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老人轉彎的隱喻

    kari utux ini pbahang 未被聽見的神靈之語

  • 里瑞克.漢姆史密斯劇院《群鬼》。
    倫敦

    漢姆史密斯劇院新版《群鬼》 當代新詮釋引發劇場圈話題

  • 山姆.巴塔維爾
    焦點人物

    山姆.巴塔維爾 展覽是創造一段旅程,就像導演安排一場戲

  • 孫翠鳳飾演微服出巡的「劉嘉慶」。
    戲劇(曲)

    明華園總團顛覆傳統 打造歌仔戲穿越喜劇

PAR數位廣告買二送一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美麗的莎士比亞

相關文章 3 篇
  • 挑戰邊界

    改變我人生的一部戲

    一場看似偶然的演出,改變了一個國家的藝術發展,這是多麼不可思議!這個說法或許有些誇大,為了平衡一下,讓我說得更具體一些:「一場看似偶然的演出,改變了我的人生,這是多麼不可思議!」

    文字|郭文泰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6/27
  • 戲劇

    音樂別出心裁,隨戲各抒己見

    讓五月劇場非常熱鬧的「莎士比亞在台北」,同時也讓風格不同的音樂設計者展現各自的趣味:《泰特斯》中的應蔚民以說唱發揮了連接與轉換的功能;《羅密歐與茱麗葉》的余奐甫則以分門別類的音樂烘托不同的場景;《李爾王》的吳忠良運用了更細緻的擊鼓技巧;《馬克白詩篇》的楊喬均則以即興伴奏使音樂也成原創作品。

    文字|周長雲
    第127期 / 2003年07月號
  • 戲劇

    莎士比亞不是Shakespeare

    「莎士比亞在台北」的五個作品主要以詮釋個別劇作為主,而這些演繹經典的創作者,又似以「語言」為其重點。無論是玩弄油腔滑調的文藝語調、抑或生吞活剝乾澀的譯語、還是走火入魔地拆解語音、乃至拋棄語言和大師來個雞同鴨講,對這些集合台北的創作者而言,「莎士比亞」幾乎等同於語言,一種高不可攀又難以馴服的語言。

    文字|周慧玲
    第127期 / 2003年07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