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音
-
焦點專題 Focus 女高音
林玲慧 生活中用盡全力,讓台上看來毫不費力
論及台灣的女高音,林玲慧絕對是其中佼佼者。訪問現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暨系主任的她,原以為聲樂這個主題在她口中會充滿各種拗口的學術名詞,沒想到其實她重複最多的詞是「生活」,次之則是「愛」。林玲慧說:「我一天最多只排3個指導學生,3個教完我嗓子就啞了。」實在是沒辦法呀,她也經常提醒自己要冷靜、平靜地指導學生,可是:「我克制不住!曲子呈現出來的張力就是這樣,我怎麼可能平平淡淡地說明,就要學生了解呢?」在義大利生活超過13年,返台後的她身體裡仍飽含當地熱情的靈魂與活力,並將同樣熱切的愛與心意持續灌注在歌唱之上。 你吃過夠多的spaghetti了嗎? 歌劇源於生活,而生活離不開語言。林玲慧當初為了讀懂多數歌劇的語言,因此動身前往義大利唸書。 「剛到義大利的時候,一開始真的覺得蠻累的。」多年前,林玲慧前往向歌劇大國義大利取經,她腦中塞滿各種技巧知識,希望能夠面面俱到地磨練自己的細節,連語言學習都做足準備,卻不知第一時間衝擊她的是當地人生活的熱度。 她舉例:「早上7點,我到咖啡廳點杯飲料,店員就會充滿精神又朝氣地問你『今天想喝點什麼呢?』」林玲慧模擬當地人說話的樣子,身手並進,眼神炯炯發光,對比她平淡的詢問,簡直像是白晝與黑夜的區別。 「可是我後來發現,要唱好歌劇應該是從認識他們的生活開始,否則光是把語言學好,那也只是學到了毛皮。」林玲慧說。 所謂生活者,是真正浸泡在日常之中。因此林玲慧也喜歡提她老師朱苔麗說的話:「她告訴我,你沒有吃夠幾年的spaghetti ,你是唱不出來像樣的義大利歌劇。」小事從食物的選擇,大事則如情感的自由展現,原先只想趕快取得文憑、練好技巧的林玲慧,因此一口氣待了十多年。靈魂有半邊都浸泡在義大利的生活之中,幾乎要就要成為當地人了。 總而言之,讓自己一再「成為」另一種人的方式,而非「扮演」,而是好好生活。這樣的觀念,也是林玲慧日後一再提醒自己的初衷。 歌劇畢竟是生活,看似高大上,實際上「我覺得很像是台灣的八點檔啊,《瑪儂.雷斯考》丟個手帕想要心上人注意到他、《蝴蝶夫人》痛苦於心愛的人離開她,類似的情節我們也在電視上看過吧?」林玲慧一邊說著,笑得大大咧咧,解釋:「我不覺得這樣的形容
-
焦點專題 Focus 女高音
林慈音 歌劇就像鄉土劇,人生海海放輕鬆
林慈音在過去幾次的受訪中都曾提過,是專五那年的一場車禍,才讓她開始努力在聲樂領域上用功,不僅後來負笈英國皇家音樂院取得特優演唱文憑,也活躍在國內外的歌劇、神劇和藝術歌曲等演唱領域。劫後餘生,才有了現在的女高音林慈音。 鬼門關前走一遭,才決定好好努力學聲樂 起初,林慈音只是喜歡唱歌。 因為母親是鋼琴老師,加上父親在教會擔任牧師,林慈音從小就學習鋼琴、加入唱詩班,音樂一直是日常裡的陪伴。她記不清是國小的哪一年,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男孩用聲樂唱了〈西風的話〉,拿下歌唱比賽冠軍,她聽了好喜歡,也想要學著這樣唱歌,於是母親帶著她參加台北基督教兒童合唱團的考試,林慈音用同樣一首〈西風的話〉順利成為團員,這是她跟聲樂最早的接觸。 國中就讀金華女中,林慈音被挑進校內有多年傳統的合唱班,在學期間參加台北市舉辦的愛國歌曲比賽和中國民歌比賽,沒想到拿下雙冠王,她還有些不好意思,「班上很多同學都有報名啊,我還唱贏從小就是音樂班的人。」也是因為這次的表現,學校老師建議林慈音報考音樂班,她才開始認真學習樂理和聲樂,「其實我的數理很差,音樂班只考國文、英文和術科,後來我考上中正高中第一屆音樂班,和當時還沒有改制成臺藝大的國立藝專。」最後林慈音選了國立藝專,她邊笑邊說:「如果念高中,3年後又要考大學,念五專的話,可以晚一點再面對考試。」 她說自己以前實在不愛念書,藝專5年雖然都在學聲樂,但多半是走一步算一步,甚至還沒有確定是否要以聲樂家為業,直到專五那年與同學開車出遊發生車禍,8個人走了4個,她當然也受了重傷,鬼門關前走過一遭,發現原來生命是這麼脆弱,決定要更加努力,在藝專畢業後又負笈英國學習聲樂。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莎樂美」誰勝出? 歌劇女伶大PK
每位歌手的詮釋各有特色,很難抉擇誰才是最佳莎樂美。我們不渴望女高音要有性感迷人的扮相,也不奢望女高音得跳出火辣撩人的七紗舞。歌劇是一種提供想像的世界,面對理查.史特勞斯不合理的變態要求,透過眾家花旦的歌聲與演技,終究成為我們鑑賞不同女高音扮演莎樂美時的另類樂趣。
-
回想與回響 Echo
命運的星空
她的美聲是璀璨的星空,她還要從星空中讀出命運。而她的穿透力,她對音樂與詞意的敏感,才是第一流歌唱家的品質之所在。
-
音樂
深情綻放之聲
雖然黃英是一位典型的花腔輕女高音,卻有著這一類聲音少有的低音,展現了她音域的寬廣和戲劇性。
-
焦點
女高音
Do、女高音非「女」高音 女高音,她在卡通或漫畫中通常是長成這個樣子: 女高音,她很容易令人想起黃鶯或雲雀,有人可能會想到火雞。 女高音,她有可能不是個「女」的。 如果你生在十七或十八世紀的歐洲,若想在舞台上看見一位貨眞價實的「女」的高音,可不是一件易事。敎皇聖.保羅曾指示:「讓汝等婦女們在敎堂中保持沈默。」女性在十七、十八世紀,是不准在敎堂與舞台上演出的。那麼,需要女聲的時候怎麼辦呢?就只好使用代用品了──男童或是閹人。尤其是後者,那比女人還女人的「女」高音,曾博得音樂史學家潘札基的讚歎:「什麼樣的歌唱啊!他旣有長笛的甜美,又有人聲的溫暖、平和。像一隻雲雀穿越靑空,陶醉在他自己的飛翔中。」 幸好,歐洲天主敎會的這道禁令並沒有持續到今天。哈利路亞! Re、女高音與她的角色 女高音,義大利文稱soprano,爲音域較高的女性歌手的通稱。 歌劇舞台的女高音,是歌手,也是演員。她得能唱、能跳、能說、能演,一下子扮公主,一下子裝女傭,時正時邪、時動時靜。如此女高音,正是多數歌劇魅力的核心。試想,《唐.璜》若是沒有安娜、愛微拉、采林娜;《魔笛》若是少了帕米娜、帕帕格娜;《賽維亞的理髮師》若是沒有了羅西娜;那還有什麼看頭? 歌劇中的女高音並不全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她們雖都是兩個眼睛,一個鼻子,卻各具獨立的性格。羅西娜是位足智多謀的妙齡少女;采林娜雖是鄕下姑娘,卻獨具抗體──能抵擋得住情聖(其實是情魔)唐.璜的誘惑;捕鳥人的準妻子帕帕格娜,是個慧黠的千面女郞,她百般戲弄怕怕給諾,以考驗未婚夫的誠意。這些歌劇女角,旣有著不同的性情,自有著不同的聲音與表情,使歌劇成爲最具「聲」「色」之娛的藝術。 Mi、女高音的聲與心 羅西娜是個戀愛中的少女,早熟的個性,由次女高音來表現,自然風情流露,加上一些花腔,更顯俏麗;帕米娜是個純潔無辜的公主,先是身處險境,獲得救助之後,卻又陷入失望與疑惑的考驗,由音色淸朗溫婉的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