克昌八十年音樂之旅」為音樂會標題,讓台灣觀眾再次感受這位「東方卡拉揚」的音樂魔力!
舞台上,吃力地走向指揮台的林克昌是孱弱的,一上指揮台上,馬上中氣十足、精神百倍,而浸淫於音樂一輩子的智識與品味此時更到達了一個完全融合的境界。他沒有同年紀的指揮常見的「抽象揮灑」,相反地,確實精準地指示了每一個音符,這份對音樂藝術的誠實與專注,其可貴遠勝於一切。
儘管卡普蘭的指揮手勢如此地拘謹、簡約,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的表現卻相當出色;縱使他少作提示,樂團依然「自發」地奏出優美、協和的樂音。而林克昌的表現,更是讓數年來在台灣始終風風雨雨、評價不一的他一吐冤氣。
一九八八年,小提琴家簡名彦成立了「名弦」室內樂團,風光一陣,但沒有固定組織導致後續無力,來自澳洲的小提琴家兼指揮家林克昌就像一劑即時強心針,讓簡名彦重燃希望,甚至準備賣掉名琴籌錢,支持「名弦」和林克昌的合作計畫。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