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聲響實驗室
-
《演算法和諧》德國威瑪藝術節首演 科技與舞蹈共舞
2024德國威瑪藝術節自8月21日至9月8日盛大舉行,並首度規劃「臺灣焦點」單元,由文化部指導,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支持,包括雲門舞集等五組臺灣藝文團隊赴德國演出,其中由歐亞藝術網絡組織、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和陳乂工作室共製之新作《演算法和諧》為臺灣單元壓軸閉幕演出,展現科技和舞蹈共構的魅力。
-
特別企畫 Feature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依常規運行的世界,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防疫有成的台灣,在上半年的封閉警戒後,成為全球少數能回歸日常的國度。在回顧過往一年的此刻,我們也觀察到不同與往年的變化與發展
-
特別企畫 Feature 臺灣聲響實驗室
聆聽未來 勾勒聲音多元型態的想像
由文化部在二○一八年與法國聲響與音樂統合研究中心簽訂合作建置,今年初才正式營運,橫跨藝術、科技、研究跨域發展的聲響實驗基地臺灣聲響實驗室,企圖以聲音為主軸,透過跨領域的科技整合,挑戰擴展感官的可能。總監林經堯表示:「聲響實驗室的精神是要超前現有媒介的可能,企圖整合VR、AR、AI、5G等技術,也讓聲音的面向更為豐富多元。」而作為聲音的整合平台,臺灣聲響實驗室除了技術研發、在地文化研究,也嘗試透過展演與互動參與達到公共性。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食安事件聆聽「死亡」的聲音
《蝕物鏈》 以聽覺打造的「電影」
繼結合虛擬實境技術的《Oli 邊境》後,導演陳彥斌再次與臺灣聲響實驗室合作,推出無人演出《蝕物鏈》探討食安議題。「聲音有更強大的召喚場景的能力。」陳彥斌說:「在聲音的想像力中,還有好多事情值得去探索,我想用聲音去召喚情感,這是《蝕物鏈》的開始。」從現實、魔幻寫實到超現實,陳彥斌從中討論聽覺,要讓聽者主觀介入事件的現場,如同一場「用聽覺打造的電影」。
-
藝視窗 News
臺灣聲響實驗室落成 台法簽署未來8年合作意向書
【台灣】 臺灣聲響實驗室落成 台法簽署未來8年合作意向書 臺灣聲響實驗室自2018年文化部長鄭麗君親赴法國簽署合作意向書後,由文化部指導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建立台灣首座研究與發展聲響藝術的實驗室。歷時一年多的規劃與建置,位於臺灣聲響實驗室於11月21日落成,除舉辦一系列創新實驗展演之外,也設立數位藝術裝置展覽。當天並邀請到法國龐畢度聲響與音樂研究統合中心(IRCAM)總監Frank Madlener一同為臺灣聲響實驗室揭幕。 鄭麗君表示,文化部跟IRACM於C-LAB,攜手開創台灣第一座擁有49.4聲道的沉浸式劇場空間,融合科技、技術與藝術文化,探索聲音藝術的各種可能性,將成為亞洲指標性的聲響實驗基地。記者會除了宣告臺灣聲響實驗室的落成之外,文化部與IRCAM也簽署了未來8年的合作意向書,持續推動台法文化交流,並豐厚國家文化軟實力。 鄭麗君同時布達C-LAB兩個好消息,首先C-LAB正進行圍牆拆除暨景觀改善工程,讓這片封閉了幾十年的軍事基地,將於明年2月全面開放園區。其次,行政院於11月初已正式核定「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第二期整體發展綱要計畫」,透過文化部、經濟部與科技部跨部會合作,將於8年整體計畫之間,展開C-LAB整個軟硬體的建構,同步支持臺灣聲響實驗室的發展。 「2019菁英爭揮指揮新秀選拔」 張智堯掄元 文化部所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國樂團(NCO)11月16日晚間於臺灣戲曲中心舉辦「2019菁英爭揮指揮新秀選拔」決選,參賽者歷經3個月的激烈賽事,張智堯脫穎而出,抱走冠軍獎盃與指揮專題音樂會新台幣8萬元的演出獎勵,同時也獲得媒體評審團的青睞,榮獲最佳魅力台風獎,現場觀眾參與投票的最佳人氣獎亦獎落張智堯手中。第二名則由朱恆志獲得,而由作曲家王乙聿參與評分的最佳作品演繹獎,頒給陳宥嘉。 今年賽程突破以往的模式,在複選階段特別移師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
企畫特輯 Special
並駕尖端科技 啟動聲響創作新紀元
為了讓台灣也能擁有結合藝術、科技、科學研究等技術的聲響實驗室,文化部於二○一八年與法國IRCAM簽訂合作意向書,藉由其聲響與音樂領域經驗的人才互訪、共製、研發及展演等領域交流,能更促進空總台灣當代科技、學術研究及當代創作的發展。計畫啟動同時,台灣第一座「臺灣聲響實驗室」也將落成,為了宣告落成啟用,C-LAB將於十一月底舉辦「C-LAB聲響藝術節」,藉著節目、聲音工作坊等活動,讓民眾走進實驗室劇場、認識聲音藝術。