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
-
「瞳座乙女文樂」睽違9年再訪 演繹日本精緻傳統藝術
日本的「文樂」結合說唱、三味線、人偶三種形式,以精緻的美學和「能劇」、「歌舞伎」並列日本三大傳統藝術。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繼《野村萬齋狂言劇場》後,再度於5月呈現日本傳統藝術精華,邀請日本文樂劇團「瞳座乙女文樂」在衛武營戲劇院演出同名節目《瞳座乙女文樂》。
-
曼谷
「諾拉舞」列「非遺項目」為傳統延續生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2021年12月宣布將泰國南部的傳統舞蹈「諾拉舞」(Nora Dance)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繼2018年的箜劇(Khon Dance)及2019年的泰式按摩後,泰國第3項被列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文化。 諾拉舞源自泰國南部,史料記載已有約500年歷史,故事源於1位王子試圖拯救半人半鳥的瑪諾拉(Manora),這套舞蹈因此被稱為諾拉舞,內容包含舞蹈、戲劇及演唱等多項表演藝術。傳統的諾拉舞者表演時會戴上裝飾華麗的皇冠,肩批五彩帔巾,腰間綁著如翅膀和鳥尾般的裝飾,指尖貼上長長的假指甲,伴隨著由鼓聲、鑼聲、鈸聲及木製響板結合而成的音樂,舞者跳舞時就如同鳥類在舞動展翅。 這項文化悠久的舞蹈表演近年來面臨斷層危機,一方面是找不到年輕人願意承接這項傳統,老一輩的舞者或是負責樂器演奏的樂師都逐漸凋零,此外,也愈來愈少舞者能理解諾拉舞中的馬來語。不過在聯合國宣布諾拉舞為世界文化遺產後,這項舞蹈近來在泰國引起不少關注和討論,泰國南部多個府因此舉辦大型的諾拉舞演出,媒體也熱烈討論要如何讓這項傳統繼續發揚光大。 事實上,在泰國南部仍有許多寺廟或學校教導年輕人學習諾拉舞,為讓更多人理解其文化內涵,有些舞團會將影片放上抖音、臉書或YouTube等平台;有的舞團則是加入有趣的故事情節,或是結合說唱表演,搭配通俗音樂,讓年輕舞者有較高的意願加入學習行列,也提高觀眾入場觀賞的興趣。 除了要讓諾拉舞深耕社區,不少舞團還加入新的元素,例如由知名舞者Nora Khailiam帶領的舞團就在表演中加入諾拉舞和現代舞結合的橋段,讓諾拉舞更有躍上國際舞台的實力。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百歲出征再掛帥 老牌遊樂園「大世界」重新開張
一九一七年開幕的「大世界」,是上海知名的綜藝遊樂場,曾有「不到大世界,枉來大上海」的威名,裡面曾有十多個功能不一的劇場,演出遊藝雜耍和南北戲曲、相聲曲藝,是上海人娛樂回憶中的重要部分。在休息了十多年後,在適逢百歲的二○一七年重新營運,轉型後的大世界將重點圍繞非遺表演、展示、傳授等內容,原本生猛民間文化的展現地,翻轉成清雅的高大上風格。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追索源頭開創未來 「藝」觀當代亞洲
即將於十月下旬上場的香港「世界文化藝術節2011」,此次以「遊藝亞洲」為主題,從探問文化的源頭,一展當代的創作表現。除了有豐富的舞蹈節目如阿喀郎.汗的《源》、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三齣舞劇《紅色娘子軍》等、香港舞蹈團《雙燕.吳冠中名畫隨想》、台灣無垢舞蹈劇場的《觀》等,也有表現傳統的上海越劇院與呈現當代社會的香港劇作,豐富多元中,看到當代亞洲的藝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