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玲慧(郝御翔 攝)
焦點專題 Focus 我的日常與歌劇的距離 女高音

林玲慧 生活中用盡全力,讓台上看來毫不費力

論及台灣的女高音,林玲慧絕對是其中佼佼者。訪問現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暨系主任的她,原以為聲樂這個主題在她口中會充滿各種拗口的學術名詞,沒想到其實她重複最多的詞是「生活」,次之則是「愛」。林玲慧說:「我一天最多只排3個指導學生,3個教完我嗓子就啞了。」實在是沒辦法呀,她也經常提醒自己要冷靜、平靜地指導學生,可是:「我克制不住!曲子呈現出來的張力就是這樣,我怎麼可能平平淡淡地說明,就要學生了解呢?」在義大利生活超過13年,返台後的她身體裡仍飽含當地熱情的靈魂與活力,並將同樣熱切的愛與心意持續灌注在歌唱之上。

你吃過夠多的spaghetti了嗎?

歌劇源於生活,而生活離不開語言。林玲慧當初為了讀懂多數歌劇的語言,因此動身前往義大利唸書。

「剛到義大利的時候,一開始真的覺得蠻累的。」多年前,林玲慧前往向歌劇大國義大利取經,她腦中塞滿各種技巧知識,希望能夠面面俱到地磨練自己的細節,連語言學習都做足準備,卻不知第一時間衝擊她的是當地人生活的熱度。

她舉例:「早上7點,我到咖啡廳點杯飲料,店員就會充滿精神又朝氣地問你『今天想喝點什麼呢?』」林玲慧模擬當地人說話的樣子,身手並進,眼神炯炯發光,對比她平淡的詢問,簡直像是白晝與黑夜的區別。

「可是我後來發現,要唱好歌劇應該是從認識他們的生活開始,否則光是把語言學好,那也只是學到了毛皮。」林玲慧說。

所謂生活者,是真正浸泡在日常之中。因此林玲慧也喜歡提她老師朱苔麗說的話:「她告訴我,你沒有吃夠幾年的spaghetti ,你是唱不出來像樣的義大利歌劇。」小事從食物的選擇,大事則如情感的自由展現,原先只想趕快取得文憑、練好技巧的林玲慧,因此一口氣待了十多年。靈魂有半邊都浸泡在義大利的生活之中,幾乎要就要成為當地人了。

總而言之,讓自己一再「成為」另一種人的方式,而非「扮演」,而是好好生活。這樣的觀念,也是林玲慧日後一再提醒自己的初衷。

歌劇畢竟是生活,看似高大上,實際上「我覺得很像是台灣的八點檔啊,《瑪儂.雷斯考》丟個手帕想要心上人注意到他、《蝴蝶夫人》痛苦於心愛的人離開她,類似的情節我們也在電視上看過吧?」林玲慧一邊說著,笑得大大咧咧,解釋:「我不覺得這樣的形容太過通俗,因為在義大利,歌劇就是他們的通俗日常,路上的麵包師傅都可以唱個一兩句。可是通俗不代表輕賤,他們還是會盛裝出席各種歌劇節目,通俗指的是深入民心,你不需要與歌劇隔著一層距離。」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林玲慧

畢業於義大利布雷夏國立音樂院,師事朱苔麗教授。2007年、2011年以最高成績取得聲樂與室内樂最高雙文憑。國內重要演出包括2012年與國家交響樂團錄製《樂典08—錢南章》專輯之《四首原住民藝術歌曲》獲金曲獎「最佳演唱獎」入圍,及在NSO跨國歌劇《蝴蝶夫人》擔綱女主角蝴蝶;2013年兩廳院主辦威爾第《安魂曲》擔任女高音獨唱;2017年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浦契尼《瑪儂.雷思考》擔任女主角;2019年於TIFA 台灣國際藝術節中於NSO製作之《托斯卡)擔任女主角,及於衛武營國家文化藝術中心歌劇《杜蘭朵》擔綱柳兒一角;2020年於臺中國家歌劇院之《波西米亞人》擔任女主角。 現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暨系主任。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